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5篇 林业局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05 12:27:5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5篇 林业局工作报告,供大家赏析。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5篇 林业局工作报告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1

  林业局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在全县人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市人大领导及代表对林业工作视察。我代表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参加这次视察的各位领导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20xx年以来生态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依托两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1、大力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年来,全县新增林地近1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6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XX%。20xx年,青龙湖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同年县镇双龙桥村还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省绿化模范村”。20xx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县”,同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生态环境明显变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2、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做好工程质量自查,严格督查各乡镇退耕还林补助发放,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资金万元。

  3、认真实施天保二期工程。营造生态公益林2万亩,完成天保工程二期编案,全县万亩公益林实现生态补偿。完成了森林抚育4万亩,实现森林资源循环增长,全县活立木蓄积已达到234万立方米。

  二、以资源保护为中心,加强森林资源监管

  牢固树立抓保护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严格依法监管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

  1、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病虫害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立了以县森防站测报点为骨干,以乡镇测报点为基础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三年来,森林病虫害防治用仿生类药物120吨,出动防治机具1200台次,出动人员5XX人次,森林病虫害防治成灾率有效控制在3‰以下。20xx年,被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森林病虫防治先进集体”。

  2、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安装了寺森林火警报警了望台。在重点林区,设立森林防火标示碑、牌。在重点节假日,实行联防巡查,三年来,森林火灾损失率有效控制在‰以下,全县实现了无特大森林火灾,无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目标。

  3、林业执法力度加强。林业局先后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林业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制度规范执法,强化案件的查处力度。三年来,林业稽查大队依法查处了178起违法案件,森林公安局依法查处了299起违法案件,遏制了乱砍滥伐现象。

  三、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壮大林业产业

  坚持“围绕林农增收抓林业产业”的理念,重点打造以竹笋、珍稀树木、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种养业为主的四大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珍稀树木。以国道212线为重点,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全县发展了珍稀林木2万亩,面积大,机制好名列全市第一,并成立了市第一个珍稀树木发展专业合作社——张家店珍稀树木农民专业合作社。

  2、竹产业。在全县发展竹产业面积已达6万亩,在、建成1万亩有机竹笋示范园。今年,全县竹笋产量达到8000吨,产值6XX万元。天盛竹业荣获省龙头企业,“竹娃娃”系列产品获省著名商标。

  3、林下经济。全县以槐树片区为重点的林下种养业面积已达3万亩,发展农户1000多家,年产值5XX万元,“充国槐树禽蛋”成功注册为全省著名商标。

  4、森林旅游。在高速沿线37公里营造彩叶林5000亩,在县城至故里公路沿线营造十公里经果林长廊,在栽植樱花2万株,打造樱花幽谷,在村打造“中华银杏文化园”,在故里发展玫瑰20xx亩,打造玫瑰花谷,在20xx栽植彩叶树10万株,打造多彩,在寺栽植银杏3000亩,打造寺森林生态旅游,在大全、仙林栽植雷竹3000亩,打造“仙林仙境”,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栽植栾树1000亩。

  另外,在祥龙发展核桃6000亩,打造省有机核桃第一乡,在发展西凤脐橙5000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20xx年,林业局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

  各位领导: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市林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林业人一定不负众望,乘关怀而奋起,努力拼搏,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做出新贡献。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2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结构,聚民心” 。

  建设,其中:国道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省道及通乡油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农田

  一、二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三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了以上。

  三、村镇街道绿化:结合村容村貌的治理,街道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村的主干街道全部高标准实现了绿化,完成植树余万株,新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大部分的街道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并新建了一批休憩和绿化景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绿化道路公里,植树万株,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功,林木覆盖率达到了,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全省起到了领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年,被授予“××”称号。年,被省授予“××××”称号。并被省列为“××示范县”。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3

  文章标题:县林业局2008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2008年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主要情况

  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完善为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林业生态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社会造林为主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责任追究等新机制,全面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推进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县完成工程造林万亩,全民义务植树万株。

  二是大力开展东江源头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启动实施了东江源头区域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在源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2000亩。

  三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补偿资金管理,健全管护机制,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健[本文转载自范文搜网- 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低效林改造以多植阔叶树为主,实现林分树种结构合理、有效。

  3、对现有林分加强管护,逐步实施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4、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营 造公益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使湖盆坝区近面山先绿起来、

  1覆盖起来。

  (二)建设规模

  ①工程造林万亩。其中:澄江县万亩,江川县万亩,华宁县万亩。

  ②低效林改造万亩。其中:澄江县万亩,江川县万亩,华宁县万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万亩。其中:澄江县万亩,江川县万亩,华宁县万亩。

  ④退耕还林万亩。其中:澄江县万亩,江川县万亩,华宁县万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建中心苗圃45亩。

  (三)建设时间

  1、前期2001年至2005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亩。其中:澄江县亩,江川县7700亩,华宁县亩。

  ②低效林改造亩。其中:澄江县亩,江川县亩,华宁县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亩。其中:澄江县亩,江川

  县亩,华宁县亩。

  ④退耕还林亩。其中:澄江县9165亩,江川县4000亩,华宁县3000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中心苗圃45亩。

  2、后期2006年至2010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亩。其中:澄江县亩,江川县4500亩,华宁县亩。

  ②低效林改造亩。其中:澄江县亩,江川县亩,华宁县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亩。其中:澄江县亩,江川县亩,华宁县亩。

  ④退耕还林亩。其中:澄江县6135亩,江川县2700亩,华宁县2000亩。

  (四)造林树种选择

  1、荒山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松、云南樟、黑荆树、木荷、圆柏、栎类、刺槐、车桑子等。

  2、经济林树种:板栗、李、梨、花红等。

  3、湖岸道路绿化树种:雪松、银杏、榕树、云南樟、缅桂、

  黄葛树、清香木、水杉、喜树、龙爪柳、迎春花等观赏树种。

  4、四旁美化绿化树种:雪松、银杏、紫薇、缅桂、柏类、榕树、黄连木、清香木、滇扑、龙柏、龙爪柳等。

  5、绿色旅游通道绿化树种:雪松、龙柏、银杏、迎春花、黄葛树、云南樟、喜树等。

  6、石灰岩裸露地区绿化树种:圆柏、车桑子、黄连木、苦刺、清香木等。

  7、低效林改造树种:樱桃、木荷、圆柏、刺槐、苦刺等。

  二、项目组织实施

  工程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集中人力、财力,一片一片的开展,反对撒胡椒面。应按照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的原则开展工程造林。

  林业局成立了抚仙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编制计划任务、资金使用、施工设计,进行监督检查,筹措和调配项目建设资金,对竣工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并作好工程项目分年度报表和验收的申报工作。

  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实施单位签订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列入当年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施工采取招投标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施工,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理。

  三、项目效益分析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培育、保护、优化公益性森林

  植被为主要目的,通过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不断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地被物的覆盖度,提高林分质量,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空气中粉尘,改善生态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活立木储备,适当间伐被压木可获得一定薪材、木材等林产品。

  1、生态效益。一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地被植物的覆盖度。抚仙湖径流区目前有林地面积亩,有林地覆盖率仅%,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林地面积可增加亩,新增森林覆盖率%,地被物的覆盖率将提高左右。工程完成后,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可达到%,林分内树种结构合理,郁闭度增大,林冠下草本植物、灌木共同组成多层结构,保水、保土、净化水质功能将显著提高。二是基本控制径流区的水土流失,显著地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三是极大地改善湖区自然景观,还湖区山青水秀的本来面貌,促进抚仙湖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直接经济效益。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能有效利用社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有林地在第11年开始第一次间伐抚育,第21年进行第二次间伐抚育,可有相当的间伐木材收入。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林,有一定经济收入。

  四、工程实施进度

  到2002年12月止,已完成工程造林万亩,低效林改造万亩,封山育林28亩,澄江路绿化50公里,投入资金万元。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4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结构,聚民心”的强县富民工程来抓,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了京深绿色通道工程、高效

  生态林网和环城林、环村林建设。造林绿化三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京深绿色通道:全长公里,通过(年、年和年)三年建设,使林带宽度达到米(每侧宽米,植树行),林带总面积亩,植树万株,成为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样板段和示范段。

  二、林网建设:抓住第二轮土地调整延包和种植结构调整的机遇,沿主干道路两侧宽幅预留育林地,高标准进行林网建设,其中:国道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省道及通乡油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农田

  一、二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三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了以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三、村镇街道绿化:结合村容村貌的治理,街道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村的主干街道全部高标准实现了绿化,完成植树余万株,新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大部分的街道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并新建了一批休憩和绿化景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绿化道路公里,植树万株,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功,林木覆盖率达到了,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全省起到了领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年,被授予“××”称号。年,被省授予“××××”称号。并被省列为“××示范县”。

  下一步,我县将以村镇周围绿化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环村林建设,把××建设成为“城区绿带环绕,村镇四旁成林,农田林网纵横,处处鸟语花香”的生态乐园,成为全国环城、环村绿化第一县,成为××××的一颗绿色明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生质量的提高,为省会周边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5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内陆干旱荒漠区,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据1999年沙漠化土地普查,全市有沙漠化土地237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5%,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910.57亩, 占沙漠化土地面 的38.4%。 流动沙丘1393.75万亩,戈壁53.3万亩,

  闯田4.8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91,757亩,宜林荒沙地3807亩,急需治理的风沙口100多个。

  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我市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战略方针,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与干旱和风沙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2年,全市林业用地1002.77亩,森林面积达到572.457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587亩,封山(沙)育林草1707亩,四旁植树5495.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06%。

  一一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管护效果较好。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管护为主,封育和营造相结合,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共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37.737亩,乔木林蓄积量增长200多万立方米。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社会秩序稳定,偷砍盗伐林木的案件也很少发生。一一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骨架初步形成.中部绿洲是我市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现已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加上“四旁”树,条件较好的灌区初步形成了林网骨架,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林网保护下的农田年际干热风出现的次数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的稳定增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一一北部风沙沿线的治沙造林成效显著。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已营造防风固沙林170万亩,封沙育林草127万亩。沿风沙线建成防风固沙林带380多公里,治理重点危害风沙口240多个,控制流动沙丘200多万亩,直接保护农田140多万亩。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下设保护站12个,总面积达到1460Z?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9个,面积达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8%。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2个,面积达20多万亩。

  一一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积极调整结构,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33.4万亩,2002年果品产量5.1万吨,产值达4482万元;森林生态旅游业全面兴起,已建成了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76万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旅游人数30余万人(次),综合营业收,3,.3000余万元,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正在崛起。花卉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全市各类花卉露地栽培面积159亩,产量132万株(万枝),产值419.1万元;保护地栽培面积112亩,产量3357株(万枝),产值152万元;营销单位20个,从业人员170人,产值557元,利税10.775-元。

  一一国营林场多种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国营林场、苗圃启动了以采掘业、酿造业、食品工业、饮食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六大门类为主的多种经营项目20多个,年实现利税300余万元。石羊河林业总场鼓励职工发展养殖业,5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到10余户,养羊总规模达到4000多只;天祝县古城林场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办煤矿一处,年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500万元;古浪县马路滩林场引进以色列滴灌先进技术,建成高效节水林果业基地,引进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牛蒡、理想大根、荷兰豆等市场前景看好,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规模种植、进行沙产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基地。 一一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完成部、省、市及自列项目50余项,有30余项成果获奖。建立了古浪马路滩、凉州区清源、民勤勤锋滩、天祝华藏寺、石羊河林场红崖山分场、市林科所、苏武山等七大集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市林业建设的亮点。

  一一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林业建设的先进典型。民勤县三角城、勤锋滩、水库、沙井子、凉州区东沙窝等成为防沙治沙的样板;天祝二甲龙、古浪香灵寺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水涵水保林建设成效显著。古浪县八步沙石满等六老汉在昔日荒无人烟沙漠腹地艰苦奋斗十八年,造林4.2万亩,植树逾千万株, 5.2Z-亩沙漠得到全面治理。 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在石述柱同志带领下,与沙奋斗47年,建成万亩集体固沙林场,发展枣粮间作2000亩。全市有14个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1个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涌现出了21个省、部级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

  二、近年来实施的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 (一)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1978年启动。第一阶段(1978—2000年)三个建设期共完成投资6507.8万元,〃在北部长达654公里的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80公里,占风沙线总长度的58%;在中部绿洲区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在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坚持以管护为主,封造结合,造林3.9万亩,封山育林28.6万亩。1978—2002年全市造林保存总面积172.6万亩。 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省上安排我市四期工程10年建设总规模为232.08万亩,平均每年需完成23.208万亩,国家计划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古浪县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区,凉州区、民勤县被列为省级示范区。 (二)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天祝县正式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我市四县区全部列入工程建设范围内。五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37.444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20.亩,荒山造林17.01255亩。

  (三)通道绿化工程:在坚持搞好绿化的同时,注重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绿化美化相结合。截止2002年,全市完成国、省、县、乡村四级通道绿化2900.6公里。312国道、

  211、308省道绿化成为全市通道绿化的示范样板。

  (四)酿造葡萄产业建设:1998年来以来,全市已建成基地近855亩,苏武山林场与香港梁氏集团合作成功,3000~屯榨汁生产线建成投产,莫高集团、皇台集团生产的葡萄酒已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酿造葡萄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旱缺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沙区人工营造的沙枣等林木失去生存条件而大面积残败或枯死。民勤县境内已有13.555亩沙枣人工林枯死,有3555亩天然白刺、梭梭、柽柳沙生植被残败枯梢生长不良。天然成片的胡杨林已在沙区很难寻觅。 (二)沙漠化扩大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沿风沙线沙丘活动性强烈,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有的地方前移速度达到了8-10米。尤其是民勤和古浪北部与主风方向垂直,风沙危害更加严重。 民勤县有2655~农田受风沙危害而不能耕种,沙漠、戈壁、碱滩达到全县总面积的90%。古浪县北部沙区有3.555亩沙漠边缘的农田被流沙埋压,全县受风沙危害和侵袭的村庄86个,农田40万亩,黄灌区、北部五滩的农田、居民点、道路、渠道等80%以上处在风沙沿线。

  (三)天然林区林农、林牧矛盾突出。山区部分农耕地、牧,地与森林交错分布,对林地造成蚕食或破坏,尤其是灌木林地萎缩严重,同时也给退耕还林的实施和巩固增加了难度。(四)生态经营型国营林场经济危困。经过五十年发展全市建立国营林场27个,苗圃6个,治沙站(植被管护站)3个,有职工1714人,总经营管护面积7037亩,森林蓄积量1021立方米,分另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森林蓄积量的70%、83%,年造林、育苗分别占全市的1/

  3、4/5以上。但近年来国营林场人员增加、工资上涨,而财政供给并无多大增加,造成国营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生产经营管护设备老化、手段落后。

  四、今后生态林业建设及防沙治沙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展封山(沙)育林(草),建立绿色防护屏障,扩大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001—2010年期间,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指标是: “三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38.375-亩,封山、沙育林草937亩;退耕还林(草)工程707亩。

  (二)思路与对策:实现上述治理目标,我们在发展思路和工作指导上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注重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大工程。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为主线。 注重两个结合:即治理与利用结合,保护与效益结合。在方法上,一是把山、沙区的综合治理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二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努力培植和增加地方财源紧密结合。通过两个结合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林业建设和沙区治理的激励机制问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北部沙区坚持按工程项目治沙。一方面沿风沙线努力营造比较完备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在沙缘地带下功夫实施封育,积极开展人工种植。二是绿洲内部重点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整体效能。三是加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该区是中部绿洲区和北部沙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沙区的治理密切相关。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培育,不断扩大林木植被资源,提高涵养能力,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抓好六大工程:一是抓好“三北”四期防风固沙林建设工程。

  以市上确定的民勤县三角城至红崖山水库、凉州区九墩滩至吴家井、古浪县永丰滩至冰草湾三条风沙线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封沙育林4.5万亩,新建长300公里,宽0.5—2公里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风沙前沿,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沙造林,十年完成70万亩。三是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四是抓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民勤县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五是抓好高标准农田林网和通道绿化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凉州区绿洲、民勤县坝区、古浪县黄灌区、天祝县金强川灌区的38个乡镇及国道312线、省道211线和308线等骨干道路。十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精品工程1000公里。六是抓好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化建设。 (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1、强化法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广泛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环保意识。强化林业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2、依靠科技,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护、荒漠治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发挥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技术交流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抓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科技含量。抓好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政策引导,加大非公有制生态林业建设力度。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制定宜林“四荒”地拍卖的办法和政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采用先卖后治、先治后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鼓励不同经济主体经营“四荒”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允许继承转让。实行轻税薄费,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国家征用时对治理成果给予补偿。逐步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的政策体系,并积极争取国内外优惠贷款和捐款,用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4、建立生态功能区预警制度,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成果的保护。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以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风景旅游区为重点,在研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开发项目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到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求,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措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控制生态功能区人口增长,对深山林区的人口逐步进行移民搬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除治。开展以杨树蛀干、食叶害虫为主的工程治理项目,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加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和信息反馈体系,早发现早除治,防治危险性病虫害入侵传播,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共5篇 林业局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