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一年级教案简案

时间:2024-02-15 10:0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一年级教案简案,以供借鉴。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一年级教案简案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

  前不久,歌舞团举行了一次艺术体操表演。大家看屏幕,这是同学们在比赛前做准备的两个镜头。你们看,他们穿的靴子漂亮吗?

  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然后,老师根据他们所调查的结果,才买到了这么合适的靴子。

  二新授

  假设咱们班也举行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吗?

  1.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2.那怎么来记录呢?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

  3.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师这种方法不但记录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地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个地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用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舔好。

  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三总结

  第二课时

  1.自主练习1

  (1)学生自己讲讲题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练习2

  (1)利用学具盒里的小方块,试一试你能摞多少块?摞5次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

  语文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作为重要的目标提了出来。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较系统地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这些要求的核心,就是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下面就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感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

  一、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汉语拼音是识字、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汉语拼音是比较枯燥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安排,为教学创设了有利的教学空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汉语拼音呢?

  1.带入情境,引导创新。

  有位教师在教学d、t、n、l时,教师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怎么记,而是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想像说顺口溜记忆;让学生借助事物创设情境编儿歌记,或者用联想法编儿歌记。经过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每个字母学生都能用非常形象生动的顺口溜或儿歌说出。

  例如:

  小鼓鼓捶ddd,左半圆加小棍ddd,b字反放就是d。

  雨伞把子ttt,f字倒放也念t,大写七字真像t。

  一个桥洞nnn,把u倒放读nn,m字一半就是n。

  小棍一个lll,一个手指也是l,筷子缩短还念l。

  教师利用教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启发引导,使学生学得规范,用得自然,既获取了知识,又发掘了学生创造潜能,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巧设情境,发挥潜能。

  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体验感受语文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用“打电话” 的交流方式检查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乐意参与,主动学习。

  如在上课前3分钟,有位教师用手势虚拟打电话,要求学生与她合作交流。

  师:喂,你是某某某同学吗?

  生:老师,我是某某某。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个复韵母你记住了吗?能告诉我吗?

  生:老师,我记住了,它们是ai ei ui。

  师:你真不错,都记住了,并且发音也很准确,希望继续努力。

  生:谢谢老师。

  然后让学生们一起把三个复韵母读一遍。接着学习新内容。在新课内容学习后,再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打电话” 交流,并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各自的说话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2)用“悄悄话” 的游戏复习巩固声母。如老师将学过的六个声母:Zh、Ch、Sh、Z、C、S(发音易出错误的)按小组悄悄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同学,由第一个同学依次向后面的同学传去,一直传到最后一位同学。老师让最后一位同学汇报,根据汇报情况,评判正误,对传错的同学指导订正。全班同学再练读,循环往复,使全体同学在游戏的情境中得到了训练。

  (3)用听音乐传卡片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学而不厌,乐在其中。

  二、活用教材,引发兴趣

  新教材文质兼美,形式多样,很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新教材还为教师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施教天地。但是开放型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因为研究教材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备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只有把教材与自己的教学对象结合起来,调整、修改教学内容、寻求与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每一节课的教育价值。

  例如,新教材汉语拼音ie、üe、er一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五部分组成,按教参的教学建议应分成三项进行教学。第一项是字母教学和整体认音节教学。第二项是拼音教学。第三项是认识字词、读句子、儿歌的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参“建议”顺序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进程,即使是形式再多,也只能是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只有把这一课的三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其内在的联系,才能充分利用这一课的所有资源,有效地发挥它的价值。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项内容ie、üe、er时,除让学生会认识、区别比较韵母ie和整体认识音节ye外,还可结合看图及拼音中的人物、事物口头组词:爷爷、姥爷、大爷等,树叶、黄叶、落叶、一片叶等。组词后,再找出句子中带有ie的die(叠飞机)、tie(贴近)、nie(捏泥娃),拼一拼,读一读。在指导学生学习üe和er时,可以把看图、拼读音节和儿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字母的认识,还使学生在学拼音、组词、学儿歌中思维得到了拓展。

  三、自我展示,培养兴趣

  现代社会提倡人们大胆展示自我,“推销”自己。从现代教育的观念上说,培养小学生有自我“展示” 的和自我“推销” 的意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拼音,天天拼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长了,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厌倦的现象。而天天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就会感觉新鲜,有成就感,都会报以极高的热情。再加之教师激励性评语的推助,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前,教师先出示字母a、o、e、i、u、ü让学生看看谁会认,或认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都可以。采用“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念”等语言,展示给同学们听,再说说是怎么学会这几个字母的。教师赞赏一个,启发带动大家主动获取新知识。教材根据掌握的情况,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还可采取课前说发现、课中讲发现、课后谈发现的自我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兴趣,发展智能。因为小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自主实践,大胆展示,趣学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这个老师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地走上学习语文的康庄大道。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一年级教案简案相关文章: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5篇(大班教案模板表格)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总结4篇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二年级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篇 二年级语文说课教案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语文通用教案

有关小学生写人作文300字6篇(小学生写人300字大全)

培年级数学教案3篇(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有关天气的谚语3篇(2年级关于天气的谚语)

小学三年级日记实用4篇 小 学三年级日记

《酸的和甜的》二年级教案11篇(二年级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