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估算教案3篇 估算的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2-12-21 22:31:31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估算教案3篇 估算的教案人教版,供大家赏析。

人教版估算教案3篇 估算的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估算教案1

  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 【教材分析】

  例5教学估算,以情景图为背景,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学情分析】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千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引入估算

  师:同学们,昨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听写词语,小明写了两面(出示某个同学的听写本),猜一猜,他大约写了几个词语? 生预设:···

  师:你为什么猜···呢?

  生预设:因为我写过这样的听写本,我的听写本上一面大约有···个词

  师:说得不错。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的问题。人们唱唱用估算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估算,解决问题

  1、观察,收集信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98页例5)。这张统计表大家还熟悉吗? 生:熟悉。师:这是昨天我们看到的胜利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吗?

  生预设1:我发现这张表比昨天那张表多了第三周、第四周的统计数量。

  生预设2:我从这张表上知道了同学们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手机矿泉水瓶的数量。生预设3:我发现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得多。······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好!谁来提问?(板书学生的提问)生预设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2:第三周和第四周一共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3:第三首比第四周少收集了几个? ······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会解答吗? 生:会。

  3、提出估算问题。

  师:很好!小精灵聪聪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聪聪提出的问题: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聪聪的问题与生2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大约”多少个。

  师:想想看,聪聪提出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我们只需要估算出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就可以了。

  4、估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先自己估算,再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预设1: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200+200=400,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矿泉水瓶。

  生预设2: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那么,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大家说一说,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估算的结果呢? 生: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预设:有的估计得精确,有的粗略。

  师:说得不错,你认为这几个估算结果中哪个更精确些? 生:第二种。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思。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把192看作190少算了2,把219看作220多算了1,190+220=410比精确计算只少了1个。

  师:说得真好!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5、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接着看屏幕。这儿有个新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请一起读一读。生:如果每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预设1:我用500-400=100,那么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生预设2:我用500-410=90,那么大约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不错,讲得都有道理。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在估算时把192看成190或者200,而不是192或199?

  生预设: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方便估算。

  师: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们最初提的问题,老师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了一个大约,你们还会解答吗?(集体交流)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应用估算,解决问题

  1、帮小花猫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来帮助小花猫解决问题吧。秋天来了,小花猫为了过冬,晒了好多鱼(课件出示100页第5题)。现在,鱼晒好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花猫收鱼,好吗? 生:好。

  师:小花猫准备了两个筐(课件出示筐)。谁能告诉大家小花猫的要求是什么?

  生:鱼身上有算式,把得数比500大的鱼放在左边的筐里,得数比400小的鱼放在右边的筐里。(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师:最后还剩两条呢,为什么不收呀?

  生预设:619-203大约是420,258+171大约是430.这两个数比400大,比500小。师:原来是这样,老师再准备一个筐(课件出示新筐),把这两条鱼收进去好不好。

  2、帮小明解决问题。

  完成第100页第6题(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3、帮妈妈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你们帮妈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第100页第7题)。自己先估计一下,再与同桌交流。

  生预设1:我估算的结果是440(250+19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不够。生预设2:我估算的结果是420(240+18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也不够。生预设3:我估算的结果正好是400(200+200),妈妈可以拿400元买这两样。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拿400元买这两样东西究竟够不够呢? 生预设:245+187=432(元),也就是说买这两样东西要432元,400元肯定不够。师:刚才生3估算400元购买,问题出在哪了呢?

  生预设:她是把245看作200,少看了45,把187看作了200,多看了13,这与实际价钱相差太多了。师:说得非常好,估算的方法虽然多样,但要学会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多,就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增添许多麻烦。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就比如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多一些,把价钱估得多一些,这样就不怕钱不够了。

  4、完成第100页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吧!生预设1:我学会了加减法的估算。

  生预设2:估算时,把这些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再加减。生预设3:估算后要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就要调整。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估算教案2

  课题:估算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完成课前练习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师: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指名列出算式,板书:221+239= 3.观察算式,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像这样的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师:因为这个问题只是问能不能坐得下,所以不一定非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估算解决问题,(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问: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 重点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4.回顾反思

  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小结: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那你们都会了吗

  七、作业设计:练习三第9、10、11、12题。

  八、板书设计:

  估算

  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

  九、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要有估算意识,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人教版估算教案3

《估算的策略与技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全面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原则,能够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发现估算的策略与技巧,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教学难点: 估算策略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幻灯片2。

  教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估算的题目。但是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优点?估算的原则是什么?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技巧???很多同学都没有去研究过。因此,老师想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弄清这个问题。

(二)课题质疑: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请你提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 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2、明确估算的原则和步骤。

  3、掌握估算的技巧和策略。自学提示:

  1、通过“快速计算”,发现估算的优点,从而喜欢估算。

  2、通过“技巧初探”发现估算方法、步骤。

  3、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议一议”,把握估算原则。

  4、经过“智大慧比拼”,达到熟练运用。

(四)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复习。

  师:小明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想找智慧老人要一本《估算秘籍》。把门将军告诉他:“只有能闯过他四道关卡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这本秘籍。”这四道关卡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闯关吧!

  第一关:轻松热身

  出示幻灯片5“看谁算的快”诱导学生使用估算。

?妈妈带100元钱去书店买书,她先买了两本文学书,每本元,又买了一本元汉语词典;之后,她还想买一本元的菜谱。这时她的钱够吗?

  通过这道不需要计算就能得到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发现估算的产生基础和它的优势。诱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第二关:技巧初探

  出示幻灯片6“看谁估得巧”,引导学生找出估算方法。

  278+425≈

  417-198≈

  92×29≈

  336÷7≈

  336÷9≈

  336÷78≈

  让学生发现式题估算的方法——加、减、乘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估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再算,而除法因为除数的不同要估成不同的数。目的就是便于口算。但是在“好算”的前提下还要尽量达到“接近”的原则,不能随便乱估。第三关:策略揭秘

  出示幻灯片7“看谁估得好”

  六年级有104名同学计划到云露山去游玩,每张门票49元,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通过计算、对比、验证,让学生发现在应用题估算中一定要“符合实际”。为了符合实际,在估算中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究竟使用什么估法,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三思而后行。至此,本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由此得出估算的步骤是“先估后算”,原则是“好算、接近、符合实际”。

  第四关:智慧大比拼

  1、出示幻灯片8“是非由你判”

(1)估算时,先估后算和先算后估是一样的。

()

(2)317+586 ≈910 或900都是正确的。

()

(3)在估算289÷7时,应该把289估成290后再除。()(4)在购物之前,应该把商品的价格估大一点,多带点钱才是()

  2、出示幻灯片9“答案任你选”

(1)在估算89×9时,第()估法最合适。

?80×9

?90×9

?90×10(2) × ()80

?>

? =

? <

(3)不用计算,我就能看出下面小于400的算式是()。

?258+171

?619-203

?625-239(4)估算的原则是()。

?接近。?好算。?符合实际。

  3、出示幻灯片10“生活小应用”

  马山小学五六年级分别有228名和236名同学,电影院有441个座位,两个年级同时去看电影,坐得下吗?

(五)出示幻灯片11。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盘点”

  师:小明终于闯过了四道难关,来到了智慧老人的面前,“老爷爷,我要的《估算秘籍》呢?”老人亲切的摸着小明的头说:“估算秘籍不是已经输入到你的大脑了吗?”小明楞了一下,终于恍然大悟!知识盘点

  1、明确了估算的意义(能快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知道了估算的原则(好算、接近、符合实际)。

  3、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估算方法(估大、估小、四舍五入)编后记: 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因为在教材编排中支离破碎,在估算方法上模棱两可,始终没有引起学生包括老师的重视。对于不少可以估算的题目,学生宁可不怕麻烦去计算也不愿估算。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就是想唤起广大师生对估算的重视,从而加强对估算的教学。

  本课选用的题目都来源于不同年级的课本中,从为什么要学习估算到估算的方法、步骤、原则、策略,难点颇多。在不了解学生学况的情势下,很难把握授课时间,课堂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仁们谅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3)

《估算的策略与技巧》

  教学设计

  板场乡道川中心小学

  杜宽廷

人教版估算教案3篇 估算的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课时3篇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英语课程教案3篇 小学英文课教案

202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新模板设计3篇(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材全练答案年)

2022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政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2篇

2022最新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 二年级上期数学教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新编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31篇】 2022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第六课教案)

2022年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指导模板小学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