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案4篇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时间:2024-03-08 13:2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研究性学习教案4篇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研究性学习教案4篇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作基础,以环保意识提高、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以青少年科学爱好者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身边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以探索提高中学活动课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高一化学兴趣小组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在让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及水污染的概况之后,指导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身边河道、溪流的水质,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既是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水资源及水污染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课内水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掌握部分离子的鉴定方法和技能,以期为课后进行水质监测和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3、情感目标:通过课前观察,课内分析、讨论,了解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增强青少年对环境污染的忧患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和科学研究的认知思想。

  三、教学准备:

  1、水样:自来水、光前街池塘水

  2、试剂:AgNO3(aq)、BaCl2(aq)、稀HCl、稀HNO3、K4[Fe(CN)6] (aq)、K3[Fe(CN)6] (aq)、PH试纸

  3、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四、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分布状况概述

  淡水占地球水资源不到3%,真正能利用的为2万亿m3,亚洲只有26.6%。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位居第六。但人均不足世界平均的1/4,位居127位。

  二、水污染及防治

  (一)水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约4260亿立方米,造成40%稳定流量的河流被污染。而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工业废水占268亿吨,全国各大江河12%的干流、55%的支流受到污染。

  (二)水污染的防治

  针对水资源紧缺局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环保法规定,工程建设必须与环保设施同步进行。这是避免生产发展、污染加剧的有力措施。

  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三大类。

  三、水质分析

  1、介绍水体硬度

  我国水体硬度与德国相同,每升水中含有10mgCaO,即称之为一度。以8度作为分界线,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

  2、指导学生各组定性分析

  先讲述Fe3+、Fe2+的鉴定方法:

  步骤1

  步骤2

  实验现象

  结论

  Fe3+

  取水样1滴

  加1滴K4[Fe(CN)6]

  蓝色沉淀

  示Fe3+存在

  取水样1滴

  加1滴KSCN

  溶液变深红

  示Fe3+存在

  Fe2+

  取水样1滴

  加1滴K3[Fe(CN)6]

  蓝色沉淀

  示Fe2+存在

  再由学生自行实验,学会针对各组样品分别进行H+、Cl-、SO42-、Fe3+、Fe2+的鉴定,教师巡视指导。

  3、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4、讨论评价

  学生共同讨论,并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结果纪录

  结果 水样

  项目

  水样1

  水样2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观察的现象

  颜色

  气味

  浑浊度

  飘浮物

  定性分析结果

  PH值

  Cl-

  SO42-

  Fe3+

  Fe2+

研究性学习教案2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学生能再认再现种子结构功能,初步学会全过程的探究实验方法。能力目标:

  (1)锻练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o(2)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和提出假说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械

  成熟完好的黄豆种子数粒、11套培养皿、脱脂棉或吸水纸、温箱、冰箱。

  三、探究式教学步骤

  1、提出问题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1)每组在课前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土壤是否板结,是否干燥等)

  (2)课前查阅资料为作假设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百科知识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学《生物》教材。

  2、作出假设

  通过交流,自己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和资料依据,对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条件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器械材料设计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学生实验方案中归纳以下几个探究方向。

  4、实验过程

  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种子培养6天,定时观察并作记录,于课前各小组分别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科学小论文和对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感想。

  5、课堂展现

  (1)各组代表交流论文并答疑;

  (2)各组代表交流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体会;(3)教师结合电脑课件讲解并总结实验结论。

  6、结果分析

  7、实验结论

  成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8、延伸探究

  (1)你能另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吗?

  (2)为什么环境中的温度、空气、水分等能影响种子的萌发?

  (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4)影响种子萌发还有其他因素吗?

  9、结论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不能停留于问题的解决,而应将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于实际,在学习了种子萌发条件之后,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和进行校园植物栽种等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会用有特性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在探究性学习和儿童艺术表现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了解、认知船的过程中,潜在地,启示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在创造中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

  在感知中用有特征的形构成某种船。

  教学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地画出船的状态。

  学习材料:

  欣赏、参考资料,绘画用纸、彩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寻找有关船的图片、画刊插图或影视盘等图象资料。

  (一)由折纸大赛引起造型的兴致。开展折纸船航行游戏,启发构思。

  (二)展示图片,进行艺术欣赏。

  (三)观察折纸船航行游戏后,任意摆放各种船。想象这些大小各异的船是生活中的哪中船?这些船能改变成理想中的什么船?

  (四)选彩纸,折成有特征的形,再剪去折掉的部分,趁给设想中的船型.在用不同的'彩纸剪花纹装饰船身,形成有功能的船.

  (五)在利用剪贴船剩下的彩纸,剪纸条降?分别以平贴和浮贴的形式表现水域状态.(六)给自己的船命令,讲一讲船的功能

  板书设计:

  课后评析:

研究性学习教案4

  【教材与学情分析】

  春天,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在休息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青年在广场上放风筝,唯独缺少放风筝的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放风筝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呀!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孩子们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作业也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就应说是有了充足的“玩”的时间阿,可为什么在操场上、花园里、广场中,还是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呢?这一切激起了我们师生想开展以“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目的是让我们去了解中国的发明之一、中国民俗之一——风筝。透过了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技巧(能够自己制作风筝)、最后放飞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味放飞风筝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本活动不仅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与整理潜力、表达潜力,动手操作、制作潜力和实践潜力。因此,本次活动的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风筝的制作。

  潜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潜力,表达潜力,动手操作、制作潜力和实践潜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在活动中设立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为活动难点。实地采访、掌握

  放风筝的技巧为活动重点。

  【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取、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每次活动的资料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它的主旨就就应是“实践”,要“动”起来。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小小风筝大学问,如何独立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合作创造、制作,如何请教,如何总结孩子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长大,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着自己的意志,充实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是整个绚丽多姿的春天。

  【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分四课时完成,课前的各种准备及每一课时均有教师的指导。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趣开题

  1、播放《三月三》。认真倾听,谈感受。

  2、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生谈放风筝的好处)

  3、师小结,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研究研究风筝?板书课题:《风筝》

  4、你们想研究风筝哪方面的知识呢?

  (1)请学生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意识、探究课题的潜力。

  (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二、定题分组

  1、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风筝的放飞技巧》

  2、制定活动方案

  (1)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实地考察、采访

  (3)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件夹、演示文稿等。

  3、小组活动确定后,师展示上网收集资料的过程,然后分组试行。第二课时:收集图文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微机室〗

  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微机室里上网收集各自需要的图文资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资料夹,教师巡视,随时指导;最后汇总到老师那里,师生共同欣赏。

  课下完成“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三课时:风筝的制作第与放飞〖劳动课〗

  一、学习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降低难度。

  二、欣赏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秀丽的风筝。

  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及人员分工。

  2、与劳动老师合作,师生制作风筝。

  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相互合作。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

  三、由放飞组的同学提示、演示放飞技巧。

  四、课下放飞自己的风筝,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交流、总结前三课时的所思、所得

  一、交流感受

  运用多种方式说说自己在收集资料、制作、放飞风筝时的体会、感受和对他人的推荐。

  二、延伸

  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了解了风筝的起源、种类、并且制作、放飞了风筝。相信大家的收获颇丰、情绪更是愉悦。其实,风筝只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相信大家在了解风筝时对中国的其他优秀传统工艺也有了兴趣。给大家带给几个网址,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能够继续研究。

研究性学习教案4篇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学习6—9的相邻数教案3篇(数学6到9的相邻数反思)

学习8的组成教案3篇 8的组成公开课教案

学习雷锋精神主题班会活动教案9篇 向雷锋同志学习班会教案

学习加法教案12篇(加法教案幼儿园)

《学习等分》教案12篇(数学等分教案幼儿园)

研究性学习总结 10篇 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习8的组成教案3篇(8的组成和分解教案)

幼儿园教案:学习8的组成3篇 8的组成教案中班

研究性学习教学心得5篇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心得5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