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一数学必修四教案3篇(数学高一必修四题目及答案及解析),欢迎参阅。
高一数学必修四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应用已学知识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难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预习自学案
一、知识链接
1. 写出 的三角函数线 :
2. 向量 , 的数量积,
①定义:
②坐标运算法则:
3. , ,那么 是否等于 呢?
下面我们就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二、教材导读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思路
如图,建立单位圆O
(1)利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
设
则
又OM=OB+BM
=OB+CP
=OA_____ +AP_____
=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图,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A( )
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B( )
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 )
点T( )
AB与PT关系如何?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用 表示向量 ,
=( , ) =( , )
则 . =
设 与 的夹角为
①当 时:
=
从而得出
②当 时显然此时 已经不是向量 的夹角,在 范围内,是向量夹角的补角.我们设夹角为 ,则 + =
此时 =
从而得出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 利用余弦公式计算 的值.
2. 怎样求 的值
你的疑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 的值.
例2.已知 , 是第三象限角,求 的值.
训练案
一、 基础训练题
1、
2、 ???????????
3、
高一数学必修四教案2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示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从集合的角度理解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上课前将问题用学案的形式发给各组学生,让学生先在课下研究探讨,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就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组的研究结果,并引导同学展开争论,同时利用课件给 同学一个直观的展示,然后得出结论。下附学生的学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让同学们观察几个几何体,从感性上对几何体有个初步的认识,并总结出空间立体几何研究的几个基本元素。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
基础知识
能力拓展
探索研究 一、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
二、从集合的角度解释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点是元素,直线是点的集合,平面是点的集合,直线是平面的子集。
三、从运动学的角度解释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点运动成直线和曲线。
2、 直线有两种运动方式:平行移动和绕点转动。
3、 平行移动形成平面和曲面。
4、 绕点转动形成平面和曲面。
5、 注意直线的两种运动方式形成的曲面的区别。
6、 面运动成体。
四、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1、 点和线的位置关系。
点A
2、 点和面的位置关系。
3、 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4 、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5、 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通过对几何体的观察、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
引领学生回忆元素、集合的相互关系,讨论、归纳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的讨论,得出从 运动学的角度发现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总结出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建立相互联系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点、线、面之间的相互运动规律,为以后学习几何体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将学习联系实际的习惯,锻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1、 学习了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2、 掌握了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相互的位置关系。 由学生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 试着画出点、线、面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课后研究完成。 检验学生上课的听课效果及观察能力。
附: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学案
(一)、基础知识
1、 几何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长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 长方体的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长方体的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长方体的顶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你能说出构成几何体的 几个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吗?
(二)、能力拓展
1、 如果点做连续运动,运动出来的轨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点是立体几何中的最基本的元素,如果点运动的方向不变,则运动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 如果点运动的轨迹改变,则运动的轨迹是________ ____ 试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点运动成线的例子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空间中你认为直线有几种运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吗?
3、 你知道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线段做上述运动,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你能总结出平面和面的区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索与研究
1、 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点和线能有几种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画图说明吗?
3、 点和平面能有几种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画图说明吗?
4、 直线和直线能有几种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画图说明吗?
高一数学必修四教案 一、学习目标与自我评估 1 掌握利用单位圆的几何方法作函数 的图象 2 结合 的图象及函数周期性的定义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最小正周期 3 会用代数方法求 等函数的周期 4 理解周期性的几何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周期函数的概念”, 周期的求解。 三、学法指导 1、 是周期函数是指对定义域中所有 都有 ,即 应是恒等式。 2、周期函数一定会有周期,但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 四、学习活动与意义建构 五、重点与难点探究 例1、若钟摆的高度 与时间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该函数的周期; (2)求 时钟摆的高度。 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 (2) 总结:(1)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 的周期T= 。 (2)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 的周期T= 。 例3、求证: 的周期为 。 例4、(1)研究 和 函数的图象,分析其周期性。 (2)求证: 的周期为 (其中 均为常数, 且 总结: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 的周期T= 。 例5、(1)求 的周期。 (2)已知 满足 ,求证: 是周期函数 课后思考:能否利用单位圆作函数 的图象。 六、作业: 七、自主体验与运用 1、函数 的周期为 ( ) A、 B、 C、 D、 2、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3、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4、函数 的周期是 ( ) A、 B、 C、 D、 5、设 是定义域为R,最小正周期为 的函数, 若 ,则 的值等于 ( ) A、1 B、 C、0 D、 6、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则 7、已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则正整数 的最小值是 8、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T,且 ,则正整数 的值是 9、已知函数 是周期为6的奇函数,且 则 10、若函数 ,则 11、用周期的定义分析 的周期。 12、已知函数 ,如果使 的周期在 内,求 正整数 的值 13、一机械振动中,某质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与时间 之间的 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 求该函数的周期; (2) 求 时,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14、已知 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对任意 有 成立, (1) 证明: 是周期函数; (2) 若 求 的值。 高一数学必修四教案3篇(数学高一必修四题目及答案及解析)相关文章:高一数学必修四教案3
相关热词搜索:数学必修四教案 高一必修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