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8 17:59:4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例

  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幵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刜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幵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幵能用除法竖式迚行计算。教学难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准备15根小棒,尺子、白纸等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运动会,学校打算用15盆花来装扮校门口,每几盆为一组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呢?请同学用圆圈代替花在草稿子上画一画。设计意图:此环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然后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在摆设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悟到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幵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觃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真实的生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提问:你是怎么摆的,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

  15÷3=5(堆)这个5表示什么?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在除号外面写除数,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上方,与个位对齐。

  交流:竖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被除数下的15表示什么意思?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而不写在十位上?0是怎么来的?

(2)、即时练习:35÷5

(二)、出现余数的情况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例如:15÷7=2(组)……1(盆)提问:算式怎么列?这样摆,最多可以摆几组?15盆花摆完了没有?还多几盆?多的1盆摆到第一堆中,可以吗?这剩下的1盆,我们叫他余数。

  小结: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幵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1)、提问:这个余数写在哪儿呢?(让学生先说一说)

  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提问:这里商7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板书单位名称“盆”)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5除以2等于7组余1盆。

  提问:余下1盆,为什么不是余下3盆

(2)、提问:还有其他像这样摆不完有剩余的摆法吗?

  这样摆的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最多摆了几组?摆完了吗?还多几盆?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吗?

  2、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师: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你能像刚才那样写出除法竖式吗? 生尝试写竖式

  叫生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提问:被除数下面的14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对这个竖式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观察例

  1、例2,这两题竖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做一做13÷3 47÷6 怎么样想商是几?

  2、即时练习——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个,还剩()个。(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袋,还剩()个。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组,还有()人。

  3.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6=()……(),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设计意图: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练习题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接着采取讲授法讲解有余数除法横式的写法和读法。但是由于我心里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没有给学生练写的机会,以致作业中有几个学生在填横式结果的时候,只写了商却没有写余数。

  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乊一。我先教学了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幵组织学生交流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这为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打下了基础,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教学我采取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自己尝试写竖式,接着在全班交流反馈。这一环节收到的较好的回应,学生的表现欲望也很强烈。在明确写法的基础上,再出示做一做的练习巩固新知,在练习中着重提问学生如何想商几?最后总结得出试商的一般方法:想除数乘什么最接近被除数,同时又小于被除数。遗憾的是这个环节我担心学困生对这个知识点不能理解,所以反复强调,反复提问。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泄了下来。课堂出现了一些混乱,我却没有及时的组织调控好。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坦联校前庄中心小学 白海萍

  年 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准备15根小棒,尺子、白纸等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迎国庆,学校打算用15盆郁金香花来装扮校门口”的主题图)

  提问: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请同学们用15根小棒代替15个花盆,动手摆一摆。

  设计意图:此环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然后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在摆设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悟到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真实的生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提问:刚才同学们动手摆了15根小棒,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先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预设

  1、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堆)这个5表示什么?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

  2、出现了余数

  提问:算式怎么列?这样摆,最多可以摆几组?15盆花摆完了没有?还多几盆?多的1盆摆到第一堆中,可以吗?这剩下的1盆,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根据操作实践,学生自由地取名,加深对“余数”的印象。

  提问:这个余数写在哪儿呢?(让学生先说一说)

  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学习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提问:这里商7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板书单位名称“盆”)

  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5除以2等于7组余1盆。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提问:还有其他摆法吗?

  这样摆的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最多摆了几堆?摆完了吗?还多几盆?这种摆法可以怎样列式? 在除法算式中,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课件随机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15÷6=2(堆)??3(盆)15÷7=2(堆)??1(盆)15÷8=1(堆)??7(盆)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每堆摆的数量不一样,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学生摆小圆片的过程中,让两种结果的学生都有发言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知道了摆法的多样性,并借助可感知的学具明白了余数的由来。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在重点内容“余数”部分进行有效开放。

  引导学生看算式:15÷8=1(组)……7(盆)提问:余下7盆,这么大的余数,对吗?

  讲解:由于8盆为一组,7盆不够组成一组,就成为余数了。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辨析余数产生的原因,为理解下一课时内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埋下伏笔。

  3、即时练习——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个,还剩()个。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袋,还剩()个。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组,还有()人。

  设计意图:强调28里最多有几个6,为试商做铺垫。第三题为一陷井,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思维定势,进一步理解“刚好被除尽就没有余数”。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讲解:除法算式有时刚好被除尽,有时会有余数。正因为除法的这一特点,使除法的竖式也与众不同。这就是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除法的竖式(板书课题)学习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要能用除法竖式计算。

  提问:15÷2=通过摆,我们知道了这种摆法的结果。大家知道吗,它也可以用除法竖式来计算。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竖式该怎样列?

  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除号很特别像什么?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

  提出问题: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自学(看书第51页)

  学生自学后回答,师板书。

  提问:15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14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到的?余数写在哪里?它表示什么?是通过怎样的计算得到的?

  请学生指竖式:15盆花,每堆摆2盆,最多能摆7堆,还余1盆。这就是除法的竖式。

  提问:你能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对这个竖式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形式。必须对其算法和各数表示的含义有正确并深刻的认识。借助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虽然位置比较特殊,但学生能很好理解。最难的一步就是被除数下面的数为什么要写?它表示什么?为什么乘后还要再减?这一连串的疑问

  如果是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理解起来可能要难一点。所以适当改变顺序,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竖式教学,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除法竖式这一写法了。即时练习:笔算38÷8。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以15÷3、15÷5为例。请学生任选一题自己尝试练习,完成后同桌交流:竖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被除数下的15表示什么意思?0是怎么来的? 即时练习:35÷5

  引导学生观察例

  1、例2,这两题竖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商是几?写在哪里?”

  设计意图:学生直接口答,并说一说试商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试商。

  2、“做一做”两道题。

  设计意图: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我是小医生。

  提问:说说错在哪?第二题中除数和余数都是3,错在哪里? 那么余数和除数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猜一猜、算一算。第35个图形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灵活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2、“()÷6=()??(),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设计意图: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

  四、课堂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60至第61页的例

  1、例2两道例题。本节课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例1通过分草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分,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例2的教学,从摆小棒入手,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然后通过互相交流,在比较、吸引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余数比除数小。教学中,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价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操作、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1、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师: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摆一摆,解决新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练习: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演示: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5、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6、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7、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并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练习,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8÷4﹦2(个)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

  12÷4=3(个)余数<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