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力 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2-12-30 00:00: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浮 力 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浮 力  教学设计3篇

浮 力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处理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笔者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深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因此,笔者对教材的顺序做了些改动。第一节课认识浮力以及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利用埋下伏笔。第二节课顺理成章的引入阿基米德原理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是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学生现状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⑵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⑶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实验探究,定性认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学习使用探究学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⑵用废矿泉水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cuso4溶液、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用细线拴好)、乒乓球、石块(用细线拴好)。

  学生实验器材:自制量筒、弹簧测力计、一大一小两个石块、细线、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体会浮力的存在(用时大约2分钟)配着轻松悠扬的钢琴曲播放人们在死海里看书、打牌的录像片段。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重温《死海不死》中的描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1、浮力的概念(用时大约3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①用手托着乒乓球。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③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在各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总结出浮力的概念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教育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用时大约8分钟)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观察思考,动手试做选代表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3、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用时20—25分钟)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根据浮力现象从浮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入手,提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把学生的猜想总结到黑板上,以方便后面的实验探究。对大家大胆的猜想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也当一次小科学家用科学实验验证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式实验研究。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先探究与物体的关系,称为①②组;另一组先探究与液体的关系,称为②①组猜想:根据猜想自选器材,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可有效的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找两组实验数据,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演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把实验数据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观察单》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反馈调整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中所需的酒精和cuso4溶液不易准备,因此设计成演示实验。为下节课《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做铺垫。(用时大约5分钟)考考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用投影打出题目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审题,举手回答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布置作业巧手你我他:用矿泉水瓶自制溢水杯、小水桶网上冲浪: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巧手你我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网上冲浪”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教育学生阳光上网,使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的助手。

  附表 (注:实验观察单上有如下内容4个,并有空白部分供学生添加实验记录)实验观察单探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记录:

  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n)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n)物体所受的浮力f1-f2 (n)

  ●○教学评价本节课把实验探究引入到课堂中,把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求知的欲望在教师的点拨下萌发出来;让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起来;让探究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起来;让反馈的信息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及时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开来。

浮 力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学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软木塞、水、酒精、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学生活动: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大家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第五节浮力)

  设计说明:通过播放生活中的浮力录像、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

  二、探求新知

  过渡语: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5.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投影)

  教师演示:

  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软木塞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板书:一、什么是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设计说明:用一个小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及在手中的对比,对浮力较实际的探究,创造情景和条件,以学生参与为基础,很容易使学生领会浮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投影)

  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讨: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讲台展示: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投影多名学生的结论,评价、鼓励学生。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板书:2.大小f浮=g-f)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游戏: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投影:实验报告的格式)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快乐游戏”和“快乐体验”两个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设计说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分别来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三、智力快车道:(投影展示)

  1.小发明: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能直接测浮力的测力计。

  2.智多星: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设计说明:通过小发明制作和智多星,学生间进行知识的运用,把枯燥的练习融入到生动的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收获平台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物体的浮沉与什么有关?

  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板书设计:

浮 力 教学设计3

  浮 力 --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 溶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一、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 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 >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 ,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 = - ,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2)当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3)当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沉)

  板书: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 ),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

浮 力 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中学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3篇 劳动教育课例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3篇(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教学设计3篇 表内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乘法教学设计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教案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本3篇 高中教资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3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3篇(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我想》教学设计3篇 我的理想 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范文3篇(化学高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