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品5篇)

时间:2023-07-22 14:19:19 教案

  【简介】本文是热心网友“anfudushaoqin”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共5篇),欢迎参阅。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人.

(2)喜欢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人,喜欢黄色的有人,喜欢蓝色的有人,喜欢绿色的有人.

(4)喜欢颜色的比喜欢颜色的多(少)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人.

(2)喜欢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人,喜欢黄色的有人,喜欢蓝色的有人,喜欢绿色的有人.

(4)喜欢颜色的比喜欢颜色的多(少)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

  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

  3、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跃的开放氛围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展开的开放

  1、探求知识

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

(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

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

  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识

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

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

(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

④学生看书释疑

  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开放了教学思路,充分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体验。这一阶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通过学生猜想、举例尝试,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接着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使学生有模糊的认识,但仍然没能发现特征 ,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

  2、通过计算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

  3、通过交流,教师点拔,学生自我释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

  三、应用的开放:

  1、应用知识:(学生独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

  2、开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

  23□5 127□ 3□6□ 5□□0

②你能写出几个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吗?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数整除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安排了两个层次:

  1、主要是为了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已掌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2、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去完成,特别在互相启发下,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精品 篇3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情景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

  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样,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这样的图形叫圆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认识圆锥及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认真对照图形和模型观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哪是圆锥的底面,哪是圆锥的侧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大家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同桌之间共同探讨。

①圆锥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②用手摸一摸圆锥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顶点,你有什么感觉?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有一个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的,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r。(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3)认识圆锥的高。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4)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相互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吗?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沙堆和粮堆,又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生合作实验,并相互交流)

(5)大家喜欢制作玩具吗?下面我们一起制作一个玩具,好吗?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硬纸片,快速转动,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演示)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2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1、2题。

  答案:

  1.做一做:提示:亲自动手测量出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

  2.第1题:蒙古包由圆柱和圆锥组成;墨水瓶由2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组成;建筑物由圆柱、圆锥、长方体组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加以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

  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五、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精品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13篇)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14篇】

认识时钟大班数学教案6篇(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2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简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优质教案(8篇)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精华13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7【3篇】(幼儿中班数学认识60-70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19篇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