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3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目)

时间:2023-04-26 17:07:54 试题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3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目),供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3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A)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C)A.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 (C)A.感知

  B.综合C.理解

  D.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 (B)

  A.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 (C)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深度与广度

  B.程度与水平

  C.积极性

  D.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 (C)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D)A.布卢姆

  B.邱学华

  C.加涅

  D.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 (A)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D)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 (A)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 (C)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B)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 (B)A.数的概念

  B.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

  C.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 D.运算方面的概念

  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D)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 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 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 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

  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C)A.数学障碍

  B.数学联想

  C.数学问题

  D.数学学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一)人类的认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二)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矛盾

(三)教师语言表述与学生真正理解的矛盾 (四)儿童掌握的新知识与旧有知识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论 试卷

  小学教学教学论试卷

  大学数学教学论试卷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2

  第一次 判断题

  1、大众数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正确

  2、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趋势就是注重数学交流。错误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数学课程目标。错误

  4、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影响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正确

  5、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错误

  6、数学课程内容由数学知识和技能组成。错误

  7、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征之一。正确

  8、数学课程目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正确

  9、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错误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正确

  11、对数学教育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皮亚杰的"联结说”。错误

  12、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重点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正确

  13、选择教学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正确

  14、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错误

  15、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最早设计和提出的教学方法。正确

[作业讨论] 第二次作业答案 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11.对;12.错;13.错;14.错;15.错

[作业讨论] 第三次作业(完整版)

  1、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

  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学习动机是指激

  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

  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7、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

  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学生以主动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9、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

  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0、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单元之教学内容,包含教案、教学媒体使用注解、评量方式、教学评鉴或省思。11: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

  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答、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13:答、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

  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4:答、空间观念是指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15:答、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业讨论] 第三次作业

  1、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7、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学生以主动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9、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0、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单元之教学内容,包含教案、教学媒体使用注解、评量方式、教学评鉴或省思。

  1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13、数感: 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4、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15、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收藏 分享

  0 好 ? 差

?

  1、数学具有哪些特征? 答:(1)抽象性(2)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4)形式化(5)简单化(6)符号化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设计理念? 答:(1)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学习内容。(2)学生不仅要学习结果性内容,也要学习过程性内容。(3)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

  4、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2)练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是教师用各种教具、实物,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6)尝试教学法:是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评价一堂好课有哪些标准?答: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6 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方法?

  一、探究—研讨法

  二、自学辅导法

  三、其它教学方法

(1)、六因素单元教学法:通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获取知识。(2)、三算结合教学法:把口算、笔算、珠算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算盘作为直观教具的作用,使三算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3)、引探教学法(4)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5)、模型教学法(6)、游戏教学法(7)、反馈教学法(8)台阶教学法:

  7、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答:(1)强调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2)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3)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4)关注个体与集体学习的区别。(5)关注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6)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8、空间观念有哪些表现层次?

  答:表现层次有四个层次:想象,分解和分析,描述和思考,做出或画出。

  9、"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育价值? 答:(1)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良好的数据意识。(2)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利于人们用随机的观念认识世界。(3)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发展。

  10、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学策略? 答:(1)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注重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与统计量。

(3)关注根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5)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自觉习惯。

  11、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 答:(1)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2)从小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过程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3)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教学综合与实践。(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加强综合与实践。

  12、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答: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有: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①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②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①组织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②师生共同生成与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③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获得数学发展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①促进学生的发展;②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

  2、联系实际论述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 答: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有:(1)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2)给学生**的学习环境。

(3)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密切关注活动过程,保证实践效果。(4)要注重过程。(5)要鼓励创新。

  3、联系实际论述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答: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有:(1)生活经验的再现。(2)观察活动。(3)操作活动。(4)想象活动。(5)创作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3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地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提出要求。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无主次之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要全面落实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第二章

  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有何不同?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大纲中,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

  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应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2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

  1. 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依据: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标准:社会作用标准、教育作用标准、后继作用标准、可行性标准。

  2.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着何种价值取向?

  关闭提示

  答案:

  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科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详细内容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怎样的?

  关闭提示

  答案:

  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内容体系划分为

  一、二两个学段,隶属于四大学习领域,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

  两个学段: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有哪些特点?

  关闭提示

  答案: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教学模型的过程。

  2.内容的编排螺旋式推进。

  3.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第四章

  1.什么是教学设计?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教师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形成教学方案,分析评价其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设计学习方式、编写教学方案、评价与修改教学方案。

  3.如何理解数学化设计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也是数学化。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在国际数学教育界最具影响力。他的“数学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数学教学要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它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它可以包括多种层次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规律,因而就有不同层次的数学化。数学教育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在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化的最低层面。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第五章

  4 1.在新课程中,第一、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第一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第二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如何理解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数与代数课程学习中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意识;重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运用数或符号将其表示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再加以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等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关闭提示

  答案: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5(二)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需要对有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另外,数感的表现之一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比较活动。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是数感的表现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数感的重要表现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的形成离不开实际应用、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

  1.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2.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实施现实性原则有哪些主要策略? 关闭提示

  答案:

(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空间与图形的规律。

(3)通过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和问题。

  第七章

  1.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2.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3.如何理解和贯彻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主要表现有: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 7 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必须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统计是一个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统计的过程,即使是虚拟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要改变过去“掐头去尾”的做法,尽量把活动设计得完整一些,既要有让学生体会统计必要性的情境,还要有学生自主搜集数据的细节,既要有整理数据的过程,还要有观察分析、做出简单判断与预测的环节。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才能明白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第八章

  1.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有何意义?

  关闭提示

  答案:

  加强学科内部的联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

  2.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3.第二学段“综合应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组织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游戏活动、读书活动、模型制作与平面设计、数学发现与论文交流、数学调查与统计分析、课题研究与项目策划、综合活动与成果展示等。

  第九章

  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有哪些新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纬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2.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如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闭提示

  答案: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价者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这个单一的主体,而应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本人、同学、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从不同视角对学生全面地进行评价。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可进行以下一些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学生等。

  3.什么是成长记录袋?

  关闭提示

  答案:

  成长记录袋,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档案袋,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后来被用于教育评价中。

  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闭提示

(开放式问题,不给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3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目)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试卷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试卷)

小学数学易错题教学心得体会4篇 易错的小学数学题

四年级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篇 4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十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篇(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2023优质2篇 --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开放周听课心得体会3篇(数学开放日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3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内容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9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 七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反思2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