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比大小教案8篇 排顺序比大小教案

时间:2024-03-05 15:4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幼儿园比大小教案8篇 排顺序比大小教案,以供借鉴。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8篇 排顺序比大小教案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1

  活动名称:马路上

  活动目标:

  1.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与视觉上的辨识,并能比较出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能从几个物品中找出不同的一个。

  活动难点: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梨子四个(黄、绿),卡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图片各四张,操作单。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

  师:今天一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梨子)一共有几个梨子呀?(四个)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这四个梨子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那谁能把那个不同的梨子给拿出来?(幼儿取出黄色的)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都能找出不相同的这个梨子,小眼睛真厉害。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汽车城,你们想不想去?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张贴卡车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卡车都一样吗?有一辆和其它的不一样,是哪一样呢?(指名幼儿指出)这辆汽车哪儿和其它的`不一样呢?那老师把这辆不一样的卡车用粉笔圈出来。(教师示范)

  2、第一个车间参观完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车间(张贴小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汽车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多?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少?哪一种颜色的汽车跟其他的不一

  样?那我们把这个也圈出来。

  3、小汽车参观完了,看,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自行车图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自行车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四名幼儿上台,每人举一张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他们四个人的自行车都一样吗?谁的跟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哪儿不一样?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上前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4、最后老师还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种车,看,是什么车?(出示摩托车图片)谁想要?(四名幼儿上前,每人举一张图片)他们四个人的摩托车都一样吗?哪一个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5汽车城参观完了,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这儿也有很多汽车,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每条路上不一样的车找出来。教师示范一个。

  6、幼儿操作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单完成情况,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各种汽车,小朋友看到这么多汽车,很兴奋。第二个环节是按照汽车的外形和颜色分类,先是二种汽车分类,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本来设计在这要渗透多和少,大和小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忘了,再是三种汽车分类,分别有按外形和颜色分类,我引导的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孩子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操作。在这个环节,补了第一环节的颜色不一样和外形不一样。第三个环节是,找物品的差异,通过出示四个汽车,有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或外型或颜色不同,孩子都完成的比较好。数学活动应注重孩子实际操作,今后要注意。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4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现在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只熊非常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三只熊现在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师:玩累了,我有两块正方形的`饼干,你们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时候,有其他的好办法知道谁大谁小吗?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5

  活动目标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皮球 兔子 篮子 雨伞 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 2 3 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橡皮泥,泥工板,大盘子,小盘子;大小不同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两位小客人过生日,它们是和“小小”,我们一起去给它们买礼物好不好?”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

  2、尝试比较

  老师:小朋友们在买礼物的时候要注意,要买大的礼物,“小小”要买小的礼物。教师可以示范。

  幼儿自由选择礼物,教师指导。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老师:我们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好吗?

  教师出示橡皮泥,引导幼儿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并把大饼放天大盘子里,送给,小饼放到盘子里,送给“小小”。

  4、分享、体验

  组织幼儿唱《生日歌》,为“小小”庆祝生日。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7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2、初步理解图形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排列规律,并能按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有序排列。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小博士闯关〉、4张橙色图形卡片、5张黄色图形卡片、ppt、三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玩具(每个桌上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随音乐"汽车开来了"做律动入活动室。

  二、展开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今天天气真好,图形宝宝排队准备做早操了(运用多媒体操作)。小朋友看,他们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呀?(橙色的)他们的班都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圆的.)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最上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小的,中间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不大不小的,最下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大的。)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点?(他们形状长得都不一样)从纵的方向来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他们形状长得都一样)有什么不同点?(大小不同)

  2、教师小结

  图形宝宝的排队规律是: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长得都不相同;从纵的方向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形状都是相同的,但大小不同。

  3、引导幼儿将4张橙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小朋友看,还有4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按照小一班的排列规律,!.星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好吗?(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

  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进一步帮幼儿理清思路,并让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老师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

  5、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第5页〈图形〉,并将5张黄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6、启发幼儿比较图形宝宝排列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帮玩具宝宝排队

  每个桌上都有一些玩具宝宝,他们胡乱地堆在了一起,看起来很乱,小朋友能帮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个方阵吗?

  每个桌上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们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结束:

  今天你们不但帮这么多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帮玩具宝宝排好了队,你们真棒!

  教学反思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幼儿园比大小教案8篇 排顺序比大小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7篇 高老鼠和矮老鼠公开课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青蛙》12篇 小青蛙跳荷叶小班教案

守株待兔幼儿园教案6篇(幼儿园守株待兔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教案优选12篇(小班教案优质)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精品11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熊过桥教案12篇(美术小熊过桥教案)

幼儿园美术绘画教案12篇 美术绘画机器人教案

有关幼儿园社会教案6篇(幼儿园社会教案模板)

幼儿园小班母亲节教案12篇 母亲节主题活动教案

幼儿园美工教案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