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5 03:49:15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学习目标:

  1、结合注解通译全文,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

  师引导、生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抓住文中有关“修禊事”的介绍,结合作者和背景知识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句读、抑扬。

  2、生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自读课文

  三、检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

  1、重点词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茂林修竹:高高的一觞一咏: 喝酒

  所以游目骋怀: 使······开畅

  或取诸怀抱: 有的人

  向之所欣:以前、过去

  列坐其次: 旁边 信可乐也: 实在 趣舍万殊: 取、取向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2、重点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抬头观望广大无穷的宇宙,低头细察繁多的地上万物。(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热闹盛大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可以畅叙幽藏心中的情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谬,把长寿和夭亡看作一回事是错误的。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边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也将对这篇文章有同样的感慨。

  三、合作探讨,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生感悟

  1、本文是一篇通过写景叙事来抒发人生感慨的散文,请在文中勾画出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并精读相关内容,找出作者因何而“乐”、因何而“悲”,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人生感悟。明确:

①、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信可乐也。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②、作者“乐”的原因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板书:景美、人贤、事乐)③、作者“痛”的原因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板书: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2、面对有限的人生,短暂的生命,同学们有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走好明天的路?

  明确: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四、小结

  总结课文内容,结合汪国真的诗,再次强调时间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附: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五、乐

  景美、人贤、事乐 板书设计

  痛(悲)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2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

  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信”等词的词的义项;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课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兰亭集序》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指引。)

  用略带神秘感的导语引起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好奇和重视:

“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字美感的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书法作品。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所有热爱书法的人心中的至宝,传说它的真迹已经随着唐太宗眠于地下,可是流传下来的拓本也是人们心中的珍藏。它就是文质兼美的《兰亭集序》。”

  用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生平简介以及后人对《兰亭集序》的评价,让学生简单了解。

  2、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与节奏,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

  在诵读之前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标划出重点字词和知识难点,作为之后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齐读时教师作诵读指导。

  3、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在通过诵读初步感知文意后,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

  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

  比如第一段中的“修、毕、咸、修,长、高、引、信”等重点实词。学生在自主阅

  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合作探究中尝试自己总结文言文阅读的规律。对于学生自己处理不了的难点,教师做重点指导。

  4、落实文言文基础知识

  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重点字词,找学生回答问题,以此来落实文言文知识。

  5、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自主解决了文言知识后,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内涵意义

  进行探究。

  问题一:在每一段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或字词。

  问题二:在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让学生在每一段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或字词,教师根据回答点拨各段大意。在明确文意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作者的感情是体现在“乐、痛、悲”这三个字上。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上的局限,他们很难理解作者在游乐的时候为什么会生出“悲痛”之感,这也是学生理解文意的难点。根据这个情况,就可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回答。

  问题一:乐由何来?(天时地利人和“信可乐也”)

  问题二:“痛”在何处?(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问题三:由何转悲?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一、二两个问题是对文本的分析,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三需要老师结合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已有的体验去感受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思考讨论中就理解了作者的情怀。

  6、问题研讨(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

  人生犹如一场盛宴,欢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王羲之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他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结合自己的人生观和生活体验,说说你对人生的看法。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人生观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突破难点即理解作者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其中蕴涵的积极情绪。)

  7、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最后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练习题的形式来梳理

  知识点,用多媒体展示。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A、说诗的产生:(“一觞一咏”)

  B、说诗集的由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说编集的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 B]

  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言必信,行必果

  C.文信美矣

  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3.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

  作业:(1)背诵全文(2)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3)搜集有关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资料,相互交流。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3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青州三中

  一、程云香设计说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脍炙人口。这堂课主要是借助这篇文章了解一下王羲之的世界观和思想情感

  二、导语(展示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十分精妙的文言文。此文32个4字,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广为后人传道,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又一优美的华章。这篇文章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三、教学目标(展示课件)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生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

  教学方法

  学生借助音乐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更加生动、热烈,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1、王羲之的籍贯和生平(课件展示)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成就(课件展示)

  3、王羲之《兰亭集序》字帖(课件展示)

  4、兰亭景点(课件展示)

  二、介绍文体“序”(课件展示)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达成目标

  1、.找出读不准的字2.、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生先自读然后找学生读最后齐读,教师针对学生读课文时出现的问题一一作出纠正。

  2、放录音(课件展示)

  达成目标(1)纠正自己读错的字音(2)欣赏优美的文章,听清文章的语气、节奏(3)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分析课文第一段

  1、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最后教师展示答案

  兰亭集会的盛况(图片展示)

  信可乐也(图片展示)

  五、分析课文第二段

  1、第一段作者在写景当中抒发了乐的情感,现在我们来解读一下文章第二段先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问题。这一段可以介绍王羲之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段,这一段,作者交代了哪几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用文中原句回答)

  2、、如何理解|作者的“痛”?

  六、分析课文第三段

  1、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三自然段体会一下本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痛”。

  2、作者由乐而忧,由生而死,由痛而悲,在情感的不断升华中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理性思考,由个体的生命短暂,到整个社会的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

  3、学生讨论问题:比较课文第二段与第三段,想一想 “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

  4、、在音乐的陪伴下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由乐儿痛,由生而死,由痛而悲的情感。

  七、全文总结

  学生讨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羲之的人生观?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李伟霞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麦哨》教学设计3篇(麦哨教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例6》教学设计3篇(有余数的除法例6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格式5篇 幼儿园的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的教学设计3篇(高一数学必修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大全3篇 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试商》教学设计范文大全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除法试讲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3篇(语文课教学设计模板)

雪孩子.doc教学设计3篇(《雪孩子》教学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