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详案)

时间:2022-07-22 14:28: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详案),供大家品鉴。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详案)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1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神灵寺小学

  谭娟娟

  教材分析:

  在例2的计算中教材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既有利于加强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的计算中,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必写出竖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 多了几人?(3人)

  怎样列式?(28-25=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这种算法学生理解的还是不好,只有个别学生会列式)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 67-25+28= 67+28-25= 你会笔算吗?(会),在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 做一做 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

  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56+34-20=( ) 78-24+39=( )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69+30-45= 71-65+43=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三)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之加减混合运算

  教

  学

  设

  计

  临西县樊村校区

  郝乃庆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

  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

(2) 90 – 58 – 24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

  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出示情境图

  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

  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

  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 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

  生(1)

  生(2) 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列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并比较那种竖式计算的简便。 我能行:

  3. 我有22个气球,放走了16个,又买了18个气球,他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列混合算式进行计算?

  22 – 16 + 18 = 24 (个) 4.试一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38 + 47 – 65 =

  53 + 40 – 37 = 三 巩固练习 练一练

  1. 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

  73 – 39 + 46 =

  43 + 27 – 50 =

  42 + 50 – 66 =

  96 – 80 + 35 = 2.找书包。

  3.公共汽车上原有3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汽车上现在有多少名乘客?

  4. 公共汽车上原有2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13名乘客下车,有9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到了人民商场时,有16名乘客下车,有14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 作业

  第9页第

  3、4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46 – 28 + 35 =

(颗)

  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得计算方法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限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混合运算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在具体运用中,常常出现运算顺序、计算错误等情况,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并要强调:加减属于同级运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

  董玉莲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

  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详案)相关文章: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篇(我和祖父的园子名师教学设计)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8篇(哪吒闹海美术教案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0篇(七月的天山教学课件)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12篇 鸟的天堂教案及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感冒》教学设计17篇(中班关于感冒的健康活动教案)

如何修改文章教学设计3篇 教案如何修改

四年下对称轴教学设计3篇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教学设计范文4篇(初中英语八年级教案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三年级数学《秒认识》教学设计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练习课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