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共6篇(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4 17:21:03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浮力教学设计共6篇(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浮力教学设计共6篇(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共1

  浮力的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吉水三中 谢海根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浮力》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学习下一节浮力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军事、生活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可谓既熟悉又不熟悉。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学生对浮力的存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不熟悉,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而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具体安排为:先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浮力的事例,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得出浮力的定义及方向,再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浮力的定义及方向、探究浮力的大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教材直接提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问题后进入浮力大小的探究,通过“思想做做”进行猜想后利用“溢水法”进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引导,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浮力概念贯穿本节始末,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3)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2)通过学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生现状:

  所以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直观演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浮力的教学设计

  初三的学生多数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电脑、幻灯机展台

  演示实验器材:大量筒、黄色乒乓球、木块、泡沫塑料、空易拉罐、石块、金属块水、水槽、氢气球、细线、保鲜膜、橡皮泥、沙粒、弹簧测力计、烧杯、盐、鸡蛋。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线、盐、鸡蛋、橡皮泥、沙粒、木块、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

  五、教学流程图:

  (1)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

  浮力的教学设计

  力情况。再用手轻轻托住石块,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分析石块的受力情况,使学生认识到测力计示数减小是因为手对石块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托力,据此,可以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要求记录数据,在明确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后,算出浮力的大小。)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对石块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G—F,也总结出浮力测量的方法。

  同时类比用二力平衡的方法得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方案。

  液

  gV排自然过渡到下一步。

  浮力的教学设计

  大。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体会易拉罐受浮力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变化。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进行猜想。物体所受浮力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可能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教学说明:进行实际的制作并比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在快乐的体验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A: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证明F浮与h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当橡皮泥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增大深度,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证明时无关。

  师: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深度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上述两个过程存在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使用溢水杯,使学生观察得出创设情境:探究F浮与ρ设计小实验:不断向装有水的杯子中加盐,里面的鸡蛋会浮起来。分析与论证:分析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实验操作,动作要慢,准确收集溢出的水;在重物静止后再读数;先测空小桶的重力再测小桶和水的总重力??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对公式中字母的物理含义容易混淆,在反复强调之后配以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得到公式后要帮助学生形成利用公式分析问题的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六、课堂巩固练习:

  例题1:某同学将一质量为水,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解:F浮=G排=m排g=50×10强调公式中字母的含义的单位,的体积(物体浸没的体积)。于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变形为

  七、板书设计:

  ?定义:浸入液体(或气??方向:竖直向上?浮力????

  1、大小的测量:用弹簧???2?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即:F浮?G排?

  (1)排开液体的体积;300g的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了

  ×/kg=特别是

  五、浮力测力计: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液体的密度、物体排gV排第 4 浮与排出液体的体积有关。。

  F浮?G4 页

  (2)液体的密度。F示体受到的重力:开液体的体积:gV排。学生 50g力。 F浮?G排F浮与h有时有关,有F

  液

  的关系:

  排应用起来不够直观,可通过例题推导出F浮=ρ-3kgρ代表液体或气体的密谋,V排代表排开液体F浮=ρ液gV排 体)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液页 共

浮力教学设计共2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浮力及浮力的产生原因,知道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教学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因素较多,开放性较强。 教学思路

  浮力的现象学生虽然比较熟悉,但原有生活经验的错误认识会干扰正常学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纠正下沉物体不受浮力这一错误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比较抽象,自制浮力原理演示器材和动画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从猜想到设计实验及得出结论,开放性强,难度大,为降低难度,一是改制弹簧测力计为浮力秤,二是设计了一些指导较强的实验思考,让学生有目的进行探究。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尽量从学生生活经验入出发,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动手探究,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对浮力的认识。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 教学器材

  烧杯、水、酒精、弹簧测力计、乒乓球、自制浮力演示器、橡皮泥、自制浮力计刻度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你们觉得这几组现象中可能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 生:浮力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板书课题.同学们关于浮力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生:生答 师:有些问题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有些我们今后继续学习。老师想先做一个调查,我们班哪些同学会游泳,游泳时你在水中有什么感觉?

  生:谈游泳的感觉,当学生说到水对人有一个向上的浮力时,接着问.师:谁在浮你,其它同学有没有这种感觉。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你在游泳时,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漂浮、悬浮受力情况.师: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漂浮、悬浮的物体受水向上的托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不会受水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放入烧杯中),怎样用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请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圆柱体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活动1。

  生:讨论、交流、实验。 师:哪个组上来演示一下,怎样用实验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水向上的托力。师:我们看到,将物体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展示图片)。怎样才能使示数变小呢?是不是相当于有一个力在向上托物体呀(演示)。那么在水中是谁在向上托物体呢?(生答:是水)。 在酒精中会不会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呢(演示浸在酒精中的情况)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二)什么是浮力

  师:板书浮力的概念。向上是指浮力的方向,准确地说浮力的方向应是怎样的? 师:在中国最早的词典里就有关于浮力认识(媒体展示),你认为古人关于浮力的认识全面吗?我们现在对浮力认识是不是比古人更全面。

  师: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会受浮力吗?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媒体展示) 师:让我们分析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你有没有其它的发现,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测出浮力的大小呢? 生:学生回答。 师:(媒体展示)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代表什么(物重)?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变大,还是变小了,为什么会变小,这说明什么?示数变小是不是由于浮力在向上托,这个托的力就是浮力。浮力使物体变轻,是不是只要求出物体变轻了多少,就是浮力的大小呀,怎样求变轻了多少?是不是两次示数之差。从实验中我们有了新的收获,得到了测浮力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称重法。

  媒体展示:称重法测浮力。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推导出来 媒体展示:受力分析。 师:同学你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测一测浮力?请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将结果填在学习卡上(媒体展示)。先完成的同学请上来将结果填在表中。 生:实验

  师:你从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下沉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三)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师:同学们,我把兵乓球放在玻璃杯中怎样取出来呢?兵乓球放在倒置的饮料瓶中,又如何取出来呢? 生:加水。

  师:为什么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生答:没受浮力)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 师:我们来看一下浮力到底为什么会产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做一个浮力原理演示器(展示,简要说明原理) 师:如果我们按相同深度浸入液体中时,两边的高度差是不是差不多?我们学过液体压强,浸在相同深度的液体压强是不是相等;再看一下,如果浸入液体中深度不同时,两边的高度差还一样吗?哪边更大为什么?我们将刚才实验现象再现出来(媒体展示)。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的一个受力分析(媒体展示)。在这里立方体的六个面都受到了液体的压强,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呢? 一边分析,一边用媒体展示。 师: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现在能不能分析刚才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浮起来呢?动画分析原因。

  (四)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浮力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这样一个现象。 演示:将橡皮泥放入水中下沉,展开后浮在水面上。 师;为什么第二次浮在水面上 生:第二次浮力大 师: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先做一个感受浮力的体验,再谈自己的猜想(媒体展示) 生: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来谈一谈你手的感受 生:浮力越来越大

  师:当你感受到浮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浸入水中体积越来越大 师:多媒体展示。

  师:从刚才的体验中,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媒体展示)。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猜想 生: 学生回答

  师:对猜想进行整理后用多媒体展示四个猜想。 师: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与时间限制,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各组先讨论实验方案(媒体展示实验要点)。 师:为了便于测浮力的大小,你们可以和老师一样,将弹簧测力计,稍做改进,制成一个浮力秤。展示刻度与左边一样,方向不同,零点位置不同,应放在哪里 生:分组讨论。然后一个小组上来说明方法。 师:展示实验方案

  生:学生分组探究,将结果填入学习卡上。 师:学生说出结论

  师:浸入前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变在大,浮力逐渐变大;浸没后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可见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有关。同学们想一想与深度有关吗?表面上与深度有关,实质与深度没有直接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同学们能说一说理由吗?

  师: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吗?要研究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保持什么不变。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刚才的实验,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没有关系。 师:最后展示实验结论。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浮力教学设计共3

  《浮力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使用数字化探究设备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③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②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

  ①数字化探究设备的使用

  ②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器材】

  友高数字采集器、力传感器、阿基米德实验仪(专用托盘、溢水

  1 杯、小烧杯、圆柱形物体)、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水、浓盐水、矿泉水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辽宁舰静躺在海面上,简介我国第一艘航母) 同学们分析受力情况(重力和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浮力

  (二))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辽宁舰图片、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探求新知

  1、回顾:称重法测浮力 学生上台演示

  辽宁舰所受到的浮力能用这种方法吗?(不能)那么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测它受到的浮力呢?

  2、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体验观察:将旋紧的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并注意观察现象(学生体验,谈感受、现象)

  设计说明:学生体验,以学生参与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

  2 力有关等等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们必须要测哪几个量?(F浮、G排) 设计实验:课本上的实验(师讲解,演示,学生读出、记录数据(说明这是一个粗略的值,不够准确))

  介绍友高数字化实验平台(更易操作,更准确) 演示友高数字化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进行实验: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设计说明: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探究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交流实验结论

  展示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并请小组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内同学可相互补充)

  ①从表1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浸入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也越大。

  ②从表2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个物体全部浸入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也越大。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

  3 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4、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F浮=G排=m排g=ρ液 V排g=ρ液gV排(公式的推导) 强调: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设计说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水底下的辩论:体积小的深海鱼与体积大的浅海鱼,谁受到的浮力大?

  2.一个小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1dm3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学生间进行知识的运用,把枯燥的练习融入到生动的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收获平台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你收获了什么?)

  4 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板书设计:

  浮力

  (二)

  一、称重法测浮力:F浮=G-G1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实验:

  三、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ρ液 V排g=ρ液gV排 也适用于气体

浮力教学设计共4

  《浮力》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规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是本章的的一个学习重点。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感悟科学知识的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浮力概念的建立和浮力的规律,难点是浮力规律的探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较重,稍不注意会难以完成。

  学情简析

  学生对“漂浮物体受浮力作用”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再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知识,稍作点拨就可以知道浮力的存在及其施力物体和方向。但对浮力规律的探究往往没有明确的思路,更没独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浮力及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班学生中,约五分之二的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表达,且有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而其余多数学生学习被动,思想懒散,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思考的习惯。

  教学策略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提问激疑,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尽可能有深度、有广度地广泛参与思考。关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限于学生基础,只要求认识到“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暂不作引导分析。关于浮力规律的探究,为了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直接将问题具体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设计实验,由学生“指挥”老师完成探究。关于浮力知识的运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级练习,以此促进学生巩固基础,逐步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及其方向。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作受力分析,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施力物体及力的方向)。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课的教重点;浮力规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钢铁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2、制造轮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漂浮在水上?

  第1页(共2页)

  二、观察现象,初识浮力

  1、将乒乓球投入水中,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乒乓球漂浮在水上,它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如何?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而没有下沉,说明它必然受一个朝什么方向的力?这个力是谁给它的?乒乓球受的的浮力和重力,哪个较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将石头沉入水中,提示观察,并思考:石头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爱浮力的作用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它是否受浮力?(鼓励学生设计并大胆表达)

  3、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头的重力,再将石头浸没入水中,并观察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协助读数和记录,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石头在水中受到浮力吗?浮力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4、总结与板书什么叫浮力以及测浮力的方法。

  三、实验演示,规律探究

  1、引导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我们的猜想一定正确吗?要靠什么来验证?

  2、指名两位学生,协助实验演示:测出重物的重力,再将它缓慢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完全浸没前,随着浸入体积的增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完全浸没后,随着浸入深度的改变,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3、引导分析:这个实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深入探究浮力的规律。

  (1)介绍器材,并将探究问题具体化:溢水杯装满水后,若将物体浸入水中,浸入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是越大还是越小?它排出的水是越多还是越少?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吗?怎样做实验?

  (2)接上述测出石头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演示实验往下做:测出空桶的重力,将石头浸没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空桶接下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由学生算出排出水的重力。

  (3)分析总结: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石头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是什么关系?换用其他物体和液体做实验,会得出同样的规律。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怎样表达?鼓励学生表达。

  (4)其实这个规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个人是谁?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个规律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什么?课本多少页?大家齐读一遍。教师板书表达式。

  四、梯级训练,加深理解

  1、将一木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重10N,这个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块石头浸没在煤油中时,它排开煤油的质量是800g,这个石头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伐木工人经常利用流水运送木料。若一根圆木浸入水中的体积是,那么这根圆木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五、提示帮助,方法补充

  1、F浮=m排g

  F=ρ液V排g

  2、由补充的计算方法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六、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行回忆: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七、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第2页(共2页)

浮力教学设计共5

  .家庭实验

  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一个证明物体受浮力的实验。准备将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对身边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找出二个物体受浮力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课堂过程

  一、认识浮力

  活动1:小组交流“课前准备”中的家庭实验和生活中存在浮力的实例,并谈谈你对浮力的认识.

  活动2:按照课本图7-18进行实验,并把你的实验数据填在课本126页最后一段.然后思考、讨论:

  (1)石块浸在水中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2)浮力的大小是多少?你是怎样测出来的?浮力的方向向哪?

  (3)根据以上实验和分析,你能不能总结出一种测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学生先分组进行实验,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明确其中的观点:

  1.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2.“称重法”测浮力:物体在空气中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活动3:阅读课本内容,与本组同学交流,弄明白浮力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在组织全班交流观点,然后通过PPT课件分析,加以明确。

  三、课堂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启发与感悟、疑问与困惑等层面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

浮力教学设计共6

  《浮力》教学设计

  单位:炉山镇炉山中学

   教师: 宋国庆

  【教材分析】《浮力》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是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后面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压强、液体压强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并且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出简单的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和方向。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自己通过实验定性的分析问题从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

   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大量筒、弹簧测力计、锁、氢气球、乒乓球、土豆、饮料瓶、水桶、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圆柱体等

  五、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个量筒好深呀!(把乒乓球扔进量筒)从现在开始,不能去碰量筒,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呢? 生:往里面注水

  师:这个方法究竟可不可行?我们试一试(叫学生往量筒里面倒水)到一半时,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在乒乓球怎么了? 生:乒乓球浮起来了 师:(继续往里面注水)水位越来越高,但乒乓球始终浮在水面上(倒满后取出乒乓球)同学们,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就帮我们解决了刚才那个难题,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想一想,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生:因为它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浮力作用)

  师:

  1、演示:把鸡蛋、圆柱体、泡沫等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2、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多媒体展示课题:浮力)

  二、实验探究过程

  浮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先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幅图片,看谁能再举一些其他的类似的例子? 生:…………………….师:大家都看到了浮力的存在,有谁感受过浮力的存在?

  生:游泳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会变轻,在井中打水师刚开始感觉很轻…………...师;

  这些同学子生活中很善于观察。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感知一下浮力(把空的矿泉水往水中压)某学生感受,说出感觉。 生:感觉有一个向上的力

  师:对,浮力就是一个向上的力。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图片上看到的辽宁舰,竹筏都受到浮力做用,并且他们是浮在水面,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不是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幅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学生小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师:那位同学能对水中的土豆进行受力分析 生; 浮力,拉力和重力 师; 他们之间什么关系呢? 生; 浮力+拉力=重力

  师; 即:F浮+F拉=G

  同学们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那到底什么是浮力呢? 生:…………… 师:(屏幕呈现)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即:F浮= G-F拉(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师:我们了解了浮力基本知识点,那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先让我们看一段视屏(投影)

  生:看多媒体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液体的内部有压强,并且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对长方体

  左右前后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所以产生的压力相等。对长方体上下 表面的压力不同, 浸在液体中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浮力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1.将乒乓球放入饮料瓶内,向饮料瓶里倒水,乒乓球———

   。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 ——

  。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明确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他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即:F浮 = F下– F上

  师: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作用。发现:浮力的大小不一样。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 (猜想)…………………….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想有什么依据? 生:(猜想)………………..

  师:同学们猜的不错,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到浮力的大小,所以我们采用哪一种试验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验证:

  猜想一;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猜想二: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猜想三;探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学生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的要求,)

  1、将圆柱体用弹簧测力计挂好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

  2将圆柱体用弹簧测力计挂好浸在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小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归纳实、进行汇报总结:

  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练习: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N,将它放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80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三、本节小结

  浮力的概念及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与有关

  四、布置作业:p52,

  板书设计:

  浮力

  1、定义: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影响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1、情境导入:以怎样不碰量筒取出乒乓球这个情境导入,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注入水的方法取出乒乓球,因为乒乓球会浮起来,这样为学生猜想其它物体的浮沉做了铺垫。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浮力教学设计共6篇(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浮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