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3篇 教资高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2-07-18 17:41:1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3篇 教资高中美术教案,供大家赏析。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3篇 教资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1

  一、说教材

  《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

  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夸张。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别之处。

  (二)分析怪异

  在学生感受了意象艺术的“怪异”后,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师生共同探讨出艺术家表达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从而引出意象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将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呐喊》,并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两个理解的切入点。故此我分别展示两组作品,首先通过分析朱耷《鹌鹑图》中的眼睛理解艺术家是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运用比较法的方式寻找差异,进而总结归纳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到“我”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对意象的“真实性”产生了认同和共鸣。

  环节三: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四:总结回顾,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意象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园林建筑:

  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3篇 教资高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英语教案设计模板共3篇 英语高中教案模板范文

功高中教学设计共3篇 高中教案

高中体操体育教案模板共3篇(体育课高中教案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高中美术老师教案(5篇合集)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