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设计共3篇 小学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7 15:51:43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正比例教学设计共3篇 小学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正比例教学设计共3篇 小学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共1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 比 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45页~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用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

  【教具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小学毕业了。学习了六年的数学,有一样东西跟我们最亲密,那就是数学书。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

  (师拿出一本数学书)大家看,这是一本数学书、2本、3本、……

  随着书的本数在增多,什么也在变化? (学生说什么,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如书的本数越多,书的总价就越厚高,说明书的本数和书的总价有关系,我们就说:书的本数和书的总价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由此可以看出:书的厚度、重量、价格都和书的本数是相关联的量,他们随着书的本数的变化而变化,这里面蕴含着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变化的观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量间的变化,去发现变化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由和学生最为亲密的数学课本入手这一例子,引出了两个相关联的量,由于事例为学生所熟悉,故很快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课前,老师选择了书的本数和价格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并制作了一张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教师引领 初步感知——教学例1 教师课件出示统计表

  (1)师: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生:总价与本数

  (2)师: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当本数是1本,总价是5元,当本数是2本,总价是10元.本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从左住右看,本数增加,总价也随着增加;从右住左看,本数减少,总价也随着减少.本数和总价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师:总价与本数的变化有什么不变的规律?

  预设:方案1 (学生若回答有困难)

  师启发:相应的总价与本数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师: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也就是书的单价一定。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总价 生:( 5|1=5 10|2=5 15|3=5 20|4=5

  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生:总价|本数=单价(一定) 师:为什么特意加上一定两个字?

  生:因为不管总价与本数怎么变,书的单价始终保持不变

  师:是的,这个很重要,下面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路程与时间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预设方案2(学生能回答) 生:一本书的价格不变

  师:也就是书的单价不变,单价不变,就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不变。

  师:相对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是多少?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他们之间关系吗?

  生:总价|本数=单价(一定) 师:为什么特意加上一定两个字?

  生:因为不管总价与本数怎么变,书的单价始终保持不变

  师:是的,这个很重要,下面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路程与时间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熟悉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由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并借助教材中的三个问题,适时提问“总价与数量的变化

  中什么不发生变化?”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初步感受“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以及一个不变的量(比值一定),为后面学生的进一步发现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与知识准备。

  2、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出示例2: 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时间(小时)

  1 2 3 4 5 分组讨论: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两种量)

  (2)仔细观察,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8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60千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80|1=80

  160|2=80 240|3=80 320|4=80

  (4)这个比值表示的是什么?如何用关系式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这里的80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设计意图:因为成正比例的量这个概念本来就比较难理解,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很难一下子正确建模。因此, 教学例1之后,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实际,我自主开发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本学习形成补充和拓展。)

  3、归纳总结

  师:比较例1、例2,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4.建立模型,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师:具有这样变化规律的两个量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到数学书45页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学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总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正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课本,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意识,第二是为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和认识,

  (2)判断条件:

  根据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谁来说说一说,要想知道两种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点?

  (3)教学字母关系式

  师:如果用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生:= k(一定) (3)全班交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

  (4)小结:两种量要有关联。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运用概念,概念归纳出来后,引导学生找准把握概念的“关键词”非常必要,而且十分有效。如提出“要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哪几个条件?”引导学生用言语、图象、关系式等不同方式加以表征,以揭示概念的本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引导举例,强化认识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1)学生自由举例。

  (2)预设: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长方形的宽,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

  6、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宽一定,长和它的面积 (2)《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3)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4)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5)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会明辨是非,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确:“相关联的两个量也未必就是正比例,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还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二)研究正比例图像

  师:正比例关系不但能通过计算看比值是不是一定来判读,还能用图像来表示。

  出示例2:

  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时间(小时)

  1 2 3 4 5 出示图表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

  学生尝试画图。

  温馨提示:

  (1)在图中找到相对应的点并画出来。 (2)仔细观察画出的点,先猜一猜,再连一连,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展示画图,感知正比例图像。 猜测:我们经过观察发现这些点连起来好像是一条直线。

  师质疑:是不是这样呢?

  师:老师发现刚才有很多连线的时候都是从第一点开始连得,孩子们想一想,到底应该从哪儿开始连?

  生:0点

  师:0点意思表示什么意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0点表示:0小时行驶了0

  千米的路程(汽车还没有出发在原点)。

  师:那就请同学们把图像完善好。

  师 质疑:A点表示什么意思?B点表示什么意思?

  生:

  4、师小结:大家把所描的各点连起来都在一条直线上。看出正比例的图像就是一条从(0,0)出发的无线延伸的射线。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发现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大家刚才的发现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儿的发明不谋而合,大家真了不起!

  (课件)数和形是数学的两大根基,以前毫不相干,正是笛卡儿的发明,把“数”转化为“形”的图象,从此数学发展更蓬勃,令数有了几何意义,是很多高等数学的思想。这是数学史上的伟大创举!大家的发现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好样的。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最棒的自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从而数形完美结合)

  5、引导学生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 师:我们可以运用正比例图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抛出问题:

  (1)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估计一下,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引导学生:

  ①想一想,小时大约在横轴的什么位置,能否在正比例图像上找到相对应的点?这个点对应纵轴上什么位置?

  ②动动手,利用三角板在图上试着画一画、找一找、验证一下。

  ③动画演示,将想象的点画出来。

  师:你为什么找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 生:台前演示

  师: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把研究的机会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数学人文教育。)

  6、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和“画一画、说一说、估一估”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了正比例图像,并

  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同学们真的非常了不起!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2-3名学生回答) 2、盘点学习过程

  千金难买回头看,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首先我们研究了总价、本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又研究了路程、时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借助这两个具体的数量关系,由此归纳抽象出正比例模型。接着又研究了正比例图像,从而实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学习研究其他的知识。

  3、最后送一句话给大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大大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环节的设计既有知识的提升,更有学习方法的总结。)

正比例教学设计共2

  《正比例》教学设计

  康甲敏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

  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

  二、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一、反馈与检测

  1、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米)

  1

  23

  456

  7?

  总价(元)

  9.

  519

  28.5

  38

  47.5

  57

  66.5

  ?

  1.表中有( )和( )两种量。

  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3、在这道题里,花布的( )一定,( )和( )成正比例。

  自己读题,并试着填一填.指名汇报.

  二、回答问题

  1、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连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据,判断当底是6厘米时,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说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1

  218

  2

  430

  平行四边形的高

  12

  34

  5

  默读题目,有答案的举手.

  2、把表填完整,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应付的钱数与所买的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吗?买面值8角的邮票。打开书21页,在书上完成.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4)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5)火车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4、能力培养

  把一定数量的钱放到银行存活期,存款的年限和所得的利息是不是成正比例?

  5、找一找生活成正比例的

  板书设计: 正比例

  X=ky(k一定)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课讲授 1. 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三、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六、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正比例 =速度(一定) =单价(一定) =工作效率(一定)

  (一定)

  成正比例的量的三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比与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共5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反思

  比例认识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共3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利用正比例解决一定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生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设想:

  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会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播放学生熟悉的《数青蛙》的儿歌。

  ①学生说一说青蛙的只数与眼睛、腿之间的关系。 ②儿歌中哪些是相关联的量

  2、在实际的生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相关联的量”吗?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两个量。并能举出实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一:(独立学习,合作交流)

  师:如果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想到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下面分别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把标表填写完整。 (1) 边长/cm 周长/cm2 1 4 2 8 3 12 4 16 边长/cm 周长/cm 1 4 2 3 4 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①生a: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大而增大; ②生b:正方形的周长都是边长的4倍; ……

  教师分析总结(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值是一定的,像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我们就说它们之间成正比例。这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y/x=k(常数),其中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k表示它们的比值。)

  (2)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它们是成正比例关系吗?

  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有哪些条件?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分析总结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a、两种相关联的量。

  b、一个量在增大,另一个量也在增大; b、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反思:(使学生体会到虽然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也就是比值一定;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不同。) 三、巩固应用

  一辆汽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把表填写完整。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观察下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他们怎样变化? (1)表中有那两种连?他们是相关联的吗? (2)时间和路程两种量是如何变化的?

  时间是原来的几倍,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倍;时间是原来的几分之一,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分之一等。

  (学生的只要表达合理教师都应鼓励,鼓励学生自己体会) (3)你还有什么发现?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实践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即速度一定。)

  一些人买同样的苹果,购买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 质量/千克 10 9 8 7 6 5 4 3 应付的钱数/元 30 27 24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吗? (2)总价和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数量扩大,总价随差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差缩小。) (3)你还有什么发现?

  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互关联的量,并且存在着共同的特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四、牛刀小试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5)每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6)人数和手的总只数。 (7)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8)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的时间和工作总量。 (9)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10)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反思:(做这类的习题,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要引导学生总结判断方法: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判断:①要看两个量是否相关联②他们相对应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抓住两种相关联量与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件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 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y/x=k(常数),其中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k表示它们的比值。

正比例教学设计共3篇 小学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正比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