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教学设计【锦集14篇】

时间:2023-11-08 20:03:33 教学设计

小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334=

  12÷3334=

  再出示:÷=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教学得与失:

小数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情境图和例1、做一做。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学习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教材设计了“量身高”的具体情境,通过“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聚焦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并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核心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理解一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通过“米尺”模型,理解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通过“米尺”模型,知道米与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认识小数》教学课件、硬币、米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认识小数吗?在哪儿可以找到小数,请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2)请读一读这些小数,说一说这些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二)课堂设计

  1.结合情境,认读小数。

(1)谈话导入,引出小数。

  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入学以来,同学们认识像1、2、4、10、100这样的整数。(板书:整数。)还认识了像、、这样的,什么数?

  你在生活中还常见到哪种数?

  预设:小数。(板书:小数。)

  你在哪儿见过的小数最多?表示物品价格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小数,你们知道价签上的小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游戏——抓硬币,理解各个数字的意义。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抓出硬币,看谁能用小数表示所抓的钱数。

  预设1:生1随机抓出5个一元和2个一角的硬币。

  谁能用小数表示生l抓出的钱数?(元)

  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元、2角)

  预设2:抓出6角。

  谁能用小数表示抓出的钱数?(元)

  不够1元,如果用元作单位,写成零点几。

(3)初步体会在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除了在表示商品价格时经常会用到小数外,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

  预设:在指路牌上见过,千米;在表示视力的时候,有度;表示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会用小数表示吗?

  预设:生1身高是米。(板书:米。)

①1和4分别表示什么?(1米、4分米)

②老师的身高米(板书:米),1和6分别表示什么?(1米、6分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非常熟悉的“人民币”“米制系统”两个具体的、常见的量,使学生知道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小数点右边每一位置上的“数字”都表示比一个“单位”更小的量。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小数中每一个数字的具体意义,感悟小数点右边的数字的现实意义。

(4)读具体情境中的小数。

①读一读自己搜集的小数。

②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谁来读一下?

  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数。(板书:认识)

  2.初步认识小数含义

(1)谁能在米尺上找一找哪儿是米?

  出示米尺,学生上前指出米的位置,师生交流。

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米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还可以表示1分米,或者米。

  为什么还可以表示成米?

  预设:因为1米有10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分米,1分米用分数来表示是米,(在直尺1分米处板书:米)。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1分米是米或者说米就是1分米。那么米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米和米是相等的,它们表示的长度都是1分米。所以它们三个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1分米用“米”作单位的时候,既可以写成米也可以写成米,所以米就等于米,米也就是米。

(2)2分米、5分米、6分米、9分米如何用分数表示?小数呢?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后小结:因为1米=10分米,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就是零点几米。

(3)及时练习:

  3分米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米。

  7分米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米。

【设计意图】因为长度单位“米”、“分米”的十进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而且米尺上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直观促进学生对一位小数实际大小认识。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利用“米尺”模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

  3.拓展认识小数含义

  回头我们再来看一看元中的6,它都可以表示哪些含义?

  预设:可以表示6角、60分、元。

  为什么还可以表示为元呢?

  那么7角可以怎样表示?3角呢?

【设计意图】在借助“米尺”理解一位小数的现实意义之后,再次回到了人民币,学生通过类比迁移回答:元的“6”可以表示哪些含义?再次强化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

  4.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小数。

(2)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3)用小数表示下面的钱数。

(4)在下面的长方形中表示出你喜欢的一位小数。

(5)你知道小数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吗?PPT介绍。

  5.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小数。看看板书,我们都了解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你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科,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研究。

(三)课时作业。

  1.读一读。

(1)张明在100米比赛中,跑出了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2)张军的体检数据:身高米,体重千克,视力。

  解析:【考查学习目标一】会正确认读一位小数。

  2.填一填。

  答案:

  解析:【考查学习目标二】----借助米尺和人民币的关系,巩固对一位小数含义的理解。

  3.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答案:,

  解析:【考查学习目标2】-----借助面积模型,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旨在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4.在□里填上小数。

  答案:,,,

  解析:先观察方框里的数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再看它表示十分之几,然后用相应的小数表示。例如第一个方格,它在0和1之间,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是十分之二,也就是。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含义,为认识数的顺序提供直观支撑。

小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

  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

②像,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图)

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

(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

(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说一说,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像,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改成,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8=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安排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重要的关系。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的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具体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②。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小数教学设计 篇6

  小数的加减法加减法教学设计

  执教 李东营

  学校 夏李乡实验学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版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了新的计算要求.并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加深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分析: 学生已具备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较容易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当中.本课中主要要引导学生能自己独立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2,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景图.提问: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二,探究

  教学例1的第(1)问.学生试做,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自己练习本上,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又是怎样想的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2,教学例1的第(2)问.出示题目,谈话:我们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请同学们试着计算""这道题.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指名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教师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让学生说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4,总结和归纳.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评析:注重数学比较思想的培养,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2,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完成练习八第3题.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评讲(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继续研究.

小数教学设计 篇7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一节概念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教版教材把小数的知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具体情境和具体的量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系统的学习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米、分米、厘米;圆、角、分)和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和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可以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意义”,从“量”抽象成“数”,进而完善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为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通过观察比较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一位数的意义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学生分析:

  我们注意到,虽然在数学课上,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但在生活中对小数已经很熟悉了。课间调查显示,学生见到最多的还是表示商品价格的小数,也有部分学生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如身高米,但大部分学生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却有着丰富的认知。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及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以往教学的不足

  以往教学未能在物质基础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转移到操作说明或程序的层次进行教学,这不仅造成学生在小数学习上的困难,也无法获得小数的概念性知识,同时对学生学习态度与信念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实践的思考和困惑

  在教学中,应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不要急于归纳体会含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激活相关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认读小数 1.认小数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

  生1:九岁 生2:十岁

  师:咱班有多少人呢? 生:有六十七人

  师:那关于老师你想知道点什么呢? 师:请看老师的自我介绍。

  师:在刚才的自我介绍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数。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数吗? 师:另外这些数你们认识吗? 生:是小数。

  师:是的,看来你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小数和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数的中间有个小圆点。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把分数分成了左右两个部分,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师:现在老师把其中一个小数请到黑板上来。瞧,小数点要写在数字的右下方。它是一个小圆点可不要写成了顿号。刚才说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师: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小数。

  2.读小说。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生:超市的货架上。

  生:用计算器算除法时会用到小数。

  师:生活中的小说还真不少,老师去超市,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你能试着读出这些小说吗?棒棒糖的价格是几元呢?

  生:一点五元

  师:原来这个小数点读作“点”。薯片的价格呢? 生:五点九十八元。师: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五点九八元。

  师:谁读的对?他们两个人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小数点的右边该怎么读? 生:小数点右边的数字要一个一个的读出来。师:布娃娃的价格是多少?谁来读一读? 生:二十五点二五元。

  师:这个小数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数字相同,但读法一样吗? 生:左边和原来整数的读法一样读作二十五,右边读作二五。

  师:是的,小数点左边要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要像报电话号码一样,一位一位地读。

  师:会读小说了吗?屏幕上这些小数咱们也来读一读。3.说小数。

  师:咱们会读小数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到底是几元几角几分呢?谁来说一说?

  师: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小数点的左边表示什么?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呢? 生:左边第一位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分。二、循序渐进,认识小数 1.借助“元”,认识小数。

  师:老师在超市里不仅买了食品,还买了喝水的杯子。瞧,这个杯子的价格是元,你知道是多少钱吗?

  生:元是一角。师:1元可以换几角?想一想,在这个表示1元的长方形里,我们该怎样涂色表示出元呢?

  生:1元里面有10角。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涂色的这1份是1角,也就是元。

  师:刚才涂色的过程,让你想起了哪一个分数?

  生:元。

  师:这么说,1角也等于元。

  师:1角等于元,,1角也等于元,那还可以写成——生:元。

  师:能够利用生活经验推导出元=元,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2.借助“米”,认识小数。(1)认识米。

  师:杯子的价格是元,那么,这个杯子的高度呢?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杯子的高度是一分米。

  师:老师手里有一把1米长的长的尺子,可是没有刻度。在这把空白的米尺上,你能找到1分米吗?

  生:我用“拃”作单位量出1分米.生:因为1米有10分米,我把这空白的米尺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分米。师: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很巧妙。这1分米也可以写成拿哪个分数?

  生:米。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等于元,那么米用小数表示就是——生:米。

  师:1分米、米和米都表示这个这一段的长度,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它们都是相等的。

  师:你们利用元=元推导出了米=米。能够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能

  力强的表现。

(2)认识零点几米。师:(将米尺上的3分米涂上颜色)这段是多长呢?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说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演。

  师:刚才我们借助分米在0和1之间找到了分数和小数,现在不借助分米,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出其他的分数和小数吗?谁来试一试? 生:这一段是6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师:说的真棒,你们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找一段长度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吗?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软尺,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哪位小老师愿意到黑板前来教一教大家。

  指几名学生上台,指出一段长度,并说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教师扮演。(3)对比小结

  师: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些分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分母都是10。师:它们都是十分之几米。

  师:这些小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小数点的左边都是0。师:这些小数都是零点几米。

  师:我们把这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米,十分积极米可以用零点几米来表示。反过来说零点几米表示的就是——

  生:十分之几米。(4)概括总结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用米做单位的小数都够1米吗? 生:不够1米.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小数点前面的数都是0?

  师:对小数点前面都是0的小数都不够1米,如果超过1米还能用小数表示吗?请大家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王东身高1米3分米.师: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互相交流。师:谁来说一说?

  生:1米3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3分米是米,可以写成米,再加上1米合起来是米。

  师:用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多长呢?

  生: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师:说的真棒。

  3.适度抽象,再识小数。(1)改变单位,写出小数。

  师: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零点几米来表示,如果换一个单位,你还能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吗?

  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10份,你能选择一个学过的单位,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箭头所指的部分吗?谁来试一试?

  生:我想用”千米”这个单位,这条线段就表示1千米,平均分成了10份,1份是千米,也可以表示成千米,其中的4份就是千米,也可以表示成千米。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像这位同学一样,为这条线段选择一个单位,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指定的部分呢?试一试,开始吧。

  学生完成作业条,同桌交流讨论。

  师:除了千米,你们还给这条线段换上了什么单位?谁来汇报一下。指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2)去掉单位,适时抽象。师:现在老师把第一条线段中的千米拿出来。如果把千米放到第二条线段的这儿可以吗?如果放到第三条线段上的这里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放。

  师:既然是因为单位不同,那咱们就去掉单位。就是现在可以放在第二条线段上了吗?放在第三条线段上了呢?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把三条线段和起来。课件出示。师:没有了单位,你还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其他分数和小数吗?哪列小火车开起来说说其他的分数和小数。

  学生开火车接连说分数和小数。

  师:看看这些分数,再看看这些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呢? 生: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师:反过来说零点几表示的就是——生:十分之几。

  师:在0和1之间,像、02、……这样的小数有多少个呢,我们来数一数。生:九个

  师:再添上一个就是多少? 生:1(3)延伸数轴,沟通关系。

  师:王老师的身高是米,这米的在0和1之间能找到吗?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呢?

  生:在1和2之间。课件出示:

  生:把1和2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就能找到。

  师:星的价格是元,这个元的在哪两个数整数之间?现在能找到吗?怎么办?

  生:继续延长。

  课件出示:

  师:现在不去分2和3之间的线段,你还能找到吗?先想想在哪,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试一试。

  生:我用手从1和2之间比出两个小格,移到2的后面,就找到了。师:这个方法真妙。你对小数太有感觉了,同学们都为你鼓掌呢。师:如果要找到,它会在哪两个数整数之间? 生:在3和4之间。

  师:如果想找,它会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生:在7和8之间.师:如果要找,应该在哪两个整数之间来找呢? 生:在95和96之间.师:如果将这条数轴继续往后延伸,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小数吗?找得完吗? 生:找也找不完。

  师: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很多,所以用箭头来表示。

  师:现在,老师任意指出数轴上的一个点,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比一比谁的反应快。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3.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图略。学生做题,指名回答。四、了解历史,拓展认识

  师:你知道小数的由来吗?那就让我们穿越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去看一看吧。五、观看录像,情感教育

  学生观看录像《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看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启发?

  小结: 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科学,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下面就请大家细心地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六、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进步? 板书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点

  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1角=元=元

  1分米=

=米

小数教学设计 篇8

《小数除以小数》的教学设计

  于兰娜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中国结”, 彩色绳,彩色卡纸做成的招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生:好!。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扩大10倍是()(2)扩大100倍是()(3)扩大1000倍是()(4)扩大100倍是()

  2、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

  你能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270÷90 27÷9 ÷(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答对的表扬,答错给予鼓励。)

  师 :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思想的方法进行学习。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教师手拿中国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答:“中国结”。

  师:你们知道“中国结”是用什么做? 生 1:用丝绳。生2:用彩绳。

  师: 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生1:代表吉祥如意。生2:表示祝福。

  学生3: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师:你们想学吗? 生齐说:想。

  师:老师介绍一位老奶奶给你们认识好吗?她的手可巧,会编各种的“中国结”。这节课谁表现出色,老师就把“中国结”奖给谁。全体学生:好!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页,例5。

  三、探索计算方法

(一)教学例5

  1、课件演示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两人正在对话,及老奶奶动手编“中国结”的情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出一道数学应用题吗?

  生: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米丝绳。现在已有米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师:请同学们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生:÷=(老师板书算式)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里面有几个,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把除法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

  4、探索交流多样化的算法。

  师:那个小组愿意到这把想法告诉大家?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把米米都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米 = 765厘米 米=85厘米 765÷85= 9(个)师:这个组不错!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变成765÷85计算就可以了。

  师:第2小组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个小组。

  小组3:我们小组与他们的都不同,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商就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的商。

  师:也说得对!

  5、交流,比较寻求最佳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出这么多方法计算÷,真了不起!

  师: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哪种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第3种方法好,方便又快。

  师 :对,第3种方法方便。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 ÷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教师板书)

  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转化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6、指导书写格式(竖式板书)

  7、反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检验,同位交流;在学生独立做题时,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教学例6(自主学习)

  1、出示例6计算÷

  2、尝试独立计算。

(1)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各有几位小数?(2)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3)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3、教师把巡视时,记录的错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三)通过对比,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师:观察例

  5、例6,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是,两题的除数都是小数;不同的是,例5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同,例6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不同。

  生2:相同的是,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除数变为整数;不同的是,例6的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 “0”补足。

  2、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呢?

(1)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教师加以提炼得出: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计算。(3)找出计算方法的关键

  师: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1:我认为,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关键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计算。生2:我认为,“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是计算的关键。

  生3:我认为,关键是转化时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四)阅读与质疑

(1)认真阅读书本例5和例6的内容。(2)质疑。

  四、展示练习,深化认识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24 ÷﹦()÷28 ÷﹦()÷16(2)书本“做一做”第1、2题。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你的同学交流。

  六、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数:(一看、二移、三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

小数教学设计 篇9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呈现的是“小明”房间连同阳台的平面图。教材在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列出乘法算式后,要求先估算再计算。这里的估算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让学生初步估算乘积以后,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算式的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素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素分别乘10,得到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再乘10,即乘100。由此,要得到原来的乘积,应该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继续利用利用例题的情境,求平面图中的阳台面积。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示继续呈现了计算的思考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了学生填空,并在填空的基础上完成了计算,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发现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练一练”第1题针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第2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刚刚学习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的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己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转化类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观察、猜测、验证结果的科学学习数学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究、迁移、类推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并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学生掌握估算的技巧,然后联系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然后重点都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都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出示小明房间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谁会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小数。二:在探索交流中理解算理,总结算法。1、估算,为竖式计算提供支撑 师:根据这个算式,你能先估计一下小明的房间有多大吗?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估计,你觉得小明房间的面积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2、尝试计算

  师:估计只能大概确定出一个范围,要想知道准确的得数,还得计算!猜一猜,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你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算呢?想不想自己动笔试一试?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3、学生汇报,明确算理 请一名学生上来板演,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做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这个算式的积会是两位小数呢?你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那位同学能够像他这样再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这里的计算结果与我们开始估计的结果可符合?说明同学们估计得准不准?

  4、教学“试一试”,进一步巩固算理,师: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问题谁会列算式? ×你们会算吗?打开课本第87页“试一试”,请同学们按照书上的要求完成这道题。完成的,可以同桌两人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算式的积的。学生汇报,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算式的得数写上。5、联系对比,概括算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比较一下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师:那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师:老师也把同学们刚才表达的意思整理了一下,我们一齐来读一遍——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注意纠正错误。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在书上改正,谁愿意上来展示,展台展示。四、在回顾与反思中提升经验,渗透转化的策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你觉得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平方米)×=(平方米) 5 × × 2 8 8 9 2 0 7 2 2 3 0 1 8 2 0 答:房间的面积有平方米。答:阳台的面积是平方米。[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第1、3题。

小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达标检测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揭示课题。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的许多观点成为了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如他的主张: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指引我们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及时的复习。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的整理与复习)

  二、交流预习。

  1.打开课本p44,讨论订正“回顾与整理”的问题。

  2.权力大派送:小组长选出你认为最优秀的预习卡。

  三、反馈信息。

  1.谁来说说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指名两位同学说,评价后全班口述,老师板书。

  2.下面请各小组长把最优秀的预习卡拿到上面来展示供大家学习和欣赏,让其中的几个同学说说为什么选这张。

  3.总结。我们同学的预习卡不但做得精美而且内容丰富,把本单元的内容详细地整理出来了。我建议回到教室把它们粘贴在黑板下方。下面我们深入一些来复习这些内容。

  四、深入复习各个知识点。

  (一)小数的意义、读写和性质。

  1.谁来举例说说什么是小数的意义?

  2.小数怎么读?比如……

  3.小数的性质是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4.打开书本p44—45,马上做第1、3题,检测一下自己。

  (二)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说到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老师想借用电脑和大家一起回忆,好吗?

  2.电脑随机出示,全班齐回忆,老师提问:小数和整数的相同点是什么?

  (三)比较小数的大小、改写、求近似数。

  1.下面还剩下3个知识点了,你想选哪个内容举例说说?

  2.随机质疑。如:小数的改写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求小数的近似数呢?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出示幻灯片)

  五、质疑。

  本单元中你认为哪个知识点最难?学生回答。经过今天的整理,这些问题是否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呢?下面的补充题是老师给你们量身定做的,做完之后求小数近似数这问题就不难了。

  六、巩固练习,克服难点。

  1.幻灯出示习题,学生做题。(不用抄题)

  2.小组长做好了,帮老师批改组员的检测。

  3.老师收集各小组的情况,总结评讲。

  七、达标检测。

  刚才的练习还有些同学有点小错,不要紧,练多会有进步的,小雏鹰也能搏击长空,雏鹰们,你们是否愿意到更广阔的天空去大展身手呢?下面有两个阶梯的题目,阶梯一稍微容易些,阶梯二难一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其中的一个阶梯来做。

  1.组长做好给老师批改。

  2.组长帮组员批改。

  八、总结学情。同学们,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怎样?如果最多能获五颗“☆”,你认为自己能获几颗?用手指来表示?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满意,大家积极思考,动作迅速,思维敏捷,构建了一个灵动的课堂。

  九、布置部分学生的作业。

  选做阶梯一的同学回去尝试做阶梯二,不是很难,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达标。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自己有几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让学生提前预习做好预习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自己整理知识,并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还在课堂中安排了达标检测。

  学知因,教知不足。这节课也留下很多遗憾:

  1.在展示优秀预习卡时,如果我也能把自己整理的预习卡拿出来与学生的比对一下,或让小组长说说为什么选这张,学生评判更有标准。

  2.在整理小数时,如果能加强一下它与整数的联系,能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汇更好。

  3.学生提出的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师要更着重强调一下。

  4.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应该多一些激励的语言,不要怕耽误进度而让气氛沉闷下去而不作为。

  5.课前预见性不足。做课本练习没想到花时太多,而做达标检测时学生答题那样迅速,是我忘记本班学

  生特点而估计不足,否则有一些学生能当堂完成检测就显得课堂完整些。

  6.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数教学设计 篇11

  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

  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 +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元 元 元 0元 元 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小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习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厨房的面积:×2=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5=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

  指导观察:“×”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和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3=9平方米,把和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看小,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而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

  

  7272

  1018

  (a)(b)

  方法a:把×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10。

  方法b:我也是把×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18。

  突现矛盾: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学生可以从刚才估计的结果来判断)大家一致认为18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我们继续研究。

  4、激活旧知,引导推理

  尝试解释:计算×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可能出现两种解释方法。方法一:把米和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和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引导推理: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理解?

  

  ×

  288

  72

  1008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10”是把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a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了100,算法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18,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二)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根据例题学习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结合分析图完成。

  5

  × 

  920

  230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乘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看图填数,依着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三)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1、专项对比:两次探究之后,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4×

  

  3、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基本练习

  (1)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3=148×=×=×=×23=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商品名称

  色拉油

  饼干

  大米

  单价

  3元/瓶

  元/千克

  元/千克

  数量

  2瓶

  千克

  千克

  总价

  (2)这是小明的爸爸去某地出差乘出租车的一张发票,显示以下信息:单价元,里程千米,起步价8元/3千米。学生讨论算法,尝试计算。

  3、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小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小数大小的比较,书上第50、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基础训练

  (练习题卡)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003 O 999 325 O 258 6124 O6214 832 O 837

  师:你能描述出整数是如何比大小的吗?

  生:……

  师:(小结)整数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它的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时,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二、自主探究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了一下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他们在跳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成绩。(出示卡片)

  米、米、米、米

  师:要分别排出这四位同学的名次前后,就要将他们的成绩一一进行比较,那下面老师把他们分别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较, 看看谁会是优胜者。

  2、比较和

  师:这两个成绩该怎么谁的更好?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比较。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小结:先比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

  3、比较和

  师:他们的成绩,又该怎么比呢?引导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谁想来说一说。小结:小数进行比较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三、扩展运用

  1、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1)3元()元

  (2)米()米

  (3)()

  (4)()

  2、说说你是从哪位比出他们的大小的。

  ( ) ( ) ( )

  ( ) () ( )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是,什么收获?

  五、板书略

小数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生互相说一说你调查的商品价格。(P93页第6题。)

  (1)生相互说一说调查的商品价格。

  (2)把你说的价格换成用元作单位说一说。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4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题目意思,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生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我会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1)生用尺量出数学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

  (2)把量出的数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3)集体汇报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小数教学设计【锦集14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教学设计(精品10篇)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精华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1篇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 比例尺的应用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7篇(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分析)

5、4、3、2加几教学设计【精华12篇】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绝句》【通用13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篇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