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5篇(克服中学生厌学情绪教案)

时间:2022-12-06 09:01:0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5篇(克服中学生厌学情绪教案),欢迎参阅。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5篇(克服中学生厌学情绪教案)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1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

1.厌学心理的危害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个社会、学校、家长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不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种心理障碍,将给我们国家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厌学心理的危害性首先在于它的普遍性、易流传性,这对我国的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模仿。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中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其厌学症将继续流传和扩大,并向下延伸至小学,这样的后果会不堪设想的。

  其次,厌学心理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并将对我们的民族素质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就不可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又如何承担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呢?

  再次,厌学心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只有乐学,才能优学,不乐学,不愿意学又怎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又怎能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呢?厌学是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真正关注。

2.厌学心理的表现

  首先,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读书无用”、“学习无用”,学习的好坏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脑体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应,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三,厌学者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时干脆放弃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因此,常和老师、家长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但是,必须指出,厌学心理仅在学习中表现出不适应,而在社会、生活、体育、艺术等方面也能较好适应。因此,厌学心理不同于“双差生”,也与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相区别。“双差生”是指学习和品德皆差。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成绩差,不能适应学习要求的状态,尤其是认识障碍。智力低下是指智商在79分以下,厌学者往往也会表现为“双差”,即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二、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几年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武侠、言情或黄色书刊的阅读及游戏机、网络游戏甚至三级录像片的欣赏中,沉溺于拍拖、吸烟、吸毒、偷盗、高消费攀比中。厌学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2.家庭教育的影响

  首先,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要求过于严厉,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现在中学生的父母这一代人,在中学生时正处“文革”之中,他们深感“无知”的痛苦,极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长,补偿当年自己无机会学习的损失。因此,不断地给孩子加压,这反而适得其反。他们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却体会不到乐趣,以致于成绩下降,造成了对立、逆反、厌学的恶性循环。

  其次,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却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再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既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再大,要求再严格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往往报怨其父母不爱学习。

3.学校教育的过失

  首先表现在办学思想的不端正。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围着升学的指挥棒转,导致学生畸型发展。其次,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陈旧、枯燥,以及教学的方法不当。目前,某些学校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特别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从未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最终导致厌学。

  三、对学生厌学心理采取的相应对策

1.优化社会大环境

  全社会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2.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

  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心理特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心理承受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阈限。在此阈限内,外界刺激或压力可引起其积极的动机或行为,即期望正效应。如果刺激或压力超过这一阈限,是会引起消极的行为反应。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此外,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精神放松地学习。

3.学校教育内容、方法的更新

  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首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好学、乐学。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给再多、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济于事。如学生缺乏正确的动机,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学习意志不坚强,情绪不稳定,诸如此类,都会导致厌学。

  培养非智力因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有兴趣学生才会投入、追求,才会自觉学习。只有让学生主观体验学习是乐事,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除智能发展优异外,都较自信、好胜,想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干好不可,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而学习有障碍即厌学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战胜自己的学习惰性,表现出意志薄弱。意志力不是天生的,靠后天一点一滴的培养。为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从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上培养学生自觉、坚韧、果断、自制的品质。由此可见,优良性格特征的培养,也是克服厌学心理的一种途径,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2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客观成因,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以及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笔者曾经对本校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存在。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要想改善职业高中学生的厌学状况,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这种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看,厌学中学生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动力系统不足。

  国外的研究表明:非适应性成就动机模型的学生的特征是不能建立合理的、有意义的目标,不能进行持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完成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在学习目的上,厌学中学生有随意性的特点,没有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意志力薄弱。

  2、心智活动差。

  厌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对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英语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常抄袭;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严重。

  3、自卑心理明显。

  不少厌学中学生还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学家布鲁门肖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思维、记忆的形态和智力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Page 1 of 6

  进程----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抑郁、偏执这些心理症状在职高学生中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精确度,使得他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便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力感和不良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还发现,许多厌学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上常表现为内向、情绪不稳定甚至强精神质型的特征。内向型学生孤独缄默、好幻想、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型学生则显得冲动、难以自制、焦虑、紧张,往往又抑郁、多疑;强精神质型学生以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等。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他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功能受阻,使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人格类型来看,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的厌学学生人格类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学生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极其疲惫,常常有注意力弱化和分心现象。在应付困难时,常引起智力活动效率的下降。这些会使得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容易陷入涣散状态。

  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剖析出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客观成因。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过多的社会诱惑导致中学生厌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复杂的转型期。虽然“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没有主导我们的社会,但是崇尚金钱、物欲横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诱惑力不断增多。

  1、金钱有强大的诱惑力。

  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面临着就业危机。这种氛围会影响到一些自卑的中学生,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社会竞争力,进而认为读书对他们没有作用,不如早点出来挣钱。急功近利的思想让不少中学生放弃学业早早走进社会。

  2、互联网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据我们调查报告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学生热衷于上网。本来发达的互联网可以提供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但是不少中学生却陷入了它的负面效应。有的学生可以彻夜上网,沉迷于聊天交友,甚至沉迷于黄色不良信息。

  3、成人化生活有强大的诱惑力。

  中学生早恋现象较为严重。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中学生有这种行为。特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对中学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人头涌动的酒吧,你可以看到不少中学生在那里疯狂地放纵自己。社会存在太多的诱惑,不断冲击着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灵。中学生自我控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他们思想冲突、忧虑、好奇等情绪的反应,继而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发生。

(二)粗放的家庭管理导致中学生厌学。

  据我们的调查报告显示,我校学生的家长有百分之四十八处于低学历水平,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文盲。从他们的职业分布看,大多数的家庭收入较低,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少学生的家庭管理出于放任自流状态。从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来看,不少家长已经对子女表示失望,孩子来上学只是找个安身之地,不违法乱纪就行了;也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低,对孩子要求不高,孩子能念到高中对他们来说已经心满意足;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家长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更谈不上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在这种粗放的家庭管理模式下,一些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家长约束,在加上他们不成熟的心智状态,很容易滋生懒惰心理,导致对学习兴趣的丧失。

(三)刻板的学校教育导致中学生厌学。

  我们的素质教育虽然喊了好多年,但是在学校,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很多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少中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在应试机制下,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学习上产生难以应付的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教材的陈旧和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陈旧也会导致中学生的厌学。其实,我们的使用教材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一些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枯燥的内容只能让学生越离越远。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年复一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另外,个别老师对基础欠佳的中学生缺乏耐心,常对学生冷眼相看,这对本来就自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咨询,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因此,要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使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结合学生厌学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准确掌握学生心理、人格发展状况。学校可根据师资力量和水平选择其中合适的量表对学生进行普查,以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心理、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广大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心理素质教育看成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我校全体老师已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培训,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3)条件成熟时,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我,学会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发展,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4)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厌学学生作为重点。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产生厌学的具体原因,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排除厌学的影响源。学校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应和克服、矫治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

(二)建构和谐学校教育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建构和谐的教育环境,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对防治学生的厌学心理,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营造情境关怀,克服学生自卑。

  教师要积极营造、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宽容的心接纳这些学生,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教师还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2、提供厌学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在一篇《成功的习惯》演说中指出,很多学生功课不好,其原因在于他们开始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其实,不少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和厌学心理同样的强烈。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越来越消沉,甚至自暴自弃。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长,经常提供给他们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演唱比赛、体育竞赛、技能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中学生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他们体验感到成功的喜悦。

  3、建构灵活的学生评价体系。

  考试测验是我们教育传统的评价手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独辟蹊径,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加大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摸索总结。我相信是能够找到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体系的。

(三)建构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转变家长的教育态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的家长应改变粗放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多点关心,少点放任,多点耐心,少点责骂。亲情是个润滑剂,可以拉近家长和厌学学生的心理距离。学校在改变家长观念上要担负起责任,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灌输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双方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或放任型的管教方式,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

(四)建构和谐社会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社会是个复杂的群体,存在过多的诱惑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也是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新闻舆论部门、执法监督部门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学校也要加强与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的联系,净化学校周围环境,尽可能地减少社会诱惑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及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①《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张向葵,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

②《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杨平,《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第7期; ③《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王良,《上海教育》1999年10月;

④《中学生心理学》主编:林崇德,王耘,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年11月;

⑤《消除逆反心理培养师生情感》,王春燕、张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

⑥《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3

  中学生厌学心理面面观(2)

  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的原因

  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客观外在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内在的原因主要是:

  1、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大引起厌学。生活中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个个“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感觉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这种高要求、高期望所产生的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感到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 “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2、懒惰引起厌学。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因此,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这一点是引起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习方法不当引起厌学。 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学生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无从下手。致使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

  4、学业不良引起厌学。 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很多:小学知识学的不扎实,基础较差;升入中学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方法改变而产生适应不良;转学造成知识衔接不好而形成断层;父母不和,家庭环境不好,造成情绪低落而影响学习。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4

  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问卷

  1.你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 A: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 B: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不够刻苦 C: 学习态度不好

  2.你是否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A:是的,从学习中可以获得很多乐趣 B:不是,学习很累 C: 不是,学习很累

  3.你是否会因为基础差,跟不上而产生厌学心理? A:会 B:不会 C:有时会

  4.有时你付出了很大努力却没有的到一个好成绩,你是否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 A:是的 B:不是 C:有时会

  5.你会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吗?

  A:会制定学习计划,并能按计划学习B:有时制定学习计划,但不能坚持 6.你是否会主动学习? A:会的 B:不会 C:有时会

  7.你的学习时间支配的怎么样? A:无足够时间完成作业B:无自由支配时间 C:剩余少量时间 D:时间较宽裕

  8.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A:考上理想的大学 B:学到有用的知识 C:毕业后选择就业 D:没打算

  9.父母“望子成龙”,你的父母是否经常和你谈一些关于学习的事,并且

  给你安排了许多课外辅导班,并且给你施加很大压力? A:是的 B:没有 C:偶尔会

  10.家庭关系不和谐 会导致你厌学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

  11.你曾经因为学习的事和父母吵过架吗? A:没有 B:有过 C:经常

  12.你是否会因为一些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而改变对老师的看法? A:会 B:不会

  13.你是否喜欢你的各科老师? A:是的 B:不是 C:部分

  14.你是否会因为学习负担重而产生厌学心理?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15.你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合你吗? A:适合 B:不适合16.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呢?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5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目的: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对象:中学的厌学学生???? 十人左右(学生自愿报名,心理老师经过全面的了解,以组建同质性团体辅导小组的原则筛选确定)指导者:心理辅导教师

  时间:每次50分钟,第一、二、三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一周,第三、四、五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两周。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学海相识

  目的:1、澄清本辅导小组的活动目的,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2、促进本小组组员间的相识,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 3、为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团体合约。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开场白

  1、辅导老师自我简介:姓名、职务、专业背景等等。

???? 2、本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激发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认识上的误区、情绪上的困扰等等。本小组首先是在大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的,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这个小组中,我会带大家做一些练习和活动,通过我们的参与和彼此的分享与支持,达到澄清认识、解除困扰、获得方法和动力的目的。??? 本小组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每一位成员所获得的的成效不但与我这个领导者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每位成员的开放度、真诚度,以及彼此之间的接纳、尊重和理解。投入越多,收获就会越多。二、促进相识和信任的活动 活动一:“让你知道我是谁”

???? 大家围圈而坐,轮流让每个人回答如下问题: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名字,如果可以改动,你会给自己另取一个什么名?

???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组员更深刻地理解、记忆相互的姓名,同时还可能简单了解一些组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人在名字上透射出的对孩子的人生期待以及该家庭的文化色彩,也可能会了解到组员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以及对家长期待和家庭文化的接纳程度。活动二:“疾风劲草”

??? 一位同学站在中间做“劲草”,其他同学在“劲草”周围围圈而站,“劲草”双臂交叉抱在胸前,闭上双眼,接受周围任一同学对他胸前双臂、肩、背等部位的推击,要求“劲草”在受到推击时脚不能动,那么他的身体会歪斜,要求周围人保证在他歪倒前再推击他使他不歪倒。周围人对“劲草”的任意推击就像八面“疾风”,这就要求“劲草”对“疾风”要信任,“疾风”对“劲草”要负责。

???? 这项活动既刺激、有趣,又可以让组员体验对他人的信任和负责精神,有利于一个密切相融的团队的形成。三、建立团队合约

  为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请大家谈谈对小组的期待和规范约定,根据大家的讨论制定小组合约,请大家在合约上签字。一般小组合约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1、要按时参加小组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以免影响小组活动的人员分工、正常进程、活动气氛。

? 2、要敢于真诚地开放自己的内心,这将影响到自己在活动中的成效。3、要充分尊重、接纳其他组员,以形成一个安全、开放、坦诚的小组氛围。

  4、活动过程中不做小动作、不吃零食、不喝水、不接听电话,关掉与外界的通讯工具。

  5、要绝对为组员保守心灵秘密,这是本小组最重要的规则,否则,就不可能有安全的氛围和内心的开放,也就谈不上深入内心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的效果。

  最后应有签约人签名处以及签约时间。?

  第二次活动:学海沉浮

  目的:1、疏泄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探讨厌学的成因及其解除办法。热身活动

  突围:选取一位同学在中间做突围者,其余同学手挽手、肩并肩围成圈将突围者严密包围。突围者想办法突出包围圈既为成功。

  这项活动开始看起来是突围者困难重重,他往哪儿突击,哪儿就会集体增加凝聚力、牢固性,很难突破。但对于愿意接受挑战的突围者,他会仔细观察包围圈的薄弱环节,想出各种办法突击,经过突击与围堵的反复较量,一段时间后,突围者往往会成功。但也可能突围者在反复失败后选择放弃,组织者要鼓励大家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就会有组员愿意做突围者继续这项活动,最终肯定会有突围成功者,这样更能给大家以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只要肯努力、动脑筋、不放弃,困难和阻力就一定会解除的。

  主题讨论与交流 1、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

  播放优美轻柔的放松音乐,辅导教师指导组员通过身体放松训练渐渐进入意识狭窄的状态,然后引导组员回忆自己小时候刚刚上学时的情景。

  指导语(仅供参考):幼儿时期的你天天都在盼着自己长大、上学、读书,当你终于等到上小学的第一天的到来,你兴奋地背上小书包,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学校报到,当你来到了自己被分到的班级的教室,你快活地挣脱爸爸、妈妈的手,小鸟似的飞跑进教室,加入了一群小鸟似地叽叽喳喳的小同学当中。从那时起,你便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小学生,还拥有的一群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几年来的学校生活,你一定有不少美好的回忆,请你回想一件令你难忘的、高兴的事。

  以上回忆过程之后,大家交流分享。引发组员对学校生活的愉快体验。

  2、谈目前厌学心态的成因 自画像:用五至十个词或句子描述自己的不良学习状态,回忆每种状态出现的最初时间以及当时发生的有关事件。以上内容都简要地写在纸上,以便交流。本次交流过程要充分营造真诚、尊重、理解、接纳的团体氛围,保证每位组员痛快淋漓的倾诉心声、反思问题、疏泄情绪。本次活动对整个团体辅导过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搞不清问题的成因就无法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办法。所以辅导老师要组织全体组员耐心倾听、真情共鸣,本次活动很可能原定时间不够,必要时可延长交流时间。

  收集每位组员写的“自画像”内容,并对每位组员的发言要有简单的记录,以备第三次活动时将问题进行归类探讨。

  课后作业:就每一种厌学成因向师长、同学、朋友及其它能够与之讨论的人,尽可能多地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

  第三次活动:柳暗花明

  目的:1、分析归纳厌学问题的原因。????? 2、分类探讨解决厌学问题的途径。热身活动

  解开千千结:所有组员围圈而立,手拉手,记住自己左边和右边分别所拉着的人是谁。然后所有组员松开手,在圈内随意走动,一分钟后,辅导老师叫停,组员立即停止走动,在现有相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再与刚才所拉的右边和左边的人拉起手来(每个人的右手拉刚才右边的人的左手,左手拉刚才左边的人的右手),这时就会看到大家的胳膊多重交叉,仿佛交织成了一张打了多个“结”的网。然后要求大家在不断开所拉手的情况下将所有的“结”解开,恢复到最初手拉手围成圈的状态,并且左右相邻的人不变。

  这个活动会给组员带了惊喜和震撼。也预示着每个人的“心结”会打开,进而引出今天的活动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主题讨论与分享

  将第二次活动时收集到的问题归纳分类,分别写在几张纸上,请所有组员结合上次活动的课后作业采访到的方法,谈自己所能想到的对每一类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个过程采用脑力激荡法:

  1、量先于质:不必顾虑每一种办法的好与坏,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全都记下来。

  2、尊重每一位组员的发言。 3、对所有发言不评价。

  方法搜集完后,开始讨论每一种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步骤,每位组员就自己的问题选择自己认为喜欢并可行的方法准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实施。这一讨论过程要有书面记录,以备日后反思、调整所用。每个人所选择的方法要在小组内交流,既启发大家,又有向大家宣布后产生“说了就要做”的动力作用。

  角色扮演:如果发现有的组员的厌学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让他具体描述他与这些人的矛盾冲突,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以增加他对双方矛盾的清楚认识,学会换位思考,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课后作业:用两周的时间实践小组讨论中每个人所选择的解决厌学问题的新方法。并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变化记录。

  第四次活动:曲径通幽 目的:分享收获,调整不足。热身活动

  闯关:与突围活动相类似,但这次突围者变成闯关者,从小组成员背对背、面向外所围成的圈外向圈里闯。这项活动同样开始看起来困难重重,但经过突击与围堵的反复较量,一段时间后,闯关者同样会成功。最终给大家以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只要肯努力、动脑筋、不放弃,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主题讨论与分享

  每位组员依次交流两周来解决厌学情绪的方法实施情况,体验和认识,有哪些收获和不足,讨论改进措施,将讨论结果作书面整理,在小组内向大家宣读,再用两周的时间实施、体验。

  第五次活动:爱你如初

  目的:分享收获,调整不足,团体评估,告别。热身活动

  播放《相亲相爱》歌曲,教大家做手语动作。

  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体验团体的温馨、互助的快乐、对生活的珍爱和感恩。进而将在团体中获得的美好体验和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去应用。

  主题讨论与分享 思考、交流的内容:

  1、两周来实施过程的情况,与上两周相比较,看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验。

  2、在本辅导小组的全部活动过程中有哪些体验和收获,特别不要忘了寻找重新拾回的对学习的喜爱的感觉。

  3、请大家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做一个积极的设计。

  辅导老师总结: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愿大家将本小组中一些好的收获在日后继续坚持下去。

  告别活动

  为每位组员准备一张“心卡”,请大家为每位组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对方说的话,最后每位组员的“心卡”上都会留下同学们的心声,这些心声是鼓励、是鞭策,将陪伴大家日后的每一段行程。

  最后,再次播放《相亲相爱》歌曲,大家一起位成圆圈,做着手语动作,同唱这首歌。

中学生心理课教案厌学模板5篇(克服中学生厌学情绪教案)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4篇(寒假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模板5篇 班级心理辅导课教案

小学生三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教案3篇 三年级心理与健康教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范文3篇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关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3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 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心得体会3篇(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3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案例3篇 心理咨询学生辅导案例报告

关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3篇(幼儿园心理健康 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心得2022【10篇】(初中心理健康国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