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教学设计共13篇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7 09:38:19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钱教学设计共13篇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钱教学设计共13篇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钱教学设计共1

  篇1: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集备定稿

  第一 周星期共 1课时 第 1课时年 月日 篇2:需要多少钱 教学设计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班班通”设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 50×3 60×5 5000×2 200×4 500×3 600×5 500×2 23+23 34+34 42+42 31+31

  二、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个游泳圈12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2.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12×3=

  3、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讨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方法一: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方法二: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 方法三: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球是10×3=30(元),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2×3=6(元),一共要30+6=36 方法四:可以把12看成4×3,这样12×3可以变成4×9=36(元)方法五:12×3=6×2×3=6×(2×3)=6×6=36(元)

  方法六:学具操作

  4、扩展:如果一个游泳圈120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20×3= 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

  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

  重点讨论两部分积的得出与求和

  5、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5×3= 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 15+15+15=45(元) 10×3=30(元),5×3=15(元),15+30=45(元)

  6、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买了2卷胶卷,每卷18元,每卷36张。

  小玲买了3卷胶卷,每卷13元,每卷24张。

  1、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同样多)、 36×2=72(张) 24×3=72(张)

  2、谁买的胶卷合算? 18×2=36(元) 13×3=39(元)

  36小于39 (每卷36张的胶卷合算)

  四、作业。

  书上第5页的第1题。

  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a、12+12+12=36(元) b、12×3=36(元)

  10×3=30 2×3=6 30+6=36 1×3=3 2×3=6 12×3=36 买3个球要多少钱? a、15+15+15=45(元) b、15×3=45(元)

  10×3=30 5×3=15 30+15=45 1×3=3 5×3=15 12×3=45 教学反思:

  1.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我原来认为学生可能会结合教材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可没想到,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告诉大家可先存入“问题银行”,在适当的时候探索解决。

  2.在探索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旨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面还不够广,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讲稿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来自小屯水泥厂小学的王卫,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是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具学具,有口算题卡、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我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四、小结

  一、复习导入

  在开课伊始的这个环节,我选择用口算题卡,出示一些口算题,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口算,目的是复习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下面是重要的第二个环节

  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首先,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分析数学信

  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杂乱无章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学生可能会说: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也可能说: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对于第二种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通过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买3个球多少元?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部分教学的目的是:组织学生交流每种算法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首先出示这样一个基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目的在于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接下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先独立解决第一小题,然后组织交流 。第二小题,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此处,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有了前面的基础,又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一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小结,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需要多少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各位老师。

钱教学设计共2

  (粤教版)《钱》教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思路 1. 走进文本

  (1) 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 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走出文本

  (1) 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 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 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 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着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轲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

  三、走进文本

  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 1. 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 (5)“方便”了什么? (贸易) (6)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纸币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电子货币以物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 板书:

  外在形态变化:

  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经济学脉络: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小结:

  《钱》的行文相当巧妙。

  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

  2. 问题探究

  目标设定:解读重点难点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检索文章信息,概括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钱”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思路点拨:

  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

  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钱”推动历史发展?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 自然段7: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 自然段9: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

  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概括归纳:

  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

  ▲“钱”的负面作用?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 自然段14: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 “泡沫”。

  (2) 自然段15: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3) 自然段15: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概括归纳: 负面作用:

  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

  三、走出文本

  目标设定:批判性地探讨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反观自己的价值系统 能力训练: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一: 钱与个人

  文本:“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1.带来了怎样的变异?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

  如何理解“必要的制度来规范”,请举例说明。除了“制度规范”外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也请举例说明。

  问题二: 钱与社会发展 文本:“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 作者:作者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问题:我们国家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它就存在在你的生活里,你是否感受到了呢?举例说明

  四、表达与交流

  请你根据今天讨论,用一句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出你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小结:

  生活在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广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等的相关话题,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同学们遇到有关“钱”的困惑时,今天同学们所写的话,可以成为大家找到出口的明灯。

  同时在走进经济这个模块中,我们还会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众多的讨论,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钱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广阔的视野; 2.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3.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2.难点: 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商贾gǔ云集(像云一样聚集了许多商人) 积弱(长期衰弱) 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脉mài络(比喻条理和头绪)

  兑duì付(兑现、兑换) 贬值(这里指单位货币中的含金量降低) 本位(这里指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 应运而生(顺应时机而产生) 双赢(双方都得到赢利) 毋wú庸置疑(无须怀疑)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脸色就变了) 独领风骚(独自领先) 豆腐渣工程(因腐败而造成质量低劣的工程)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为什么?

  ——议论性散文。比起议论文,内容上要散一些。

  2、本课关注了“钱”的什么的方面的问题?“钱”还有别的方面的问题吗?作者限定问题的范围有什么好处?

  ——钱的“经济学脉络”。有,比如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作者限定问题的范围,可使说明的问题集中,不至于太散。

  3、“经济学脉络”的含意:

  ——“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的总称。脉络,比喻条理和头绪。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是指从经济学的层面探讨钱的发展情况。

  4、全文的议论中心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第二自然段。

  (三)重点研讨

  1、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到,“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请梳理出本文的“经济学脉络”。(练习二。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或词语连成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法。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

  2、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提出议论的中心——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①摘录归纳法

  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②分层归纳法。

  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②分层归纳法。

  1、总启下文。③归纳中心法。

  2、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③归纳中心法。

  3、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双赢”。③归纳中心法。

  4、“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拥有了大部分钱。③归纳中心法。

  5、举例说明现代“钱”灾。③归纳中心法。

  6、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提高“国家增长能力”。①摘录归纳法

  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③归纳中心法。 ——

  3、本文总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提出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问题)── 分析问题(“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

  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

  2、课文为什么说“‘钱’变成‘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表面上轻了,是指物理重量轻了;实际上重了,是指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

  (四)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探讨了钱的“经济学脉络”,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学习第2页《活动指引》,做好活动准备。

钱教学设计共3

  ?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5、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法:质疑、引导、启发 学法:自学、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5分)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道有趣的选择题,(出示课件,上面分别写着“A——生命”“B——尊严”“C——金钱”“D——自由”)那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请陈述理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为了“金钱”却舍弃了“生命”,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共同学习《吾腰千钱》(出示课题)

  2、读课题、解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解题:“吾腰千钱”—— “我腰上带着上千个铜钱”。

  二、出示目标:(2分)

  ?、借助译文,理解文言文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和动作,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3、理解寓言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三、初读。(4分)

  1、简介作者。

  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谁写的吗?大家了解他吗?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出示课件,简介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3、好了,同学们都会读吗?能读准字音吗?我来检查一下你们读的效果。(出示课件,给汉字注拼音)

  4、检测词义预习情况。

  5、齐读文言文。

  四、指导朗读。(5分)

  1、师范读课文,(出示课件,带有图片的课文)学生评价。

  2、师读文言文,学生读现代文。(出示课件,原文)

  3、我想让我们班的女生读文言文,男生读现代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4、同桌之间互对读文。

  5、好了!下面我们玩一个互动游戏。有我先开始,我说一句古文,我指名让同学回答。等你回答对以后,你再说一句古文或现代文指名让别的同学回答,回答不对的可以找人帮忙,记住吗?好了!开始!)

  ?、同学们文言文和现代文都读了,下面老师想出示几个字来让同学们来理解一下好吗?(出示课件,单个字,指名学生理解字意)

  7、通过对古代字和现代语言的对译你们发现了什么?(古文的一个字就相当于现代文中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这就是我国古代文字的精炼之处呀)

  8、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擅长游泳的人,要钱不要命,以至于溺水而死)

  过渡:一个擅长游泳的人最后却溺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五、理解课文:(15分)

  过渡:一个擅长游泳的人最后却溺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文言文,用“——”画出“溺水者”的语言和动作,想一想溺水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画出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并想想同伴的心情怎样?

  3、这则寓言讽刺了哪一类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后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1、(1)溺水者语言描写: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出示课件,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齐读这句话。师:腰上可是缠着千枚铜钱,那分量可不轻。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译文。 (2) 找出描写动作的句子:

  ① 不应,摇其首。 ②又摇其首,遂溺死。 ② (出示句子)齐读这两句话。

  “摇”。在文中出现两次。溺水者两次摇头,心里会怎么想呢?(让生自由畅谈溺水者两次摇头的心里变化。) (3)你觉得溺水者是个怎样的人?

  (他十分贪婪和愚蠢,在生命垂危之时都那么固执,真是要钱不要命。)

  ?、(1)同伴语言:

  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② “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出示课件: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② “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2)指导朗读。

  句① 师指导读:“当他拼命划水,却游得很慢时,同伴心中是多么疑句②师指导读:“当他喘着粗气说因腰有千钱而落后时,同伴是多么句③师指导读:“当他还在水里挣扎时,已经上岸的同伴更是心急如(3)你认为此时他的同伴的心情怎么样? ( 焦急 ,关切) (4)文中的主人公是溺水者,那为什么要写他的同伴呢?

  (用同伴来衬托出溺水者的愚蠢、贪婪、固执、要钱不要命。)

  3、分角色朗读。

  过渡: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再从对话中体会人物性格。

  (1)指名朗读。(师:谁来扮演溺水者? 谁来扮演同伴? 谁来读叙述部分?)

  (2)分男女生朗读。(男生读“溺水者”的话,女生读同伴的话,请一生读叙述部分。)

  (3)男女生交换读。

  师评:我从大家的朗读声中听出了同伴的关切与焦急,溺水者的贪婪与固执。

  4、这则寓言讽刺了哪一类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爱钱甚于生命的人。告诉人们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看得重于生命的人,必将会为钱财所害的道理或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惑呀,读。”来一起读。“同伴心中是多么奇怪呀,再读。” 着急呀,齐读。” “同伴是多么焦急呀,再读。” 焚,齐读。”“同伴忍不住质责他,再读。”

  ?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3分)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和《吾腰千钱》类似的事例?说说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吧!

  2、师小结:是呀,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一个懂得人生价值的人,绝不会把金钱作为首选目标。要知道,生命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珍惜世界上那些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吧!

  七、课堂检测:(6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2)有顷益怠。

  2、造句。

  钱能买到( ),但买不到( )。

  3、填空:

  《吾腰千钱》一文作者是( )代的( ) 。这则寓言讽刺了( )的人,告诉人们( )的道理。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吾腰千钱》读后感。 板书设计:

  (唐)柳宗元

  贪婪

  金钱 生命

  愚蠢 (舍) (要)

  教后札记:

  吾腰千钱

  ?学习本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前预习充分,课堂上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理解文言文内容,并体会到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此外,通过感情朗读,说话练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要珍爱生命。

钱教学设计共4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 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课前准备:带有表格和点子图的题卡

  教学过程 :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复习

  50×7=

  600×6=

  9×80= 7×900=

  70×8=

  500×9= 80×4=

  7×400=

  30×5= 2.计算12×2=

  ,并说一说计算方法.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师:暑假的一天,同学们准备到海滨游泳场去游泳,他们先来到了海滨游泳场的游泳用品销售处,选购一些游泳用品,这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

  2.引出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请学生全面地说出画面上提供的数学信息。(有3个同学在买游泳用品,泳衣每件28元,泳裤每条13元,泳帽每顶9元,泳圈每个12元,皮球每个18元,泳镜每个16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所提问题中选出: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课件出示) 师:要求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出算式呢?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3。

  (2)尝试计算。 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独立算出得数。

  (3)集体反馈交流,展示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说说你的想法吧。

  预设

  生1:因为12×3表示3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连加计算,12+12+12=36。

  生2:把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10×3=30,2×3=6,30+6=36。

  三、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1.理解淘气和笑笑的两种算法。

  (1)课件出示淘气的计算过程。 提问:观察点子图,淘气把12分成了几和几?分别与几相乘?然后是怎么做的?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预设 生1:淘气把12分成了6和6,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两个乘积加起来得36。

  生2:这样算的好处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转化成了表内乘法,比较容易算。

  (2)课件呈现笑笑的算法,请学生独立观察分析。 (3)集体交流。 师:表格中的每个数据都表示什么?她是怎样计算的?这种算法与上面的哪种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 预设 生:笑笑是把12分成10和2,分别与乘数3相乘,然后再把两个乘积30和6加在一起。

  (4)比较淘气和笑笑两种算法的异同点。

  师:淘气和笑笑两种不同的算法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汇报各自的想法。

  师小结:两种算法的共同点都是用拆分法把整体分块求积,再求这些积的总和;不同点是拆分的方法可以等分, 也可以不等分。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问题: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元?请学生自主选择算法,尝试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你选择的是哪种算法呢?把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吧。

  请学生将自己选择的算法展示出来,全班交流理解。 重点展示交流利用分割点子图的各种算法。

  预设

  生1: 2×4=8 8×9=72

  生2: 9×4=36 9×4=36 36+36=72 生3: 10×4=40 8×4=32 40+32=72 生4: 18×2=36 36+36=72

  五、归纳总结,当堂测评

  1.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表达。

  2.即时练习,巩固算法。

  16×4

  24×3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3.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1.完成教材33页1题。

  (1)请学生结合算式,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再算出得数。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33页4题。 请学生先想一想怎样用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再把表格补充完整。

  3.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在以后的计算中熟练应用。

  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 3×6=18 3×6=18 18+18=36 反思: 1.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用直观运算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真实地理解算理,组织学生摆人民币模型,在点子图和表格中进行计算,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心领神会,为学生进行算法运算打好基础。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枯燥的计算往往会令学生感到乏味。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出现此类状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算法,并借助多种手段帮学生理解算理,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钱教学设计共5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三年级 罗煊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学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在组织讨论交流时,要倡导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方法,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学生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9人,学生已使用北师大教材两年,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字典42元、故事书13元。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反思:教学《需要多少钱》一课,我结合教材创设了“买泳圈”的情境,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再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钱教学设计共6

  四年级《人 自然 社会》

  第27课

  钱王与杭州

  教学目标:

  1、了解钱王的历史背景以及钱氏三代五王在杭州历史上的影响,感受钱王对杭州繁荣和兴盛所作的贡献。

  2、培养学生对历史名人的崇敬之心,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钱王射潮”雕塑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一位勇猛的壮士,骑着一匹飞奔的烈马,搭弓拉弦,冲入浪癫,势不可挡??) 你知道他是谁?又在射杀什么吗?

  (唐朝末年,有个吴越王叫做钱鏐的,勇猛无比,人称“钱王”。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各种事情都感到好办,就是钱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为刚刚要修好,潮水一天一夜来两次,就把人们修筑的堤坝冲毁了。钱王得知此事,就领着一万精兵,英勇射杀驾驭潮水的潮神,结果,把潮神射得不敢向前,只好弯弯曲曲地拐了方向,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当然是一个神奇的传说而已,但在杭州的历史上,钱王是确实存在的。那它的历史真相是究竟怎么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人 自然 社会》第27课。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钱王与杭州”到底有什么不解之缘。

  二、走进文本,了解“钱王”与杭州的关系。

  1、出示学习探究表格一。

  2、分组学习探究“钱王与杭州”的内容。

  3、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汇报探究结果。

  (1) 解说(博物馆解说员):钱王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吴越国的地理位置。

  结合吴越国的形势图,说一说吴越国的版图包括现今的哪些省市。

  预设解说词:钱王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在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又处于割据分王的特殊历史阶段。钱王所在的吴越国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一个王国。最后,吴越国归附于宋王朝。

  吴越国的位置是在东南沿海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大部、和江苏、福建小部分。

  (2) 自我介绍(吴越王钱鏐):钱王是谁以及五个人的简单关系。

  预设自我介绍词:我是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鏐,我的王朝历经我钱氏家族祖孙三代,先后有五个王执政。除了我,还有我的儿子钱元瓘和三个孙子钱佐、钱倧和钱俶。最后,我的孙子钱俶遵循祖训,归附大宋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3) 讲故事(故事大王):“海龙王”钱鏐的故事。

  (4) 导游词(优秀导游员):领着大家游古迹。

  预设导游词:

  教师结合每组学生的汇报,给学生提供相关图片资料。

  4、小结。

  5、对于钱王与杭州的历史,你觉得还有哪里值得探究的?

  学生回答,简单记录。

  三、走出文本,了解杭州历史上的名人。

  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名人为杭州的发展作过贡献吗? 回顾前面学过的白居易、苏东坡,还有后面的岳飞??

  四、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

  杭州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可以深入探究。

  在我们的家乡台州的历史上,也有不少人为我们的家乡的安宁和繁荣做过自己的贡献。如:(课件出示一些台州、温岭的历史人物) 你想探究一番吗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任务。

  讨论探究方法:出示探究表格。 分组讨论探究内容。

钱教学设计共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学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在组织讨论交流时,要倡导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方法,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学生分析:城区学生相对农村学生来说,素质较好。此次执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学生50人,学生已使用北师大教材两年,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字典42元、故事书13元 。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反思:教学《需要多少钱》一课,我结合教材创设了“买泳圈”的情境,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再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钱教学设计共8

  篇1:《钱》教学设计

  《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根据“钱”的外在形态,能梳理“经济学的脉络”。 2.抓住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认识钱与经济的关系,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1、通过默读,让学生读文了解文意。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钱”有什么作用?

  2、“钱”在外在形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二、新课导入:用视频展示了货币的一组图,际入钱的话题。

  三、课堂导学:

  1、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第二段“从钱的角度,探究一下其中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补充:“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含义---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用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2、“钱”是什么?

  明确:“是一种作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簿纸--纸币。”] 板书: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4、你能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一下“经济学的脉络”吗? ----学生讨论研究 [明确:(1)区域经济的渗透,比较公平的等价交易。

  (2)近1000年内人类为了追求和占有展开的征服和掠夺,使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而全球化。

  (3)今天“互利双赢“的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活动。]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写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请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点拨引导查找相关文段信息:(1)第7自然段:人们才“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2)第9自然段: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板书:“钱”推动社会发展的体现: *促进全球的交往

  *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 *催生银行的产生 *带来利益

  *推动历史的发展

  3、但“钱”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它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请问这些负面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点拨引导查找相关文段信息:见(1)第14自然段: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2)第15自然

  段: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3)第15自然段: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 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就不贵。] 板书:“钱”带来的负面作用:*制造泡沫经济 *严重打击经济 *使社会倒退

  #插播视频文字补充资料:{中心内容:(1)“房地产泡沫重创日本经济,10年后负面影响依然在”(2)东南亚危机(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

  4、讨论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引导学生明确要点:

  (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要素”

  (2)加快“钱”的符号化和电子化

  (3)避免“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

  (4)扩大国内经济市场的容量,保证经济发展的后劲

  (5)注意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以必要的制度规范经济活动。

  五、能力培训[即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训]:

  师问:就现今这个社会现实来说,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呢?

  生讨论:

  讨论回答后,师归纳结果:

  (1)道德抑制: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我们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去赚钱。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经济活动中要讲究诚信,不炒作、不欺诈---这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自律。

  (2)法律约束:经济全球化传经将金融灾难全球化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加强全球的经济立法---从社会角度加以抑制。

  六、表达与交流: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所学内容和讨论,用一句较为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自己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七、总结本节课内容。

  1、本文有关内容。

  2、老师叮咛:“同学们,生活在21世纪,尤其是生活在广东省这个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今后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经常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相关话题的。同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一旦碰到与“钱”字相关的困惑时,请大家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吧!

  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篇2:《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教学理念:

  本节的设计,我主要秉承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高一学生对于如何认识对待金钱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初步的认识,但这种体验和认识是欠完整的,甚至是偏颇的,学生中存在着乱花钱的现象,部分人有拜金主义倾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货币的本质,职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论依据。 ●学习心理:直观性的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为使思想教育作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本节课采用大量的直观性材料。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教师要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采取讨论、合作、辩论等形式的授课,学生乐于接受,能较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了解商品价格与价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而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理智的花钱、理性的消费,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升华。

  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二)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材料、参与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各种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正确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难点:对待金钱为什么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 ◎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辩论法、典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收集资料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在分析课标、学情、教材和批阅学生学案的基础上,我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以下环节:

  一、导入新课——众说纷纭话“金钱”

  二、体验探究——由点到面究“金钱”

  三、拓展延伸

  五、当堂效果检测

  六、课后作业

  具体设计如下:

  (一)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众说纷纭话“金钱”

  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

  今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哲学家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史学家:“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任。“

  ——金钱是什么?

  ——是魔鬼?是天使?

  (二)教学环节二:体验探究——由点到面究“金钱”

  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探究问题: 主题一:金钱是什么?

  把学生分成古人组、现代人组、名人组、故事组,各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分别从各自角度说明什么是金钱。

  教师归纳: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主题二:金钱的作用

  辩论:(正方)金钱是万能的。(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双方准备完毕后由教师组织。准备过程中教师应作适当指导,以保证过程的精彩、激烈。

  教师归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金钱能做很多事情,但它不是无所不能的。

  主题三:取之有道

  材料一:“表哥”杨达才最新消息:记者从省纪委了解到,鉴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 2 调查表明,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纪律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经省委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对调查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省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

  材料二:莫言简介:(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折合人民币750万元。

  设问一:材料一中杨达才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钱财的?后果是什么?

  设问二:材料二中莫言是因为什么获得巨额奖金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归纳: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绝没有好下场。

  主题四:用之有度

  活动:假如你(学生)有一百万,你想怎么使用?(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找出典型展示,并加以点评)

  教师归纳: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教师引导: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教学环节三:拓展与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对照正确的金钱观,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那些行为不符合正确的金钱观的要求,今后你打算如何规范你的行为。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即时点评(略)

  设计意图:人要进步,就必须有反思,通过对于正确金钱观的学习,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行为,以达提升思想觉悟,矫正日常行为的目的,这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之一。

  ◆具体做法: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生成板书。(具体如下)

  (五)教学环节五:当堂效果检测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做适量且有一定思维含量、涉及本节重点知识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六)教学环节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题为《我谈金钱观》的小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3 篇3:钱该怎样花 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

  钱

  该

  怎

  样

  花

  》

  教学设计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魏 静

  教案《钱该怎样花》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魏 静 教学目标

  1.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2.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能够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建议表;学生准备研究本。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零用钱吗?你们都是怎么安排的?是呀,钱在自己手里,我们当然可以自由地安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引入:

  师: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抽生回答。)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看看片中这四位同学他们最想要什么?播放视频

  (一)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可是我们的钱总是有限的,该怎样来安排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钱该怎样花。(板书:钱该怎样花)

  活动一:钱该怎样花

  1、师:同学们,你们最想要的东西家长会同意给你们买吗?那你们猜猜短片当中的这几位同学他们的要求家长会同意吗?

  学生竞猜之后播放视频

  (二),揭晓答案。(有三个同意,一个不同意)

  师:看来,我们想要的不一定就是能要的。(板书:想要≠能要)

  短片中的家长为什么有的同意,有的又不同意孩子的要求呢?请同学们再看看大屏幕,仔细听听家长们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

  (二)

  再出示四幅图的定格画面,全班交流:家长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要求?

  情景1:强强看到同学有一双溜冰鞋,自己也想买一双,可妈妈说太贵了,不同意购买。得出结论:家庭条件是否允许。

  情景2:电视机旁,小胖墩在沙发上说:“妈妈,你看电视里的糖多诱人呀,您就给我买一袋儿吧!”妈妈不同意。得出结论:零食吃多了有害健康。

  情景3:玲玲的铅笔坏了,去找爸爸给她买一支新的铅笔,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得出结论:是否学习必需品。

  情景4:同学买了一套名牌运动服,红红看见了,也想要一套,可是妈妈却不给她买。得出结论:不要盲目攀比。

  2.分组讨论。师:看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钱该怎样花一定有了一些新的启示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讨论:以后你在自己花钱或是向父母提出花钱要求的时候,应该想到些什么呢?

  老师提出讨论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时,一人当主持人,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最后的汇报,成员们轮流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条件允许的、对身体有利的、不攀比、不浪费、要节约。教师对之前板书和梳理的几条进行小结。所以,我们花钱时还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板书:学会选择 学会放弃)

  活动二:反思自我导行

  过渡:看来,花钱的学问可真大,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什么行为呢?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互动游戏,请同学们来当评委,评评这些情况是节约还是浪费?为什么?(出示幻灯)让学生以做手势来判断节约还是浪费。

  情景一:新世纪百货的服装正在促销,好多人都抢着去买,我也去买一件。 评判结果:浪费。原因:别人买我不一定需要,再说买多了,放在家里其实是一种浪费。

  情景二:冰箱里已经有很多蔬菜了,可是遇到超市蔬菜大减价,一位阿姨又买了好大一篮子,此时冰箱里已经放不下了。

  评判结果:浪费。原因:蔬菜虽然很便宜,但是家里的冰箱里还有很多,买多了放在冰箱里,不仅吃不完,而且时间长了,吃了不新鲜的蔬菜对身体不利,这样做不但不是一种节约反而是一种浪费。

  情景三:爷爷生病了,要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家里人让爷爷打车去,爷爷却坚持坐公共汽车。

  评判结果:不算浪费,但要符合实际情况。原因:可以打车去,但是如果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可以灵活处理。

  活动三:制定花钱计划

  师:今天我们对钱该怎样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老师要来出道题目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你想怎样安排这笔钱?让学生做一个花钱计划,再小组交流,说一说理由,评一评同学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对于钱该怎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这些钱不仅要支付家庭的必要开支,还要支付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作为家庭的消费者要学会为家庭减轻负担,在花钱时提醒自己:是否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考虑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否在盲目攀比等,把想要的、能要的、该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有选择,有放弃,只要合理消费,符合实际,(出示幻灯片)就能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篇4:《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设 计 者】新密市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 尚丽娜

  【教 材】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50页

  【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纷纷进走小康生活,家庭的富裕,也让小学生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小学生从口袋中掏钱,少则5元,多则10元、20元,甚至50元、100元??俨然是一个校园 “大款”。他们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急切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以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花零用钱,会使还没有正确花钱观的孩子,进入一个乱花钱的怪圈,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品德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铺桥搭路。《钱该怎样花》一文是《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教材通过图片、话题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要合理支出,从而体会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

  【学情分析】

  现在小学生普遍比较有钱,一个星期零用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零用钱使用也五花八门: 有的主要用于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有的则主要用于买零食、买玩具,而且目前市场上小孩子常吃的零食进货渠道及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而玩具市场更是挖空心思,迎合小学生好奇等心量特点,制造一些整人、恐怖之类的玩具,如??,有的则会用零花钱买游戏充值卡??而这一切正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零用钱使用监管松驰不一。有些家长能用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有些家长却有放任的态度。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学生具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目标确立意图: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课前调查,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

  2、学会节约,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家庭成员所需的调查表。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填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父母想要的东西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得马上能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自己家里的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不能肆意挥霍,那究竟怎样花钱才算合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师板书课题《钱该怎样花》)

  二、新授

  活动一 交流调查结果

  首先情大家看一些小片断。(课件出示课本50页的图画)

  刚才咱们看到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你和你的家人有想要的东西吗?(有)快拿出你的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1、学生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2、谁愿意到台前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

  过渡: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呢? 活动二我想要的都能要吗

  1、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的调查表,在小组中交流,家庭中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谁的需求没得到满足?为什么?

  2、生展示调查表:谁愿意把你的调查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姐姐想要的自行车得到了满足?而你想要的玩具没得到满足?

  师适时补充:看来姐姐特别需要这辆自行车,而你想要的玩具并不是急需的。(板书:需要)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知道:花钱买东西,首先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才去买它,不需要它,就不花钱去买,对于家庭中急需的东西还可以先得到满足。

  生根据图说:家里很穷,不该买这辆跑车。

  师根据生说的适当补充。

  5、小结:看来,只有在既需要,家庭条件又允许时(板书:允许时)才可以花钱去买。(板书: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并与家人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初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和必要的生活开支,使学生懂得根据自己家的经济状况,对个人的实际需求有所选择和进行必要的放弃。] b、情景再现明理

  师:通过上面交流,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特别想要的东西,可爸爸妈妈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们来帮助来分析一下。(实物投影出示课本51页3幅图)

  1、大家可任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2、谁愿意先来说一说?(根据51页3幅图的内容逐个汇报。图1:条件不允许;图2:对身体不好;图3:规范行为,不能盲目攀比。)

  3、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分析,我想这三个小朋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现实,我代表他们谢谢你,那如果你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实物投影出示:a、家中有了很多玩具汽车,但是孩子到了超市看见新型玩具汽车还要求妈妈给买,这时妈妈??b、看见大人都是用手机,作为小学生他也要求爸爸给他买一部手机,这时爸爸??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直接回答。(a、买:可以继续培养他对汽车的兴趣,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不买:已经有了很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贪玩。b、不买:不适合他的年龄使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角

  色做榜样,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c、自我反省,体谅亲情。

  师:大家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花钱买东西要考虑真是需要和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以及所卖的东西是否对我的健康等很多因素。所以当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时,我们就要有所放弃。以前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再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家长没有同意,那时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又想对爸爸妈妈想说什么呢?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赛一赛 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

  过渡: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钱什么时候该花,什么时候不该花,下面给大家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花钱方案,作个聪明的消费者。 1.说明:小强的学校要组织去秋游,车费、门票钱都已交过,妈妈又给了他20元零花钱,可他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你们来为他出谋划策吧。同桌两人一组,商量好后共同填写购物计划,价钱可根据你平时买东西时的价钱来定,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合理。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填写购物单。 3.学生展示设计方案。

  教师适时引导和追问:为什么你们要花钱买这些东西呢?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花钱方案怎么样?好在哪?

  4.小结:我们要买的东西都是秋游时需要的,而且没有超出20元零花钱,看来大家设计的花钱方案都比较合理。 [通过设计“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的活动,设置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合理、节约地用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活动四:找一找 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做法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们一样会花钱呢?

  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不会花钱的人。

  2、谁来说说他们的钱该花吗?(可见出示教材53页的去情景)

  (1)冰箱里推满了菜,还不断从市场买便宜的青菜。(条件允许,但不需要这么多的菜,钱不该花。)

  (2)坐车看病还是打车去医院??

  师适时说明:如果病情很轻,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也可以;如果病情很重的话,最好还是打车去医院,虽然多花点钱,但能省去路上等车的时间,能快速到达医院看病。

  追问:如果去医院看病要花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

  明确:当涉及到人的生命时,不管家里条件是否允许,也得花钱看病,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该花的钱不能省。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曾有一句名言。出示名言,生齐读:

  该花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 [这种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己或身边的人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现象,提高认识,内化道德,指导行为。]

  三、课堂总结

  该花的钱必须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只要大家把想要的、该要的和能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你就一定能成为最会花钱的消费者。

  【板书设计】

  钱该怎样花

  需要 条件允许 花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学生通过学习《家庭小帐本》一课已经了解到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于是我结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的例子,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几个问题: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学生很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的例子,谈到自己为了买玩具与父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现在十分后悔,不应该与父母闹别扭。当我提出让学生以20元为花钱的限度,制订一个秋游消费方案时,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制定出既全面、节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这节课中学生领悟了一些道理,达到了教学目标。我觉得以后在教学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篇5:《需要多少钱》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多少钱”的现实情境,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逐步使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2、了解点子图和表格时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工具,会利用点子图或表格探索乘法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

  3、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生答:游泳)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安全,要有大人的陪同??) 同学们说的真对!淘气和笑笑也很喜欢游泳,今天他们和小亮一起去游泳,但是他们忘记带泳具,于是来到了一家商店,准备买一些泳具,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能从图上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举手回答。师引导语言,大家仔细听,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二、互动探究

  1、他们的水性都不大好,为了安全,你觉得他们最需要买什么?(泳圈) 那3个小朋友就需要买(3)个泳圈,他们需要付多少钱?(板书),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请把你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列式的?

  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方法的?

  法一:3个12相加;

  法二:把12拆成10和2,那12乘3就变成10乘3和2乘3,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法三:?? 笑笑是这么表示的,(表格)你能看懂吗?

  学生解释表格方法。

  淘气说他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12×3在点子图里可以表示为3行12列,通过把图分成两部分,就把它分成两个我们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诀,再把它加起来。)

  那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请你在纸上画出一种,要写清楚你是把它分成了什么乘法口诀。

  画好后展示

  “好的,看来解决这道问题,可以采用连加、点子图、拆分的办法,同学们真厉害,一起找到了三种办法。那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好呢,好在哪?谁来说?”

  2、三个小伙伴,他们想要划皮艇,于是又来到了商店,售货员阿姨说:一个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4倍。

  这一下子考倒了他们三个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难倒呢?

  真棒!那老师给你们一分钟,请先列算式,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

  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3、你们对比一下这道算式与上一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后汇报:上一道个位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积不满十,而这一道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满三十,要在十位上加上3个十。

  4、延伸变式(时间原因就算了)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学讨论自己的方法

  2、独立计算,集体汇报

  4、填一填“谁更快完成”

  3、口算比赛,又对又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基本上能达到要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继而选择更优的办法。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的比较好,个别同学计算速度上较慢。主要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展台突然坏了,老师没有具备应有的教学机智,处理好突发事故,造成学生对用点子图来解决问题理解不充分。

钱教学设计共9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设 计 者】新密市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

  尚丽娜

  【教 材】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50页 【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纷纷进走小康生活,家庭的富裕,也让小学生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小学生从口袋中掏钱,少则5元,多则10元、20元,甚至50元、100元??俨然是一个校园 “大款”。他们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急切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以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花零用钱,会使还没有正确花钱观的孩子,进入一个乱花钱的怪圈,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品德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铺桥搭路。《钱该怎样花》一文是《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教材通过图片、话题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要合理支出,从而体会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 【学情分析】

  现在小学生普遍比较有钱,一个星期零用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零用钱使用也五花八门: 有的主要用于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有的则主要用于买零食、买玩具,而且目前市场上小孩子常吃的零食进货渠道及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而玩具市场更是挖空心思,迎合小学生好奇等心量特点,制造一些整人、恐怖之类的玩具,如??,有的则会用零花钱买游戏充值卡??而这一切正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零用钱使用监管松驰不一。有些家长能用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有些家长却有放任的态度。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学生具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目标确立意图: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课前调查,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

  2、学会节约,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家庭成员所需的调查表。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填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父母想要的东西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得马上能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自己家里的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不能肆意挥霍,那究竟怎样花钱才算合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师板书课题《钱该怎样花》)

  二、新授

  活动一

  交流调查结果 首先情大家看一些小片断。(课件出示课本50页的图画)

  刚才咱们看到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你和你的家人有想要的东西吗?(有)快拿出你的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1、学生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2、谁愿意到台前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

  过渡: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呢?

  活动二

  我想要的都能要吗

  1、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的调查表,在小组中交流,家庭中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谁的需求没得到满足?为什么?

  2、生展示调查表:谁愿意把你的调查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姐姐想要的自行车得到了满足?而你想要的玩具没得到满足?

  师适时补充:看来姐姐特别需要这辆自行车,而你想要的玩具并不是急需的。(板书:需要)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知道:花钱买东西,首先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才去买它,不需要它,就不花钱去买,对于家庭中急需的东西还可以先得到满足。

  4、提问:是不是需要的东西就一定能买呢?我们来看一张图(衣着朴素的父子俩在看车展,儿子说,爸爸,咱家买辆跑车吧。

  生根据图说:家里很穷,不该买这辆跑车。

  师根据生说的适当补充。

  5、小结:看来,只有在既需要,家庭条件又允许时(板书:允许时)才可以花钱去买。(板书: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并与家人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初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和必要的生活开支,使学生懂得根据自己家的经济状况,对个人的实际需求有所选择和进行必要的放弃。]

  B、情景再现明理

  师:通过上面交流,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特别想要的东西,可爸爸妈妈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们来帮助来分析一下。(实物投影出示课本51页3幅图)

  1、大家可任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2、谁愿意先来说一说?(根据51页3幅图的内容逐个汇报。图1:条件不允许;图2:对身体不好;图3:规范行为,不能盲目攀比。)

  3、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分析,我想这三个小朋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现实,我代表他们谢谢你,那如果你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实物投影出示:a、家中有了很多玩具汽车,但是孩子到了超市看见新型玩具汽车还要求妈妈给买,这时妈妈……b、看见大人都是用手机,作为小学生他也要求爸爸给他买一部手机,这时爸爸……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直接回答。(a、买:可以继续培养他对汽车的兴趣,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不买:已经有了很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贪玩。B、不买:不适合他的年龄使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角色做榜样,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C、自我反省,体谅亲情。

  师:大家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花钱买东西要考虑真是需要和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以及所卖的东西是否对我的健康等很多因素。所以当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时,我们就要有所放弃。以前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再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家长没有同意,那时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又想对爸爸妈妈想说什么呢?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赛一赛 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

  过渡: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钱什么时候该花,什么时候不该花,下面给大家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花钱方案,作个聪明的消费者。

  1.说明:小强的学校要组织去秋游,车费、门票钱都已交过,妈妈又给了他20元零花钱,可他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你们来为他出谋划策吧。同桌两人一组,商量好后共同填写购物计划,价钱可根据你平时买东西时的价钱来定,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合理。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填写购物单。 3.学生展示设计方案。

  教师适时引导和追问:为什么你们要花钱买这些东西呢?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花钱方案怎么样?好在哪?

  4.小结:我们要买的东西都是秋游时需要的,而且没有超出20元零花钱,看来大家设计的花钱方案都比较合理。

  [通过设计“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的活动,设置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合理、节约地用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活动四:找一找 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做法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们一样会花钱呢?

  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不会花钱的人。

  2、谁来说说他们的钱该花吗?(可见出示教材53页的去情景) (1)冰箱里推满了菜,还不断从市场买便宜的青菜。(条件允许,但不需要这么多的菜,钱不该花。)

  (2)坐车看病还是打车去医院……

  师适时说明:如果病情很轻,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也可以;如果病情很重的话,最好还是打车去医院,虽然多花点钱,但能省去路上等车的时间,能快速到达医院看病。

  追问:如果去医院看病要花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

  明确:当涉及到人的生命时,不管家里条件是否允许,也得花钱看病,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该花的钱不能省。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曾有一句名言。出示名言,生齐读:

  该花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

  [这种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己或身边的人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现象,提高认识,内化道德,指导行为。]

  三、课堂总结

  该花的钱必须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只要大家把想要的、该要的和能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你就一定能成为最会花钱的消费者。 【板书设计】

  钱该怎样花 需要

  条件允许

  花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学生通过学习《家庭小帐本》一课已经了解到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于是我结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的例子,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几个问题: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学生很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的例子,谈到自己为了买玩具与父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现在十分后悔,不应该与父母闹别扭。当我提出让学生以20元为花钱的限度,制订一个秋游消费方案时,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制定出既全面、节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这节课中学生领悟了一些道理,达到了教学目标。我觉得以后在教学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钱教学设计共10

  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们平时都和谁一起生活?谁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妈妈呢?

  2.你平时都帮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3.你们家里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买菜、买水果、买米、、、)对,这就是你们家每个月必须要用的生活费。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会帮家里人做许多家务事。老师也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小刚,他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小刚会想些什么?(生:帮奶奶洗、帮奶奶晒衣服、给奶奶捶背、买台洗衣机、、、)我们来看看小刚是怎么想的?(出示小刚想法,齐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小刚解决买洗衣机的问题吧!(揭示课题,板书:买洗衣机)

  一.谈话交流,激趣引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寻找相关数学信息:

  师:要买洗衣机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请你说

  生:要知道一台洗衣机多少钱?小刚家有多少钱?

  师:能不能都拿去买洗衣机?

  生:不能

  师:还要知道什么信息?

  生:还要知道他家每月的生活费。

  2.梳理信息,发现问题:

  (一)梳理信息.

  师:看来要买一台洗衣机需要的数学信息还真不少:

  【师边讲解边出示信息:(1)、根据奶奶家的实际情况,奶奶决定买一台价值620的洗衣机。(2)、奶奶年纪大了,挣不了什么钱,还好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每月都寄钱回来。(3)、根据了解奶奶每月的生活费是750元。】

  (二)发现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我们收集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爸爸、妈妈每月一共寄回多少钱?

  (2)、买完洗衣机后,还剩多少钱?

  (3)、每月的生活费需要750元,每月可以剩下多少钱?

  (4)、剩下的钱够不够买洗衣机,如果不够怎么办?

  师:你们真爱动脑筋,提的问题真不少,下面咱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

  (出示问题一: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师:谁来说说要求每月节余多少钱?你该怎么列式?谁能列出综合算式?

  (生说师板书:586+412-750)

  师:586+412求什么?“75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50”?

  生:说算理。先把爸爸、妈妈每月寄回的586元和412元加起来,求每月一共寄回多少钱?再减去750的生活费,就可以求出每月结余多少钱。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师:你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生: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先求一共寄回多少钱,所以要先算加法,再求每月结余多少钱,所以再算减法。)

  师:说的真好,所以像这种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我们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前面是减法,后面是加法,那该怎么办?(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对了,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不管加法在前面,还是减法在前面,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师:我们来简单估一估,每月大约寄回多少钱?

  生1:把586看成600,412看成400,600+400=1000,1000-750=250,每月大约结余250元。【师板书:600+400-750=250(元)】

  生2:把586看成590,412看成410,把750看成800,590+410=1000,1000-800=200,每月大约结余200元。【师板书:590+410-800=200(元)】

  师:到底谁估的比较准确呢?请同学们认真地算一算。

  【生板演】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出示学生作品:先算586+412=998,师:99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用笔算。生说竖式,师边板书竖式,边说笔算三位数加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生:再算=998-750,师:笔算减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生说笔算过程=998-750。再算998-750=248。

  师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师板书:三位数加减混合】谁来说一说,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解决问题二:需要攒几个月?

  师:你们也算出每月结余248元了吗?很明显,248元够买一台620元的洗衣机吗?(生:不够)那该怎么办?(生:攒钱.借钱.

  ······)同意攒钱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需要攒几个月呢?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吧。

  集体交流反馈:【投影学生作品】

  生1:每月大约节余250元,一台洗衣机大约600元计算,250+250+250=750(元),750比620多,要攒3个月。

  生2:实际算一算:248+248=496(元),比620元少一些,攒2个月不够,需要攒3个月。

  生3:用620-248=372(元),372-248=124(元),减了2个248元后还差124元,需要再赞一个月,一共需要攒3个月。

  师小结:相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刚的奶奶很快就能用上洗衣机了。你们真能干!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小刚想请同学们去他家里玩一玩,走啰!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河上有一座独木桥,只要算对了桥上的三个综合算式,就可以顺利过河了。(课件出示一条小河:里面有278-199+683,802-289+484,427+273-165三块石头)

  师(画外音):看看谁是今天的计算大王!你来汇报吧

  生独立计算,师生反馈。【投影学生作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到了小刚家,小刚的奶奶可高兴了,她说再过几天就是五一节了,很多商场都在搞促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奶奶带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

  师:你从图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生自己解决,板演。)

  交流:A.购买一种商品,有几种买法?(4种)

  B.如果买两种商品可以买那两种,买后还剩多少钱?

  C.如果买三种商品可以怎么买?

  师生交流后,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们多留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学的开心吗?为什么?(因为我学会了帮助小刚的奶奶买洗衣机了;我学会了用加减混合法解决问题了;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了??)

  板书设计:

  买洗衣机

  ——三位数加减混合

  586+412-750

  600+400-800

   =998-750

  586

  =1000-800

   =248(元)

  +412

  =200(元)

  答:每月节余248元。

   998

  580+410-750

  -750

  =1000-750

  248

  =250

  节余多少钱

  【知识梳理】

  三位数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加减混合的运算里,没有括号的,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例 题:

  火车上原来有612人,到站后有149人上车,有84人下车,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方法一:612-84+149

   方法二:612+149-84

  =528+149

   =761-84

  =677(人)

  =677(人)

  自我评价:

  二年级有男生378人,女生346人,已经参加体检的有398人,没有参加体检的有多少人?

  拓展提高

  供电局工人修整电路,第一天用去电线38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用88米,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练习:

  脱式计算

  278-199 + 683

  802-289 + 484

  318 + 254 -196

   427 + 273-165

  2、用竖式计算。

  703-409 =

   1000-(555+229)=

  3、森林医生 1000-458+276

  396-(196+125)

  =642+276

   =200+125

  =818

   =325

  3、第一只小猴摘了206个桃,第二只小猴比第一只小猴多摘了48个,两只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课后反思: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很好的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是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教师教得轻松。本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智慧老人的谈话还是上海轨道交通示意图等,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钱教学设计共11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钱 该 怎 样 花

  》

  教学设计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魏 静

   教案《钱该怎样花》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魏 静

  教学目标

  1.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2.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能够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建议表;学生准备研究本。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零用钱吗?你们都是怎么安排的?是呀,钱在自己手里,我们当然可以自由地安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引入:

  师: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抽生回答。)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看看片中这四位同学他们最想要什么?播放视频

  (一)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可是我们的钱总是有限的,该怎样来安排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钱该怎样花。(板书:钱该怎样花)

  活动一:钱该怎样花

  1、师:同学们,你们最想要的东西家长会同意给你们买吗?那你们猜猜短片当中的这几位同学他们的要求家长会同意吗?

  学生竞猜之后播放视频

  (二),揭晓答案。(有三个同意,一个不同意)

  师:看来,我们想要的不一定就是能要的。(板书:想要≠能要)

  2 短片中的家长为什么有的同意,有的又不同意孩子的要求呢?请同学们再看看大屏幕,仔细听听家长们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

  (二)

  再出示四幅图的定格画面,全班交流:家长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要求?

  情景1:强强看到同学有一双溜冰鞋,自己也想买一双,可妈妈说太贵了,不同意购买。得出结论:家庭条件是否允许。

  情景2:电视机旁,小胖墩在沙发上说:“妈妈,你看电视里的糖多诱人呀,您就给我买一袋儿吧!”妈妈不同意。得出结论:零食吃多了有害健康。

  情景3:玲玲的铅笔坏了,去找爸爸给她买一支新的铅笔,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得出结论:是否学习必需品。

  情景4:同学买了一套名牌运动服,红红看见了,也想要一套,可是妈妈却不给她买。得出结论:不要盲目攀比。

  2.分组讨论。师:看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钱该怎样花一定有了一些新的启示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讨论:以后你在自己花钱或是向父母提出花钱要求的时候,应该想到些什么呢?

  老师提出讨论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时,一人当主持人,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最后的汇报,成员们轮流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条件允许的、对身体有利的、不攀比、不浪费、要节约。教师对之前板书和梳理的几条进行小结。所以,我们花钱时还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板书:学会选择 学会放弃)

  活动二:反思自我导行

  过渡:看来,花钱的学问可真大,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什么行为呢?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互动游戏,请同学们来当评委,评评这些情况是节约还是浪费?为什么?(出示幻灯)让学生以做手势来判断节约还是浪费。

  3 情景一:新世纪百货的服装正在促销,好多人都抢着去买,我也去买一件。

  评判结果:浪费。原因:别人买我不一定需要,再说买多了,放在家里其实是一种浪费。

  情景二:冰箱里已经有很多蔬菜了,可是遇到超市蔬菜大减价,一位阿姨又买了好大一篮子,此时冰箱里已经放不下了。

  评判结果:浪费。原因:蔬菜虽然很便宜,但是家里的冰箱里还有很多,买多了放在冰箱里,不仅吃不完,而且时间长了,吃了不新鲜的蔬菜对身体不利,这样做不但不是一种节约反而是一种浪费。

  情景三:爷爷生病了,要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家里人让爷爷打车去,爷爷却坚持坐公共汽车。

  评判结果:不算浪费,但要符合实际情况。原因:可以打车去,但是如果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可以灵活处理。

  活动三:制定花钱计划

  师:今天我们对钱该怎样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老师要来出道题目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你想怎样安排这笔钱?让学生做一个花钱计划,再小组交流,说一说理由,评一评同学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对于钱该怎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这些钱不仅要支付家庭的必要开支,还要支付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作为家庭的消费者要学会为家庭减轻负担,在花钱时提醒自己:是否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考虑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否在盲目攀比等,把想要的、能要的、该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有选择,有放弃,只要合理消费,符合实际,(出示幻灯片)就能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4

钱教学设计共12

  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5、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法:质疑、引导、启发

  学法:自学、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5分)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道有趣的选择题,(出示课件,上面分别写着“a——生命”“b——尊严”“c——金钱”“d——自由”)那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请陈述理由。

  看来,我们同学的思想觉悟都很高啊,都有正确的“金钱观”,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为了“金钱”却舍弃了“生命”,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共同学习《吾腰千钱》(出示课题)

  2、读课题、解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解题:“吾腰千钱”—— “我腰上带着上千个铜钱”。

  二、出示目标:(2分)

  1、借助译文,理解文言文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和动作,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3、理解寓言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三、初读。(4分)

  1、简介作者。

  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谁写的吗?大家了解他吗?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出示课件,简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3、好了,同学们都会读吗?能读准字音吗?我来检查一下你们读的效果。(出示课件,给汉字注拼音)

  4、检测词义预习情况。

  5、齐读文言文。

  四、指导朗读。(5分)

  1、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老师也想读一下,请同学们听一下,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呀?(出示课件,带有图片的课文)读过以后学生评价。

  2、听了同学们的评价老师真的很高兴,下面老师来读文言文,你们读现代文。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好吗?好!开始。(出示课件,原文)

  3、下面老师不读了,我想让我们班的女生读文言文,男生读现代文好吗?来比一下,看谁读的好?

  4、同桌之间互对读文。

  5、好了!下面我们玩一个互动游戏。有我先开始,我说一句古文,我指名让同学回答。等你回答对以后,你再说一句古文或现代文指名让别的同学回答,回答不对的可以找人帮忙,记住吗?好了!开始!)

  6、同学们文言文和现代文都读了,下面老师想出示几个字来让同学们来理解一下好吗?(出示课件,单个字,指名学生理解字意)

  7、通过对古代字和现代语言的对译你们发现了什么?(古文的一个字就相当于现代文中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这就是我国古代文字的精炼之处呀)

  8、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擅长游泳的人,要钱不要命,以至于溺水而死)

  过渡:一个擅长游泳的人最后却溺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五、理解课文:(15分)

  过渡:一个擅长游泳的人最后却溺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文言文,用“——”画出“溺水者”的语言和动作,想一想溺水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画出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并想想同伴的心情怎样?

  3、这则寓言讽刺了哪一类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后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1、(1)溺水者语言描写: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出示课件,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齐读这句话。师:腰上可是缠着千枚铜钱,那分量可不轻。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译文。

  (2)找出描写动作的句子:

  ①不应,摇其首。②又摇其首,遂溺死。

  ②(出示句子)齐读这两句话。

  “摇”。在文中出现两次。溺水者两次摇头,心里会怎么想呢?(让生自由畅谈溺水者两次摇头的心里变化。)

  (3)你觉得溺水者是个怎样的人?

  (他十分贪婪和愚蠢,在生命垂危之时都那么固执,真是要钱不要命。)

  2、(1)同伴语言:

  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出示课件: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2)指导朗读。

  句①师指导读:“当他拼命划水,却游得很慢时,同伴心中是多么疑惑呀,读。”来一起读。“同伴心中是多么奇怪呀,再读。”

  句②师指导读:“当他喘着粗气说因腰有千钱而落后时,同伴是多么着急呀,齐读。” “同伴是多么焦急呀,再读。”

  句③师指导读:“当他还在水里挣扎时,已经上岸的同伴更是心急如焚,齐读。”“同伴忍不住质责他,再读。”

  (3)你认为此时他的同伴的心情怎么样?(焦急,关切)

  (4)文中的主人公是溺水者,那为什么要写他的同伴呢?

  (用同伴来衬托出溺水者的愚蠢、贪婪、固执、要钱不要命。)

  3、分角色朗读。

  过渡: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再从对话中体会人物性格。

  (1)指名朗读。(师:谁来扮演溺水者?谁来扮演同伴?谁来读叙述部分?)

  (2)分男女生朗读。(男生读“溺水者”的话,女生读同伴的话,请一生读叙述部分。)

  (3)男女生交换读。

  师评:我从大家的朗读声中听出了同伴的关切与焦急,溺水者的贪婪与固执。

  4、这则寓言讽刺了哪一类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爱钱甚于生命的人。告诉人们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看得重于生命的人,必将会为钱财所害的道理或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3分)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和《吾腰千钱》类似的事例?说说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吧!

  2、师小结:是呀,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一个懂得人生价值的人,绝不会把金钱作为首选目标。要知道,生命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珍惜世界上那些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吧!

  七、课堂检测:(6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2)有顷益怠。

  2、造句。

  钱能买到( ),但买不到( )。

  3、填空:

  《吾腰千钱》一文作者是( )代的( ) 。这则寓言讽刺了( )的人,告诉人们( )的道理。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吾腰千钱》读后感。

钱教学设计共13

  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本文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

  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最喜欢什么。如有学生回答喜欢钱的话,可以继续追问:为了金钱,你愿意舍弃什么?生命呢?让我们看看这个永州人是怎么做的。

  二、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简介作者柳宗元,让学生了解其生平既主要成就。

  2、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先不要参照译文,尽量理解文章内容。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根据词义、句义进行断句;突出重点实义词;叙述与对话感情色彩要有所区别等。

  4、对于重点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记忆:

  氓:古义与今义的区别。

  咸:全、都。程度副词。

  善:同擅,擅长。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通假字的知识。

  绝:横渡。

  济:ji

  第四声。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i

  第三声。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

  5、进行有感情诵读训练。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如何处理两人的对话,该用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溺水者:贪婪与固执同伴:关切与焦急

  6、扫清字词障碍后,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提问:

  落水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他两次摇头,分别代表什么?

  如果你是落水人,该如何去做?

  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充分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指引他们从本单元主题进行思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展延伸,深化主题

  1、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这些事例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这篇文章是节选,为了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使文章变得完整,将结尾补上: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理解这句话,进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病态的追求必将使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是生命。

  3、引学生将本文中的“金钱”与“生命”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处理二者的冲突。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只要做到言之有物,层次清晰即可。

  4、教师总结: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但当这些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样处理,这又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课题。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毕竟世界上还有许多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

  四、效果预设

  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读后感。

  板书设计:

  吾腰千钱

  金钱————生命

钱教学设计共13篇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钱教学设计(共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