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教案4篇(父母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3 11:5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父母心》教案4篇(父母心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父母心》教案4篇(父母心教学反思)

《父母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 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

  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

  ②学生交流反馈:穷夫妻:家里穷 孩子多 去北海道找工作 贵夫人:家里富 没孩子 想抱养孩子

  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

  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当贵夫人提出要抱养穷夫妻的孩子,父亲答应贵夫人回家和妻子商量送孩子的事,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父亲回家是怎样和母亲商量的?

  时间 人物 被领养的孩子 表情动作 调换的理由指名请学生读读他们第一次送大儿子时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的句子。

  (1)从“流着眼泪”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夫妻俩送出孩子的那份无奈和伤心)

  (2)再次读读这句话,指导同学们读出无奈、伤心的语气。

  4、请一男同学读读父亲换大儿子所说的话。

  (1)当他们把大儿子送出去后,回家后会是怎么想,又会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实在无法舍弃孩子,于是他们想换回大儿子。

  (2)他们想换回大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有什么家业呢,他这个理由充分吗?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理由来换回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觉得孩子送给了别人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但又实在舍不得)

  (4)指导学生读,读出父亲复杂矛盾的心情。

  5、当他们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时,他们的心会平静吗?那么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1)请一女同学读读母亲用女儿换回二儿子的那段话。

  (2)“难为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态度“难为情”这个词同学们想像一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母亲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面对贵夫人又难以开口)

  (3)她换回二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

  6、第三天上午,当轮船快接近北海道时,夫妻俩出现在夫人的卧舱时,为什么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了呢?(指名说说)(因为当轮船一靠岸,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孩子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7、请男同学们读读父亲要回女儿的那段话。

  (1)“抽泣”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他们要回女儿的理由是什么?

  (3)“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从这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虽然把孩子送给别人,会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也会减轻家庭压力,但在两者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实在爱自己的孩子,无法舍弃任何一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苦点也是快乐的)

  (4)再次读读,休会父母当时的心情。

  8、夫妻俩送了三次孩子,但三次又反悔了,同学们,对这俩夫妻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送孩子那是生活迫于无奈,他们反悔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结合板书:送 ——--悔 无奈———爱

  9、师总结:是呀,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10、评价贵夫人。

  ① 两夫妻三番五次的要回儿子,那么贵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每次夫妻俩换孩子的不同态度。(愉快地答应—— 只好同意——流下同情的泪水)

  ②本来贵夫人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一次又一次的反悔,贵夫人为什么不但没责怪没有怨恨夫妻俩,而且还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并帮助了他们呢?我们齐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名回答。 是呀,尽管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渴望能收养他们的孩子,可她被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感动了,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承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从这件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贵夫人有颗怎样的心呢?(善良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细心的呵护中成长,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学会感恩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几句话吧!

  六、总结。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但要能体会父母的这份心,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你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这一堂课吧!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它就是——“爸爸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爸爸的手粗了,他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面对爸爸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爸爸妈妈殷切的心愿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只能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父母心

  送-————悔

  无奈————爱

  反思

  《父母心》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教学设计是我的教学过程的实录,课结束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对整体设计的反思

  这份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能针对当今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体谅父母的现状,通过故事《一袋父母心》引导学生进入父母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揣摩课文中父母的心理体会父母的不易,通过续写表达学生的愿望,通过观察日记《懂你》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的爱心和深切的期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既是教书,也是育人。

  在这份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如导入中的复述故事为后面的复述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示范,导学过程中的每个问题也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现与探究。教师的话无需多说,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感到什么困难,并能在发现与探究中找到自信,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

  备课时,有好多相关的故事都涌上心头,因为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可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其他故事只得不了了之。这或许是我的一大遗憾吧。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分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引入情境——整体感知——探究情节特点——体会语言风格——拓展延伸,不难看出,这个过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先学到的东西为基点,步步为营,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既注重思维训练,又注重语言表述。从细节体现教学理念,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进步的赏识者,而教师的引导和赏识正好又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课本为纲,又不局限于课本,将语文学习于生活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顺利地达到了。

  另外,教学目标的出示我一直不赞成详尽地展示,很多时候,这会使不少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套用教师提出的目标中的语言来答,无形中减少了思维过程。

  三、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的反思

  在这堂课的'组织中,导入和导学过程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环节,省时高效。多年的教学,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可以做学生的老师,学生也可以做学生的学生,课堂上人人都可以是老师,谁都不必怕说错,“欢迎出错”是我上课常说的话,因为“错了我们大家都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不断地纠错中实现了飞跃,学生的回答偏题率也越来越低。

  因此,我对我的教学策略充满自信,至于我的学生,我更是相信,他们个个都是高情商的天才!

《父母心》教案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

  难点

  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

  教学难点

  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良苦用心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知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归纳。

  (1)穷人:有三个孩子(衣裳污渍斑斑)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外谋生

  (2)富人:衣着华丽富翁(没有孩子)

  (3)富人想抱养穷人的孩子。

  三、感悟父母心

  1.指名读课文第7-17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穷孩子父母神情的语句。

  (2)穷人给富人孩子了吗?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

  4.全班交流、汇报。

  (1)文中描写穷孩子父母神情的语句有:流着眼睛离开→难为情→放声大哭→抽泣

  (2)先给大儿子→继承家业(要回)

  再给二儿子→像奶奶(要回)

  再给小女儿→舍不得(要回)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点苦也是快乐的)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习、拓展延伸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夫妻俩生活那么困难,送一个孩子给富人家,不正好减轻他们的.负担吗?可夫妻俩开始答应,后来为

  ←么不愿意呢?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课件播放文中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人,你愿意父母把自己送给富人家吗?为什么?

  (学生联系实际,自由畅谈)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父母心》教案3

  一、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会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三、班会程序:

  1、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2、根据课前统计情况,

  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师: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师: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学生发言)

  师: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五、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事例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六、从自身找原因

  师: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学生发言)

  七、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

  八、与父母交流

  师:我们要应和父母多一点交流。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学生发言)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九、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八、布置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父母心》教案4

  一、班会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逃避家长、怨恨家长甚至逃避家庭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孩子对老师的帮助、教育很不耐烦,情绪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怨天尤人、颓废消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抱怨,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名运太不公平。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因为家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是组成国家的最小单位。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小是家,大是国。所以先贤梁启超先生说“忠孝仁德,人格之要件也。孝于亲,忠于国,皆报恩之大义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先让他们认识父母,了解父母,“孝于亲”;在此基础上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忠于国”。这是符合人成长过程的认识规律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主题班会的召开,无论对学生现阶段的成长,还是漫漫的人生之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班会目的

  此次班会要求学生先采访父母,再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就是在父母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父母完成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孩子在成长中变得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他们理解父母的爱心、苦心和用心上,从而对父母感恩戴德。这种感恩会由小到大蔓延开来,当孩子们感谢他们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并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在感恩成长的快乐和收获。愿

  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任务;愿孩子们在我们共同教育下健康成长。

  三、班会准备

  1.提前两周布置学生排练情景剧《家有儿女》。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3.提前一周布置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主题,自己设计题目采访父母。

  4.提前布置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5.收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6.收集歌曲《母亲》《父亲》《天下父母心》《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

  7.印制家长邀请函,请家长参加班会活动。准备DV记录下班会全过程。

  四、班会流程

  才艺表演

  1.情景剧《家有儿女》;

  2.配乐诗朗诵《感恩》。

  心灵对话

  1.抛砖引玉

  【引语】上一周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大家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主题,自己设计题目采访父母。采访完毕,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发现自己那么不懂事,那么固执,那么地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地不应该——首先,请听一位同学对父母的心声。

  请一位学生上台朗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2.共诉衷肠

  【引语】说到感恩父母,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道德传统。“百行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感受这个美好世界的机会,无疑是我们最大的恩人。而且父母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所费的心思和操劳,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牢记在心。今天我们就借助这节主题班会给大家一个倾诉衷肠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把“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读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对孩子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背景音乐《懂你》。

  3.家长心声

  【引语】在听完孩子们的信后,此时此刻,相信所有的家长内心均是百感交集,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跟自己的孩子说。下面就请家长代表发言。

  家长代表读《写给我亲爱的儿子(女儿)》。

  背景音乐《天下父母心》。

  4.教师小结

  羔羊知跪乳,乌鸦晓反哺,中华儿女孝父母。今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成长岁月中父母为我们撑起的那一片天空,听到、读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相信,感动,此时此刻已经洋溢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心间。请记得这一刻你们心中的感动,好好呵护你心底那一个柔软的角落——亲情的.可贵需要我们和父母共同的爱来浇灌,才能盛开出美丽的花朵。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三、爱心作业

  1.全班声情并茂齐诵《弟子规》“入则孝”篇;

  2.部分孩子朗读自己的爱心作业,教师小结。

  四、教师寄语

  在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听着孩子一声声“对不起”;看着孩子那满含爱意面庞,感受着孩子的快速成长,我看到许多母亲泪水涟涟,许多父亲红了双眼。我的心灵也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多可爱的爱子啊!父母的爱心、苦心、用心感动了孩子。他们自问:父母给了我无数的恩德,我怎样报答呢?他们知道“滴水之恩”尚需“涌泉相报”,何况父母的恩德无限呢?思来想去,只有用自己的纯真,追求上进的精神才是最好的回报:不说大话,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添麻烦……多么朴实纯洁的话语啊。我提议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时时重温今天的心灵对话,让我们时时重温今天的感动时刻吧!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大声朗诵:

  当感恩成了习惯,我的心中就充满责任感!

  当感恩成了习惯,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当感恩成了习惯,我就成为了一个大写的人!

  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

  五、齐唱《感恩的心》,班会结束。

《父母心》教案4篇(父母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9篇 感恩父母班会的心得体会

孝敬父母心得体会7篇(有关孝敬父母的心得体会)

感恩父母心得3篇 感恩父母 心得

假期实践报告父母心得3篇 假期的实践报告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怎么写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范文5篇(感恩父母心得体会范文怎么写)

感恩父母心得范文7篇(感恩父母的心得感悟)

感恩父母心学生作文3篇(《感恩父母》作文)

浅谈感恩父母心得体会2篇 感恩父母总结心得体会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3篇 学会感恩父母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