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案3篇 透镜生活中的应用

时间:2024-01-06 19:3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生活中的透镜教案3篇 透镜生活中的应用,供大家阅读。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3篇 透镜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 像 .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 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小组讨论】

  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

  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教师点拨】

  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

  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学习指导三:放大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 像.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再继续移动凸透镜,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教师点拨】

  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

  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

  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跟踪训练】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 (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四:实像和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

  1.如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

  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

  【跟踪训练】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

  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

  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2

  一、教案分析

  本节接上一节透镜的内容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三个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到透镜成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到透镜成像的各自特点及异同,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作准备。可以说这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调节投影仪,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自制“水滴放大镜”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还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提前几天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为新课作准备。首先确定制作的学生人员,然后共同准备制作的器材:凸透镜、硬纸板、半透明塑料纸、双面胶。再集中讲述制作要点后让学生自主结伴课余或回家制作,完成者经教师验收后自行准备好。

  2、提前让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感受其形状特征。

  3、教师准备学生用的凸透镜备用、自带照相机。

  说明:课前准备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制品胜利完成,还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同时可以在学生间为上课内容作宣传。而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却非多余,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物体往往不细观察,他们对投影仪的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大半无知。

  注:模拟照相机的凸透镜一部分由教师提供,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准备。

  三、教学过程

  1、照相机

  展示自带照相机让学生观察其镜头,并说明是凸透镜。由于部分同学课前用凸透镜自制模拟照相机,已为本节课作了宣传,所以许多学生已知照相机镜头为凸透镜,然后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同学轮流利用它们观察窗外景物,其余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在学生得到其感性认识后讲述照相机原理。

  说明:以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作为教具有许多好处。首先它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其次能突破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应用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受并掌握所学知识,避免教师无味的讲述。通过大家认可,还可以鼓励制作者,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2、投影仪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已经知道了投影仪镜头即为凸透镜。拆下反光镜,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在天花板上成像的特点。学生通过分析照相机的像的特点后已能非常准确的分析投影仪成像的特点了。在得到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后装上反光镜,使像处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讨论平面镜的作用,从而完成投影仪的基本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容易看清投影片,如何帮助老师调节投影仪使其成的像在屏幕上又大又清晰?学生中立即有人跃跃欲试,大家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又一次被激发。

  说明:在学生了解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后,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3、放大镜

  先让学生动手如何才能使凸透镜成为所谓的放大镜,也就是让学生探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像的条件。学生在调整好凸透镜后观察放大镜成像的特点,都能够说出其正立放大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讨论放大镜成的像与照相机、投影仪成的像的区别并指出其物像同侧。接着请学生猜想如何才能使放大镜成的像变大,并动手验证,这样又进一步掌握了放大镜的使用。最后进行学生“自制水滴放大镜”比赛,看谁的“放大镜”最历害,此时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动脑,大家或高兴或叹息,探究之情溢于言表。我紧接着评出“冠军放大镜”,指出其形状特点。

  四、教后感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动脑。上课内容以书本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书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程教学。其中,学生通过活动,可以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为下节课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3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理解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的关键就是要知道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而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区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本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的,它也是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凸透镜在不同应用中成像的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认知问题的基础,同时要有实物或图片观察认识。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

  1、认识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

  1、认识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生活经验了解到照相机的镜头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就是要知道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很难理解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知到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能会聚成像,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通过图示解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

  四、教学支持条分析

  本节利用多媒体演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准备好作图工具:直尺。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不但有会聚作用,它还会成像(教师作简单的演示),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引入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哪些。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选择与本节有关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加以说明。

  问题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师展示图片并让学生回答:

  问题三: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了解实像和虚像。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作出铺垫:

  1、小孔成的是什么样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学生回答:倒立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镜成的是什么样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学生回答:正立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分析总结: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说明并让学生加以总结。

  目标检测: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4、“老花镜”的镜片是 “凸透镜”,将老花镜的镜片贴紧书本看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_____的.

  六、堂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就是要知道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3篇 透镜生活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透镜物理教案4篇(人教版初中物理透镜教案)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9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0篇(品德与生活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

大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7篇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7篇(幼儿园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中班生活常规教育教案3篇 幼儿园中班生活常规教

健康生活教案9篇

小学思想品德与生活教案5篇(小学思想品德优秀教案)

品德与生活教案《我的家在这里》3篇 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