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3篇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2-07-09 01:07:46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3篇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以供借鉴。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3篇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1

  爬天都峰教案

一、课堂导入:

1、

  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 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3、PPT展示图片。孩子们快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天都峰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4、天都峰简介。

5、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攀登这又高又险的天都峰啊?但是你们的经过挑战才能乘上去天都峰小火车呢,你们有信心吗?

二、字词教学:

三、理解课文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

,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 (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 (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 (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 (4)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 (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 (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

(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2)我在爬的过程中在想什么?老爷爷在想什么? (3)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2

  课题: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感悟文章内容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

四、媒体手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或图片,有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介绍作者。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趣,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岩石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勇士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二)检查读书

1、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自由练读。

3、检查指导。

(三)再读提升,初步感悟

1、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味道。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仔细观察插图,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讲解形近字,要求学生会区分。如:峰—蜂,辫—辩、辨、瓣。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好词佳句。

六、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天都峰:高、陡

  课题: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我与老爷爷相互鼓励、学习,客服困难的精神。

3、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

四、多媒体手段: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感受天都峰的高、陡。

(二)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景观。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表达的意思。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句。

  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让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天都峰的高和陡,并用动作加以演示。

3、读读问问。

  看到这么高这么陡的天都峰,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文中写了谁爬天都峰?(我,爸爸,爷爷)是怎么爬的?(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为什么能爬上去?(相互鼓励)

4、读读议议。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中都带有“也”字,表面似乎双方都在怀疑,实际流露出了对对方的羡慕和敬佩之情,说明一老一小都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弄懂句意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并指导朗读。

(2)我和老爷爷是怎恶魔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山的艰难,又表现了不怕困难的勇气。

(3)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问什么相互道谢?在讨论中让学生注意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次,让其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再大困难都能克服。

5、读读悟悟。

  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1)默读对话,写感悟。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犹豫、不自信——受到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三)深情朗读

  分角色对话段落,并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拓展活动

1、教师指导:我和老爷爷沿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很多游人??有的人看到曲折道路布置如何前进,想想他们会怎么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开展黄山图片展的活动。

2、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造句。

六、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一会儿?一会儿?终于 互相道谢——相互鼓励,战胜困难

  爬天都峰语文教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及心得体会(共16篇)

  爬山教案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3

  爬天都峰

  邓紫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远教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呢?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共3篇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