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4篇(语文教案简单)

时间:2023-12-19 16:1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范文4篇(语文教案简单),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范文4篇(语文教案简单)

语文教案范文1

  一、导入: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白鳍豚的文章。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取名为“淇淇”。

  补充资料:20xx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就这样关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是养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去世前,“淇淇”已体长2.07米,重达98.5千克,约25岁,在淡水鲸类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

  2.交流字词

  微薄bó 白媪ǎo 孑遗jié 趋势qū 树蕨jué 庇护bì

  弥补mí 奢望shē 容纳nà

  3、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2)、对白鳍豚这样的孑遗生物造成生存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

  (3)、如果白鳍豚灭绝了,那么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为了保护仅存的这些白鳍豚,你认为长江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

  (5)、除了白鳍豚之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濒危动物?你想为它们做点什么?

  三、展开联想

  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一写“孤独的淇淇”。

语文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蚌”等13个生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坦然”、“异想天开”等词语。

  2、通过查资料、学习课文、开展想象,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领悟只有朝着预定目标紧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目标2、3

  三、教学难题:

  目标2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生字卡片、小礼物。

  2、学生:查阅沙粒变珍珠的过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孩子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些礼物将送到哪些孩子的手上呢?谁能在课堂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最闪亮,谁将获得这份礼物,先让我们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

  2、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3、有一颗毫不起眼的沙粒,梦想看成为那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成为有用之才,他的愿望可能实现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故事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强调“……”也是一个自然段)

  2、谁想来把故事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

  其它同学当好小评委,听听读准字音没有,谁读得最好,收到第一份礼物。

  3、学习生词:(课件出示)小老师教读,强调“缝”,男、女赛读。

  4、学习生字:开火车。

  5、自由读课文,(1)想想讲了沙粒的一件什么事?(2)遇到问题,在旁边打个“?”。

  6、指名反馈:板书重点问题。

  (三)、细读品味,读出感受。

  1、学习第1~5自然段。

  (1)默读1~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你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景。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沙粒的?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理解“异想天开”并练习说话。

  “……”省略号什么意思?同伴们还会议论什么?

  (3)面对同伴们的嘲笑,沙粒是什么样的态度?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用笔点出来。引导理解“坦然”。

  (4)师小结。

  2、学习第6~9自然段。

  (1)师导读6~8自然段,这儿为什么又打了省略号?

  (2)在这慢长的岁月里,蚌亮外面有涛声滚滚,风儿在唱歌,鱼儿在欢笑,外面的天空多么广阔,外面的世界多么热闹,蚌壳里沙粒独自静静地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师小结:外面的世界再美好,再精彩,沙粒也不动摇,因为它下定了决心,它要为他美好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坚持到底!

  3、学习11~12自然段。

  (1)几十年过去了,平凡普通的沙粒终于变成了一颗珍珠。(出示图)

  (2)此时,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或词来表达你的感受?

  (3)课文哪些段写了沙粒变珍珠,把你的惊喜、赞美送进去,读出来。

  (4)你最想读哪句话,读给大家听,重点指导:“惊喜叫道……”和12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伴们当初嘲笑沙粒,如今沙粒已成为有用之才,而他们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无所作为,此时,同伴们会想些什么?

  (2)你是沙粒,你想对同伴说些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

  (3)沙粒也有话要送给大家,他要把实现理想的秘密告诉大家。

  (4)请收到礼物的同学打开礼物,揭开秘密,读给大家听。

  (5)屏幕出示,全班齐读。

  (五)、总结:

  孩子们,让我们把这份贵重的礼物,深深地藏在心里,牢牢记住,为自己美好的愿望,持之以恒地努力吧,你一定会成为那一颗最光彩夺目的珍珠!

  六、板书:

  圆圆的沙粒

  沙粒 下定决心 珍珠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

语文教案范文3

  【作者及背景】

  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他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背景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话中可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这种不怕时人耻笑,敢于反抗流俗不良风气,批驳错误观点,建立新的师道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关于题目】

  “说”——是一种有叙有议,以议为主的文体,是议论体裁的一种。

  “师说”——即“说师”,解释为“说说(议议)有关老师的问题”。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特色讲解】

  1、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本文第二段写得很精彩,运用的三组对比:

  (1)纵比:古之圣人才智多,犹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而耻学于师。

  (2)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大遗。

  (3)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通过这三组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违背常理,而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2、引用论证,无可辩驳。本文第三段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比前文笼统的说“古之圣人”更加可信,而且用封建社会的圣人证明“学必有师”“有道即师”,这就把论敌置于无可争辩的地步。

  3、看似闲笔,实为论据。本文最后一段,寥寥数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说明写作缘起,实际上远非如此,韩愈是借对李蟠的夸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来再一次证明“学必有师”的重要性。

  4、语言表达,气势飞动。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对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益:更。辄:就。犯:冒犯。

  B.暇:空闲。挈挈:孤独。而东:到东边去。

  C.仆:我。恒:常。幸:庆幸。

  D.被:披。已:已经。吾子:我的儿子。

  2。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

  B.愈以是得狂名。

  C.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D.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3.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仅(我)会遭到(世俗)责怪,也会因此使你受到非议。

  B。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答案讲解】

  1。D2。AB3。A

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五、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语文教案范文4篇(语文教案简单)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篇(教资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篇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9【6篇】

经典语文教案3篇(优质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篇(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免费

高二语文教案4篇(二上语文教案)

《桥》语文教案7篇(课文桥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