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3篇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时间:2022-06-06 17:1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3篇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以供参考。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3篇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 过程:

  (1) 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 容量瓶。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 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 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练习:略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2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 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 (NaCl),再求c (NaCl)。

  板书: 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 例: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

  =c(NaOH) ·V(NaOH)· 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 (浓) V (浓) =c (稀) 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 (浓) V (浓) =c (稀) V(稀)

  投影: 例: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 (浓) V (浓) =c (稀) V(稀)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3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 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 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m/v 、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 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

  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乘胜追击的几个判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3篇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量的浓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