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7篇

时间:2023-10-20 17:18:57 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诗歌与绘画的联系;

  2、学习给古诗配画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给古诗配画的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通过熟读古诗,理解诗境,通过画面内容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佳效果。

  教具准备:铅笔、橡皮、蜡笔、纸、示范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课之前先来进行我们学过的古诗的背诵比赛,看谁能背得最多,谁就是我们班的“大诗人”,好吗?(学生兴趣激起,比较踊跃。)“好”

  2、背诵古诗

  3、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学过古诗,你们会发现课本上每一首诗旁边都有一副图画(课件出示《咏鹅》、《游子吟》)学生观察。你们看到这两幅图猜出是什么古诗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画一画“诗配画”。

  三、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大志和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耐心品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妙处。老师这里有一首诗,请同学们看一下。(出示“小池”)哪个同学能说出这首诗的作者和内容呢?

  生: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习古诗大意

  3、精美图片欣赏(课件出示荷花、蜻蜓的图画,教学生认真观察)

  4、传授荷花、蜻蜓的画法。

  《1》、荷花分花苞和已经开放的荷花,注意强调画法。

  《2》、画蜻蜓时要注意蜻蜓飞翔时翅膀的变化。

  5、张贴师示范作品叫学生欣赏。

  6、师在黑板示范画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并在黑板写出作画步骤:用铅笔画轮廓——用黑色水性笔描黑——用蜡笔上色。

  7、学生学画《小池》诗配画。

  四、佳作讲评

  五、课堂总结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融为一体,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一节课把祖国的古文化发扬光大。

  六、拓展:简单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诗仙”、“诗圣”。

  七、布置作业: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给它配上画。

《小池》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的。(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  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3.学生自由读诗。

  4.区别字:昔( )惜( )腊( )

  廷( )蜓( )延( )

  晴( )情( )蜻( )

  河( )何( )荷( )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第一小组汇报: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

  第二小组汇报: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着晴天柔和的风光。 

  (2)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

  (5)男女比赛读。

  (6)第三小组汇报: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第四小组汇报:早就有蜻蜓飞来立在它上头了。)

  (7)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8)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9)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10)全班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他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满池的荷花的画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夏天的一首诗,老师在向同学们推荐几首关于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七、诵读下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养成随时诵读的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边背着《小池》,来结束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34《小池》一课的反思

  2009年4月29日上午,我执教了一节语文,选了《小池》一课。课后教研领导与同事对我的课进行了指导,感受到受益匪浅。使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以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能影响这一过程,却无法替代这一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知识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心绪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还希望能与老师们多交流,多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多的指导。

《小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2.介绍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小池》教学设计 篇4

  佚名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2,过程和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感受诗中描 写的情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导学: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许多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今天,老师也要背古诗。可是不是用朗诵的形式,而是要把它唱出来,想听吗?你们知道我唱的古诗的诗题吗?揭示课题。

  三,自学:

  (一)读诗:1,生自读古诗。2,师配乐朗读。

  3,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说一说朗读时注意了什么?4,再读古诗。5,生配乐朗读。

  (二)出示自学内容:通过我们的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来划一划,写一写。自学三分钟。

  四,点学:汇报自学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各抒已见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读懂了“惜”是爱惜的意思,学生读第一句诗。谁爱惜?爱惜什么?一个“惜”字将无声的泉水细细地流了出来,因爱惜流水不愿多流一点,化无情的水为有情。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样来读?“无声”一词要读得轻柔。突出“静”

  学生b:“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情境想像: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是怎样的?还有谁和他学的是一句诗。让学生补充,说诗句意思:树影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这句诗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小池的幽静美丽。

  学生c:小荷才露尖尖角: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来。指导朗读:“才露”重读,想像情境: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小荷。读出小荷的美来。

  学生d:早有蜻蜓立上头: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找动词“立”让学生演示“立”解释是落的意思。指导书写“蜓”想像情境:你们想蜻蜓会对小荷说些什么呢?把这两句诗一起来读一下。

  五,拓展:

  我找同学把这首诗再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读出诗的意境来。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了,请你闭上眼睛想画面,看你能想到哪些美景?出示大屏幕:早晨,当我漫步在小池边,看到...... 感到......

  六,总结:孩子们,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蜻蜓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人法。欣赏了这幅池塘小景,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出示大屏幕:树,风吹杨柳。花。看着图片,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写法。

  板书: 小池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池 惜 阴 照 晴 爱 露 立 2.想象诗中所描写情景,体会意境,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4.默写该古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词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见到小池美景时流露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大自 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3.感受语言精练之美

(三)教学对象:高级班

(四)学时设计:2学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 图片 诗人相关资料 相关音频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展示美丽大自然的录像片段)看看这和谐的大自然,万物生机勃勃,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 们的笔来赞美大自然的万物.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图片上都看到了什么啊? 揭题 由图片点出题目> 同时教生词读音chí 翘舌音(2)介绍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延秀.吉州吉水人(今属江西).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3)课堂讨论

  谁去过荷塘游玩的经历?有没有注意到四季时的不同景色(15分钟)2.生字讲解

  展示荷塘图片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荷叶,蜻蜓)板书本课生字: 池 惜 阴 照 晴 爱 露 立 池--chí----池塘 我家有个池塘 惜-xī---珍惜 我们要珍惜时间 阴---yīn--阴天 今天是阴天 照--zhào--照镜子 她爱照镜子 晴--qíng---晴天 今天是晴天 爱--ài--热爱--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露--lù--露珠 今天早上我看到露珠了 立--lì--站立(课件展示每个字的读音让学生跟读, 组词,造句,练习2分钟)3.展示课件图片"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 教师指着图片泉眼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泉眼")仔细观察泉眼水怎样流出来?(引出"惜细流")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同时教读音,运用组词造句的方法教写生字

  板书古诗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 自由练习个别读 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好,你们瞧,今天阳光和煦,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是不是啊?(展示课件图片"柔和的阳光")4.引出"晴 柔",读准字音(让学生自由练习可组词造句)5.展示"树阴映水"图片(1)学习生字 阴

(2)观察图片 树荫在哪里?映在水面上 引出: 照 翘舌(3)此时板书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 同桌练习朗读前两句古诗

  过渡:老师: 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绿 树在斜阳照耀将树影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然后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6.展示"蜻蜓立荷"的图片

(1)老师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 夏季才有荷叶蜻蜓,而荷花刚露尖角说明夏天刚到)(2)引出生字:露 立

(3)板书后两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学生表演,怎样的姿势叫"露 " "立"? 7.朗读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自由练习(2)组织背诵 8.课堂练习

(1)生字练习: 为下面生字注音,并重新组词

  阴--()立--()爱---()露----()池---()惜---()晴---()(2)背诵比赛:"比比谁背得好"(七)课堂延伸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当然,大自然更期待我们去保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多.现在让我们自由讨论一下你们都见过那些美景?

(八)课后作业 1.练习生字 2.背诵古诗

  3.课后自己找各地或校园美景写一篇简单的文章 附: 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音乐 视频

②荷塘图片---生字教学 ③作者简介

④图片"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 ⑤图片"柔和的阳光" ⑥"树阴映水"图片

⑦蜻蜓立荷"的图片

⑧课堂练习 ⑨课堂延伸:相关自然美景的视频(以上纯属理论数量,实际数量以作品为准)2.关键技术:灵活运用 ppt教学

  3.教学感受: 自然美景无国界,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外国 留学生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美景的无限魅力.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汉字的读音,书写(如:晴 照 露)是他们的一个难点.因此通过 ppt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古诗生字更为有趣,易于被接受,便于他们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汉语水平的提高.

《小池》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基调。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把我家门前的小池塘带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看。

  二、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老师这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说得就是我家门前的小池塘。我们来听听吧!

  2、教师边朗诵诗歌边逐个出示有关角色,请幼儿欣赏。

  3、在诗歌中你听到了些什么?(我家门前小池塘里有些什么?)

  4、诗歌中说的是“我家门前小池塘”什么时候的事?(白天和晚上)白天和晚上说的事情一样吗?

  5、白天是什么样的?(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抱”这个词。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就好象是池塘抱着太阳一样)

  6、晚上是什么样的?(重点帮助幼儿感受“摇”这个词,小池塘为什么要摇着银月亮?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7、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谁看了非常高兴?(引导幼儿说出描写柳树的语句,并知道表现形式,柳树摇动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柳树在笑。)

  四、学习诗歌《我家门前小池塘》。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念一遍诗歌。

  2、让幼儿说出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3、引导幼儿用响亮的`声音朗诵白天的池塘,用轻一点的声音朗诵晚上的小池塘。

  五、师幼加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诵。

  六、活动结束:

  小池塘这么美丽,老师希望你们都来做环保小卫士,共同来关心和爱护小池塘,让它变得更加美丽,好吗?

《小池》教学设计7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5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龟兔赛跑》教学设计3篇(龟兔赛跑优秀教案)

《大熊猫》教学设计9篇 大熊猫教学目标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11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7篇(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合集7篇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

小学教学设计11篇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8篇 人有两个宝评课

人教版语文的教学设计11篇 语文人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