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小吃3篇(生活中的闽南小吃)

时间:2022-12-21 23:15:0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闽南小吃3篇(生活中的闽南小吃),以供参考。

闽南小吃3篇(生活中的闽南小吃)

闽南小吃1

  天竺社区闽南传统小吃制作品尝会

  闽南人,尤其是厦门人有很深的崇龟文化,认为龟代表着吉祥长寿、安家镇宅,而红龟粿稳坐着厦门春节祭拜糕点中的头把交椅。为了传承闽南文化,天竺社区妇联携手天竺社区发展协会在春节到来之际,在社区举办一场“记忆力的古早味”闽南传统小吃制作品尝会,社区巾帼志愿者、发展协会会员在现场为居民们制作年节传统小吃:红“龟”、发粿、甜粿等,居民们带着小孩齐上阵,大手牵小手,共同品味传统闽南文化,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大人小孩都做得开心,吃得欢心,欢欢喜喜喜过大年。

闽南小吃2

  童谣《闽南小吃谣》

  设计意图:

  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包含着我们闽南人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处处体现着闽南人的生活气息。闽南童谣是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曾经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闽南童谣,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不仅现在的孩子,就连我们这一代,记忆中的闽南童谣已悄然消失,有的甚至连闽南话也说不好。不禁让人担忧:这些传唱几代人的闽南童谣会不会从此销声匿迹,这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会不会消亡?闽南童谣会不会只存活在老一辈的心里?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念闽南童谣,有的连理解都困难,更别说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我们应当“从娃娃抓起”,把闽南童谣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部分加以保护,配合闽南民俗风情,让那些有益儿童健康的闽南童谣继续发挥教育儿童的作用。为了推动幼儿对闽南童谣、闽南文化的了解,传承、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以本班实际选择了活泼诙谐、易于幼儿接受的闽南童谣进行教学,把闽南童谣特色文化溶入教育活动中。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闽南童谣,练习发准“加刀剪”“锵锵滚”等字音。2.尝试仿编童谣,进一步了解各种闽南风味小吃。3.喜欢闽南童谣,愿意参与感受与表现。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在前期活动中已积累了关于闽南小吃的经验;

  2.物质准备:游戏转盘一个、童谣图谱一张,各种闽南小吃的图片,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玩转盘”引入,复习各种小吃名称。1.出示转盘,讲解游戏玩法,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个转盘,当我轻轻地拨动转盘,它就会转起来,当转盘停下来时,指针指向其中的一样小吃,就请你们把小吃的名字大声说出来。

  2.师幼共同游戏,复习各种小吃名称。

  二、欣赏童谣,初步了解童谣的内容,练习发准“加刀剪”“锵锵滚”等字音。师:哇!这么多的美食,听得我都流口水了,柯老师把这些小吃编成了一首童谣,名字叫做《闽南小吃谣》,请你们来听听,听完后告诉我童谣的名字,它和我们平时学的童谣有什么不一样。

  1.第一遍欣赏:

  提问:童谣的名称叫什么?它是用什么语言朗诵的? 2.第二遍欣赏: 提问:

(1)童谣中说了哪些小吃?(幼儿说什么,就将图片贴在图谱上。)(2)童谣中的闽南话“加刀剪”“锵锵滚”是什么意思?

“加刀剪”是剪刀石头布的意思。“锵锵滚”在闽南话中是很热闹的意思。3.教师小结:这首童谣说的是,一群快乐的闽南人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说出各种闽南风味小吃,输的人要请其他人到小吃店吃小吃。

  三、借助图谱,学习朗诵童谣,师:有一张图能帮我们更好地学习这首童谣,我们一起来看看? 1.结合图谱,初步学习朗诵童谣。2.采用男女生交换式学习朗诵童谣。

  师:我们试试男女生交换朗诵童谣,男生一句,女生接一句,到“来呀!加刀剪加刀剪加刀剪。”全部小朋友一起朗诵。由男生先来吧。

  四、通过游戏,复习巩固童谣。

  1.教师和幼儿示范玩法,提出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先找一个同伴面对面,游戏开始时,跟念童谣,念完后出“加刀剪”输得要用闽南话说出一种小吃的名称。

  2.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输的要说出一种小吃的名称。

  五、启发幼儿扩散思维,为创编童谣积累经验。提问:闽南小吃这么多,你还知道哪些小吃呢?

  幼儿说到什么小吃,就粘什么图片,形成一完整的新童谣。

  师:柯老师把你们说的小吃串起来,变成了一首中一班自己的闽南小吃谣,我们试着朗诵看看。

  六、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多种形式感受表现“闽南小吃” 师:老师会把这些图片放在我们的美食一条街小吃店里,以后小朋友玩的时候可以尝试制作这些小吃请客人们尝尝我们的手艺。

  附童谣:《闽南小吃谣》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锵锵滚,四的四果汤,五的菜头酸,六的烧肉粽,七的土笋冻,八的炸菜粿,九的牛肉羹,十的蚝仔煎。

  输的要请客,要请请大家。来呀!加刀剪加刀剪加刀剪!

闽南小吃3

  土笋冻闽南最神奇的小吃

  土笋冻是闽南最神奇最独到最有想象力也最有创意的美食,常常在宴席开幕的关头,浑圆的它们就急不可待地一颗颗闪亮登场了,像对剖的水晶球晶莹剔透,似三叶虫的化石。“土笋冻”一名有很大的欺骗性或艺术性,当然,这欺骗绝对是善意的。“土笋”不是笋,且压根就不是植物,而是一条条环节小动物叫“星虫”的,状似冬虫夏草,或蠕动如小蚯蚓般的,生长于海岸的滩涂地带。第一个吃“土笋”的人肯定要胜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是智勇,还是韬略。首吃螃蟹其实需要的只是打破沙锅的匹夫之勇,因为人类从原始以来,就有向硬壳里面觅美味的本能,从硬壳果到海蚌什么的,螃蟹凶猛的大钳张牙舞爪的,这是表相,其内在有美味的推估也是八九不离十的了。而“土笋”则大不然,泥沙里的小小虫,外在是沙,是泥,内在是密集微细的五腑六脏,食之,不但要有胆敢下手的勇气,还要有开发的智慧、调制的机巧,以及种种奇思妙想。单单取美名“土笋”就极有创意和用心。

  土笋冻最后形成的工艺一点也不比肯德鸡差:道道精细而马虎不得:将捉拿到手的“土笋”放在清水中养育一日,让其吐清沙粒,进而压破洗净熬煮,最后连同富有胶质的汤汁装入小酒盏,冷却冻结成小圆块。吃时,以酱油、香醋、辣椒酱、花生酱、芥末、蒜泥为作料,蘸着吃。更复杂一点的还配有芫荽和特制的糖醋萝卜。据查明朝屠本峻的《闽中海错疏》和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双双都有关于土笋冻的记载,前者用心素描:“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后者津津乐道:“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在海滨,形似蚯蚓……”可见土笋冻的历史与洋果冻的历史是有的比的。更绝的是,土笋冻很难进入现代电器与现代工艺里,几乎只能在传统的陶缸里开始它工艺的第一步,而最后成型时那电冰箱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完全凭土笋那熬出阿胶一般的胶汁自然成“冻”的,真要置入冰箱,反而弄巧成拙了。于是就形成了土笋冻出不了远门的特性,惟有到产地才能一饱口服。

  至于闽南哪里产的土笋冻最好,酒桌上流传的版本有“厦门说”、“海沧说”、“龙海石码说”、“漳浦说”、“泉州说”等,真是“公有公说,婆有婆说,儿子女婿,各有一说”。传说的版本纷纷扬扬既说明了土笋冻最佳产地的扑朔迷离或莫衷一是,也说明了它的地位在不断地提升,前程不可估量。因为早年“土笋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吃,一般有文化讲卫生的人士似乎还不屑光顾哩,最佳次佳也就不足挂齿。哪里像如今,人不分贫富,官不分高低,男女老少嘴一噘,个个都成为“土笋冻”爱的俘虏,并津津乐道,以争当“最佳土笋冻”产地的子民为骄傲。据本人多年的观察品尝,可以郑重而没有地域偏见地说,土笋冻最佳的原地在闽南美丽的滨海古镇――安海。

  土笋冻不但滋味浓厚甘美,而且还有非常独到的保健疗病功效,民俗学家杨纪波先生在《星虫》一文所言:“性温热,产妇也可以吃,且有滋补”,另一说源自“龙二少爷”的《土笋冻》,“性清凉,当喉咙疼痛时,吃了它立即止痛,胜似妙药。”两说看似矛盾,其实未必,或许兼而有之,或许因人而异,当为美食药理之辨证;也可能双双言过其实,但那恰恰是拜倒在土笋冻石榴裙下的胃口情不自禁的讴歌。

(闽

  食)

闽南小吃3篇(生活中的闽南小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