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是热心网友“bpiud281”整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为了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有效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计划将我校的教育科研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将引导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将科研与教研及培训有机结合,努力创造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为“科研型”的战略转变。根据学校的研究,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方针
塑造“难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小现象和小毛病入手,小中见大,着力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探讨产生“小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的探索,梳理出教研、科研和考核互动推动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 根据小课题研究,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2. 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建立良好的教研组科研氛围,提升教研效果,推动教研组的发展。3. 根据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有机整合能力,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如语文组能够划分为2个组)为基准,组织研究团队进行研究,课程组长原则上出任课题责任人。教师也可以单独申请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构建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的校本研训体制,引导教师关注自身教学与管理的具体情况,观查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普通教研活动中,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解决问题,提炼产生教学策略,从而引导自己与同伴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 选题。填好《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或教师)依据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看并整理相关资料,经过仔细分析和筛选,确定研究课题。所选研究课题需具备“操作性强、突破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征,一般是所教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步骤、难题、状况或案例等。小课题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宜过多,原则上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 申请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或教师),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递交《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主要内容,强调所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效果,提出研究的方式和流程等。学校教导处将组织对递交的课题进行审查,并在一周内发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需重新选题并申请,直至完成立项。
3. 实施研究。课题责任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序进行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配件二、三),创建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融合,在教学、上课和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进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研究问题进行督导和引导。
4. 结题(中期总结)。每学期结束时需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若周期为一学年的,则需举行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院校会让研究情况进行评估。课题成果一般需包含一份汇报总结(配件四)及相关的配件材料(包含适用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及其研究过程中的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梳理研究过程资料与成果材料,编写研究汇报;
(2)将研究汇报、过程资料及成果材料递交院校教科室;
(3)院校教科室组织相关人员倾听研究者汇报,对课题进行评审,并向研究者发布评审意见。
5. 成果鉴定与推荐。结题后,院校将对实施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检验与评奖。对优秀研究成果开展全校推广,推动成果在不同学科及课程间的运用与分享。
五、课题管理
1. 构建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气氛。院校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并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强化“难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的教育科研新思想,以“短、小、实、快”为基本方针,协助教师打破对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误解,引导课题组挑选具体而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减少传统课题研究的“假、大、空”难题。
2. 加强组织领导。创立小课题领导组,主要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及审查等工作。制订可操作的《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流程管理,并为立项的小课题创建档案资料。制造小课题研究的部门、实施、评定和表彰奖励等制度,以保证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
3. 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起教师的研究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式,培养一些具有前瞻性思维、出色能力及丰硕成果的研究型教师。
4. 推进小课题研究。将课堂教学做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以上课、说课和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分析各课堂教学的基本对策;研究组员按时开会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进行教学论文、课后反思、教育案例、教案设计和课堂实录等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将教学和研究融合,结合实际思考,在反思中提高。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 课题研究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