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3篇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5 15:34: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3篇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3篇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

  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

(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势;第三句从它张开大口,想象骏马嘶鸣。)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动,句与句联系紧密。)

(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膘肥身健:膘,原指肥肉。这个词是讲铜马肥壮、健美。

  匀称:本课指铜马身体各个部分比例和谐。

  坚韧:本课指铜马的四只蹄子坚实有韧性。

  高亢:本课指马的叫声高而洪亮。

(5)个人练读,齐读。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

(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

  师:这是一匹……速度之快呢?

  生:作者构思……正在快速奔跑。

  师:快到什么程度呢?

  生:作者匠心独运……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抓重点句:“让马的右前腿……,左后腿……”“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飞燕竟安然元恙”。)

(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结合句子理解。

  构思奇妙:本课指设计者的想法新奇、巧妙。

  匠心独运: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设计。

  安然无恙:恙,原指“病”。没受到一点儿损伤。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么快。

(5)个人练读。齐读。读出奔马“快”的感觉。

(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②先问后答,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学生朗读。

(2)指名读。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

(3)齐读。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

  六、齐读第二、三、四段,以便对奔马的特点有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匀称”“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安然无恙”等词语。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2

  教材分析

  我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始第六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It’s big and light.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玲玲的包坏了,Ms smart 与她一起去商店买新包,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描写事物特征的形容词,着重于broken,light,heavy等词的学习及其用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事物的特征。这个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兴趣的保持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本课的重点单词:heavy, light, broken, pocket. 掌握句型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This blue one is big and light .It’ll be easy for her .

(2)能力目标:能在创设的情景中描述事物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描述图片,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授单词:lightbrokenheavypocket

(2).新授句型 :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This blue one isbig and light .It’ll be easy for her .

  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用英语描述事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3

  第一单元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文

  1、燕子2、古诗两首3、荷花4、珍珠泉5、园地一

  教学目的:

  1、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4、通过颂读古诗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古诗背诵两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6、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7、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做着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2、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5、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4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说说第二、三、四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第四段讲只有一只蹄子着地,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二、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说了什么。

(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卓越的创造才能。)

  2.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

  3.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

  4.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上文紧密联系。)

  5.着重理解“卓越”(超出一般,非常优秀)一词。

  6.个人练读。齐读。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热爱之情。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说组成,记字形。

  2、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每个生字写三遍。

  五、联系课文,说说对“匀称”“构思奇妙”“卓越”“匠心独运”“安然元恙”的理解。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铜奔马的赞美,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读出民族自豪感

  七、作业

  1.读写字词。

  2.预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板书:

  膘肥身健

  外形 体形匀称

  艺术珍品 马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构思

  重心平衡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

  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县准备:

  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听写:骏马、膘肥身健、坚韧有力

  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二、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0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187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87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这幅油画写成的课文。板书课题。

  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前倾,说明都在使劲,一步一步向前非常吃力。)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2)启发思考“逆风行驶”与“帆没有张起来”和纤夫的关系。(逆风,不能张帆,必须由纤夫拉纤J“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与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大多身子向前倾”。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6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教材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四、课时安排:6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周长…………5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6节)

  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四边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学反思:通过直观教学,学生能很明确的分辩出四边形的图形,了解其特点。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2)再拿出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拉一拉。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

  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还掌握了它的边和角的特征。

  教学反思: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剪一剪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能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提高学习兴致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课时:周长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认识周长,但在练习中描出图形周长时,有勾边的现象,说明对周长这一概念还模糊,或不会结合周长的意思去描绘周长。需加强认识。

  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⑶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通过实物开展教学,找周长,求周长,学生清楚长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但喜欢用加法求,对与简算(即公式)思维上差生不理解,需进行差生补导。

  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与长正方式周长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

  第六课时:估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教学反思:学生以有长度这一基础概念,能结合生活经验正确估计和判断物体的周长。对于影起错觉的图形,我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清晰的分析出物体的周长,并学会了对边相等,可用移动与组合的方法来比较复杂的图形。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7

  一、复习课文:

  1、《找春天》一课仿写

(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5、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二、背诵、背写: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6)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牡丹花,北京是月季花,澳门是莲花,香港是紫荆花,郑州是月季花。

  三、读写:

  脱掉解放摇头躲雨探望小溪棉花解冻田野未来油菜发烧追赶宿舍光荣干枯徐州商店世界笋芽呼唤呼喊山冈轰动喊叫竹笋兄弟哥哥微笑安静拐弯浇水骨头终于感谢逐渐抽空躺椅

  四、比较组词:

  羞(害羞)俺(俺的)鹊(喜鹊)杜(杜鹃)容(容易)徐(徐徐)蔬(蔬菜)

  差(差别)掩(掩护)鹃(杜鹃)牡(牡丹)荣(光荣)除(除法)疏(疏远)

  未(未来)仍(仍然)冈(山冈)拐(拐弯)烧(烧火)冒(冒险)度(温度)

  末(末尾)扔(扔掉)岗(岗位)别(别人)浇(浇花)帽(帽子)渡(渡过)

  列(列车)绵(绵羊)探(探听)摇(摇头)躲(躲开)店(商店)枯(干枯)

  烈(热烈)棉(棉花)深(深浅)遥(遥远)射(照射)站(车站)苦(苦难)

  芽(发芽)菜(白菜)换(交换)第(第一)歌(唱歌)抽(抽水)净(干净)

  讶(惊讶)彩(彩色)唤(呼唤)弟(弟弟)哥(哥哥)油(石油)静(安静)

  微(微笑)才(刚才)西(西瓜)大(大家)安(平安)本(本来)呼(呼吸)

  薇(蔷薇)材(木材)牺(牺牲)达(到达)按(按时)笨(笨重)乎(胖乎乎)

  五、多音字:

  jiě(解放)bēn(奔跑)chōnɡ(冲浪)cánɡ(藏身)

  解奔冲藏

  xiè(解数)bèn(投奔)chònɡ(冲床)zànɡ(西藏)

  jī(茶几)chǔ(处理)sù(住宿)jǐn(尽管)

  几处宿xiǔ(一宿)尽

  jǐ(几个)chù(到处)xiù(星宿)jìn(尽情)

  luò(落叶)sā(撒娇)zuān(钻研)láo(唠叨)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逐步形成,逐步发展。几何图形是很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整个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探索长方体棱、顶点及特点的全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创造力,迸发创新的火花。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9

  复习目标:

  1.理解本单元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复习重点:

  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江南水乡有迎神赛会的“社戏”,陕北黄土高原上有高亢的“信天游”,有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还有节日时增添喜庆气氛的“红灯笼”。这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在第一单元中由不同的作者,向我们展示。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逛逛江南,游游塞北吧。

  回顾内容

  一、相关民俗

  小说《社戏》和散文《安塞腰鼓》,描写的都是乡村人民的戏剧表演、民俗表演。散文《灯笼》中追忆的与“灯笼”有关的乡俗,诗歌《回延安》则描绘了具有浓郁陕北特色的生活细节和场景(《回延安》借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信天游”本身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作者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吗?当然不是。

  二、民俗的价值意义

《社戏》和《灯笼》中的“故乡”之于鲁迅和吴伯箫,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家乡,或者说是心灵慰藉之乐土;《安塞腰鼓》的作者刘成章作为陕西延安人,对家乡传统文化安塞腰鼓无比热爱,用酣畅的文笔展现其磅礴的生命力;《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虽非延安人,但延安对他来说也无异于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土。因此,他们笔下“民俗文化”的意义,在于对家乡的热爱。

  当然,“民俗文化”之外,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蕴:例如《社戏》还表达了作者对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淳朴人性的期盼;《回延安》还表现了“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安塞腰鼓》还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灯笼》还表达了保家卫国的意志和热情。

  那这些情感作者在文中又是怎么传递出来的呢?

  梳理表达方式

  一、由课后习题导入

《社戏》课后“思考探究”有这样一道题: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回延安》课后也有这么一道题:

  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可见,它们都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那《安塞腰鼓》和《灯笼》都是抒情散文,他们也可以从类似的角度来分析吗?

  二、结合内容梳理

  1.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社戏》,是篇小说,以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通过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叙述了“我”少年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经历。

  文章在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一部分中,运用多种感官对景物的描写,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夏季的晚上,渲染出了愉悦美好的氛围,烘托了我和小伙伴看戏心情的急切、愉悦,也写出了行船速度之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景物描写中又配合抒情的句子:“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乡的夜气里”,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江南水乡的感情。

  除了环境描写外还有人物描写。

  文章第6段心理描写:“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7段语言描写:“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第10段动作描写:“点,磕,退后,上前”

  这些人物描写,刻画出了双喜驾船动作的娴熟,善解人意,办事果断,勤劳能干的特点,表达出了看戏的急切兴奋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美好的童年回忆。

  对“六一公公”的描写虽然不多,但“大拇指一翘”的动作,“得意”的神态,以及语言描写突出了“六一公公”的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情于景,抒发自己的感情,又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赞扬肯定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回延安》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和抒情吗?

  诗歌《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和比兴、夸张,拟人的手法,通过重返,追忆,欢聚,描述,展望延安五部分的叙述,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一部分:抓,贴,搂,扑的动作描写突出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热爱,以及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之情。

  第三部分:“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增添了几根根”语言描写,写出了诗人与革命群众之间的亲密感情。

  第四部分:“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场景描写,描写了延安城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在这些描写中,间接抒发了作者重新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之情。

  当然,文中还用到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比如“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直接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激思念之情和看到延安发展的激动之情。

  这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有机结合更好的传递出作者的心情。

◆《安塞腰鼓》中通过写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安静、表演时的激昂、表演后的寂静,三个场面的描写,描绘出了安塞腰鼓宏大激烈壮观的场面,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13,17,22,24,段中“好一个安塞腰鼓”作为抒情线索,适时的总结并抒发了每个精彩场面带来的震撼。

◆《灯笼》看似描写的文字不多,但作者把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通过对平淡的童年往事、乡风民俗的叙述,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在历史掌故的叙述中,使感情升华为家国情怀。

◆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得知,这四篇不同题材的文章,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的运用到了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场面描写。比如《社戏》中对双喜驾船动作和“六一公公”语言神态的描写,《回延安》中对“我”的心理和动作描写以及对延安乡亲的语言描写,《灯笼》中母亲的语言描写,无不传神的刻画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传达出了我对人物的喜爱和人物对我的关心。《回延安》中对延安新面貌的场景描写,以及《安塞腰鼓》中对腰鼓表演前后场面的描写既写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突出了作者的激动喜悦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文章内容情感的需要合理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使文章更加出彩,也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本单元主要运用了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和抒情,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人物描写分为从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等。

  作用:运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情感。

▲场面描写:意在突出场面的宏大壮观,渲染一种氛围。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

  2.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

  4.突出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2.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入事)

  2.议论的表达方式

《社戏》中:“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一议论句,其中的“乐土”又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怀念之情。

  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安塞腰鼓》中,“黄土高原上,爆发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句中画线短语是议论句,反复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则是抒情句,表达了对安塞腰鼓壮阔,豪放场面的赞美。

  议论句中包含感情,抒情句中也包含议论的成分,二者紧密相连完成作者感情的需要。

《灯笼》第2段,第3段,第11段中的“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总结了本段的内容,又表达了对儿时生活怀念之情,以及爱国之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和诗歌中,议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抒情。

  同学们,本单元中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情况,篇幅虽不多,但都运用得恰如其分,在烘托气氛,凸显主题,传达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我们今天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应该清楚了吧。

  提升训练

  课外阅读

《故乡》节选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①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③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④“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①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寒冷的深冬,渲染了沉寂、死气沉沉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②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渲染了明朗愉快的氛围,烘托出闰土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推动情节发展。

③④人物描写。作用: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闰土的活泼可爱,机灵能干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之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我们了解的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民俗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了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其中我们还针对描写的表达方式又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希望能把今天学到的运用到你们的阅读和写作中。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重点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体会运用修辞的作用。

  2、了解并区别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了解这些体裁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领会联想和想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且能有意识地进行联想、想像和夸张的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 领会课文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独特精巧的构思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典型美。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巩固训练,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文所体现的中心,以及人物刻画的方法。

  2、夸张、想像、联想手法。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略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略

  七、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完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首先能有意识地区分童话、寓言、神话。童话一般以儿童的视点和儿童的语言来观察生活,反映生活,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寓一般很简短,揭示弊端,讽刺“恶”的,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神话一般都夸大或“神”的力量。

  其次要注意这些文体中联想、想像和夸张的合理性,而不能想像或夸张的漏洞百出。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中写人们庆祝石像成功纪念会的狂欢,作者运用夸张,但夸张得令人信服。又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不穿衣服去游行,这是作者想像和夸张的,但我们除了觉得好笑之外并不觉得奇怪,是因为它符合文章的情理,所以我们在作想像和夸张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想像和夸张的“度”,要合情理,不能天马行空乱想像乱夸张一通。

  最后要注意会课文以外的童话、寓言的中心,尤其是寓言,要能把握住寓意。

(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成制作知识卡片,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汇总

  1、字词的形、音、义,加强识记、理解。

  2、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区别。

  3、课文知识点

(1)童话、寓言的知识讲授

(2)描绘人物的方法

(3)重点的.理解

(4)重点语段加以理解

(5)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赛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三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请学生做评委。进行评点和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 “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_____“我十二分的满意!”

  1、在方格内填人恰当的标点符号。

  2、下面四个句子各表示什么语气?答案在括号内。

(1)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

(2)多么美的花纹!( )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

(4)这可骇人听闻了。( )

  3、“这可骇人听闻了”句中的“可”属于_______词(填词类),其作用是______。

  4、对“诚实”一词的理解,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A、从两个官员的所作所为看,他们并不诚实,所以用词不当。

  D、指两个官员老实、憨厚。

  C、这两个官员本来是诚实的。

  D、取其反义,讽刺两个官员的虚伪。

  5、画线的句子如果改成:

“不错,”皇帝说,“我满意。”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文字的第二节运用人物描写中的___描写与___描写,前者写皇帝___,后者写皇帝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的赞美,这样对照着写,揭露了皇帝的____。

(六)拓展延伸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 “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习以为常”,的同义短词是____。

  画线的句子中“枯萎”的反义词是______。

  2、“水很活泼”采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3、选出下列不是并列关系的一个复句( )

  A、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B、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C、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

  D、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题目《水很活泼》与结尾所问“为什么,”联系起来看,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语文教学应怎样改革,请提出两点建议。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1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 教学难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课时安排:4课时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倍的认识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2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口耳目》是一篇看图识字的课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其色彩柔和体现浓郁的中国风,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理解字义,产生喜爱汉字、学习汉字的愿望;第二部分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读音,把字音读准。例如“手、站”可以利用对照贴字的小游戏来识记。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

  字形:独体字的字形识记,例如“口耳目手足”可以通过字源和我当检察员的游戏识记,“坐”可以通过编小儿歌的方法识记;左右结构的字形,如“站”可以通过偏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识记。

  字义:重点是口耳目手足身体部位的区分,通过“对照贴字”的游戏活动,将音形意联系识记。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重点写好横折、撇、弯钩3个新笔画,例如“口、目”都有横折,但是横折的写法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折。本课新笔画弯钩,与竖钩相似,要注意区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朗读积累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本课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站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言凝练,节律鲜明,易于诵读,通俗易懂。

②语言特点分析

  本课两句俗语结构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

③课后习题分析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要求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帮孩子拓展思维,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

  3朗读、表达板块

  表达部分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说清口耳目手足的作用,学生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游戏激趣导入

  1导言:孩子们我们一起玩儿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你指我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老师偷偷告诉他一个身体部位的名字,他来指这个部位,其他同学猜。

(教师偷偷提示的词语有:眼睛、耳朵、嘴巴、双手、脚丫)

  2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很快就说对了这些身体部位,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活动中识字

  1游戏活动认读“口耳目手足”

(1)你们刚才是用两个字猜对的,那你们能用一个字再猜一遍这些身体部位吗?(预设:口、耳、目、手、足,学生说不出来老师提示。)

(2)刚才你们猜的又快有准确,那你认识这些汉字宝宝吗?听清老师怎么读,然后跟我读。(教师拿出“口耳目手足”的生字卡片,带读。)

  想知道这些生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吗,请你们观察这些图片,读读下面的汉字。(课件出示图片)

(3)现在有一些小朋友来到知识花园中赏花啦,仔细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你能在图片中找到这些身体部位,把这些生字宝宝贴到相应的部分旁边吗?贴上后请你带读这个生字,如果他读对了全班跟读。(每次叫一名学生到白板上贴生字卡片,没有投影设备的地方可以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画出这几个身体部位。)

(4)你看,神奇的魔力圈出现了!当魔力圈圈住某个生字宝宝时,请你叫叫它的名字。(课件自定义动画分别出示彩圈圈住认读)

(5)你们都会读了吗?(预设:会。)现在全班玩一个游戏,当你看到图片中出现相应的字时,就大声读出生字,并用手指着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课件出示图片+动画)

  过渡: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准确地读出了关于身体部位的生字宝宝,可真了不起,现在有两个京剧演员也要和咱们一起做游戏。

  2随文识字,处理“站、坐”。

(1)看看他们现在做出了什么动作,你能用一个字表示吗?(预设:站、坐)(课件出示图片)

(2)请你打开语文书第10页,用铅笔圈出站和坐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提示图片)

(3)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3篇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三电磁感应教学设计推荐13篇(初三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学设计郑波5则范文3篇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切换和链接》教学设计2篇(演示文稿的超级链接教学设计)

《猫》教学反思12篇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的教学设计推荐13篇 蒲柳人家优秀教案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第五组 ㈡ 语文园地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6篇 五年上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7篇(教学情境设计实例)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10篇(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和课件吗?)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6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