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时间:2023-08-28 15:13:58 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生字。

  (三)朗读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的行踪,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儿童多的句子。

  (四)给课文分段,试着写段意。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分四步来实施: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

  (三)细读感悟。讨论交流

  (四)达标检测(五)布置预习

  (一)激趣导入:由导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这是诗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与儿童。春天有关,激发他们的对文章的兴趣。

  (二)预习检测

  在检测时,我发现有的个别学生竟然把一句话读漏掉了几个字,我想,也可能是没有认真预习,也可能是紧张,但总的情况还可以。

  (三)自学课文,完成目标1。2的任务

  因为在检测预习情况时,发现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不错,所以在完成目标1。2的时候,我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在这个时候,我本来是安排范读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可因为我把时间看错了,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就省略了这个环节,

  (四)讨论交流,完成目标3。4的.任务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

  1、找出作者的行踪路线,目的是为课文分段服务的。

  2是画出儿童多的句子,目的是下节课服务的,因为文中有句古诗: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所以必须把儿童多的句子找出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小组成果汇报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文中这些句子很多,我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极具代表性的重点句段,去感受儿童的生机与朝气。]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

  太阳的香气息。”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

  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五:达标检测

  我走到学生中间巡视了一番,感觉还不错

  六:布置预习内容

  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

  1、疑问。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研读。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算分四步来实施:(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精读感悟、(四)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1、课始,直接出示“儿童不知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好。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紧接着简介冰心,介绍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背景,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初读感知

  在初读感知这部分,我打算这样去实施:

  首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字字响亮,句句流畅。在此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倾听,及时解决在朗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初步读完后解决在初步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再读文章,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听,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有所进步了

  在此结束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指名单个读,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时理解生词,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

  [在这一部分,重点解决读通读顺,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多一些机会,需要注意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读书,教师尽量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2、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1、围绕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找好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如果发现不一样,要向同学请教,为什么找这句?理由是什么?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小组成果汇报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文中这些句子很多,我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极具代表性的重点句段,去感受儿童的生机与朝气。]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这一句的教学紧紧扣住“迎”、“挤”,点拨“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体会,感受儿童的欢声笑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太阳的香气息。”

  这一句教学,首先引导理解“座无隙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快乐的活动去找感觉,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激励他们读好“闪着汗珠、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感受儿童的勃勃生机。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匆匆地往前跑。”

  这一句话的教学,可以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他的感受,谈一谈该怎样朗读这段话。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句话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当然,文中还有许多句子也能说明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也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我只是通过选择三个例句的重点指导、朗读,来说明我大体的教学思路。最关键的还在于课堂上根据学生所流露的他们的独特感受,灵活机动地去引导,那样课堂才能显示出生命的鲜活。只有在课前进行趋于周密的预设,课堂上才会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所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独立探究,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的.一定要让学生自主经历阅读实践,让他们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上述教学构想中给学生明确了读书方向,有利于突破难点。]

  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1、继续读刚才这句话

  自由读,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没有了儿童,就没有了太阳的香气息。”等等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 板书:儿童充满朝气

  2、读好这句后,进行过渡:文中有一句话把儿童和花作比较,能不能找出来?

  出示“只要管理得好看着也快乐。”自由读,找找看,花儿与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旺盛的生命力、欢畅活泼、看起来很快乐)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儿童

  [语言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了思想渗透其中,语言已不再是一件外套,而是一个切切实实跃动着生命的鲜活的血肉之体。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它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上述教学构想中,一方面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研读,从课文中汲取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断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和交流,在真诚的对话和交流中,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加深对文本的升华。]

  (四)拓展延伸

  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小结,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个深层次的回顾: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因为儿童充满朝气,更因为冰心奶奶充满了爱心,所以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引导学生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让学生自由读这首小诗,说说能从中看出什么?让学生明白,冰心对儿童充满爱心,同样她也爱她的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生活是多么精彩。

  最后出示巴金对冰心的一段评价,学生自由读。建议学生课后可以再去找找冰心的作品来阅读。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

  1、疑问。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研读。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算分四步来实施:(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精读感悟、(四)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1、课始,直接出示“儿童不知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好。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紧接着简介冰心,介绍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背景,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初读感知

  在初读感知这部分,我打算这样去实施:

  首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字字响亮,句句流畅。在此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倾听,及时解决在朗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初步读完后解决在初步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再读文章,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听,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有所进步了

  在此结束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指名单个读,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时理解生词,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

  [在这一部分,重点解决读通读顺,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多一些机会,需要注意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读书,教师尽量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2、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1、围绕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找好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如果发现不一样,要向同学请教,为什么找这句?理由是什么?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小组成果汇报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文中这些句子很多,我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极具代表性的重点句段,去感受儿童的生机与朝气。]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这一句的教学紧紧扣住“迎”、“挤”,点拨“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体会,感受儿童的欢声笑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太阳的香气息。”

  这一句教学,首先引导理解“座无隙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快乐的活动去找感觉,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激励他们读好“闪着汗珠、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感受儿童的勃勃生机。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匆匆地往前跑。”

  这一句话的教学,可以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他的感受,谈一谈该怎样朗读这段话。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句话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当然,文中还有许多句子也能说明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也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我只是通过选择三个例句的重点指导、朗读,来说明我大体的教学思路。最关键的还在于课堂上根据学生所流露的他们的独特感受,灵活机动地去引导,那样课堂才能显示出生命的鲜活。只有在课前进行趋于周密的预设,课堂上才会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所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独立探究,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的.一定要让学生自主经历阅读实践,让他们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上述教学构想中给学生明确了读书方向,有利于突破难点。]

  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1、继续读刚才这句话

  自由读,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没有了儿童,就没有了太阳的香气息。”等等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 板书:儿童充满朝气

  2、读好这句后,进行过渡:文中有一句话把儿童和花作比较,能不能找出来?

  出示“只要管理得好看着也快乐。”自由读,找找看,花儿与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旺盛的生命力、欢畅活泼、看起来很快乐)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儿童

  [语言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了思想渗透其中,语言已不再是一件外套,而是一个切切实实跃动着生命的鲜活的血肉之体。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它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上述教学构想中,一方面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研读,从课文中汲取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断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和交流,在真诚的对话和交流中,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加深对文本的升华。]

  (四)拓展延伸

  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小结,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个深层次的回顾: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因为儿童充满朝气,更因为冰心奶奶充满了爱心,所以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引导学生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让学生自由读这首小诗,说说能从中看出什么?让学生明白,冰心对儿童充满爱心,同样她也爱她的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生活是多么精彩。

  最后出示巴金对冰心的一段评价,学生自由读。建议学生课后可以再去找找冰心的作品来阅读。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

  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

  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六、拓展,运用语言

  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

  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认读生字词语,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词语的意思;初步领会题意;分辨1—4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2、根据作者的行踪给课文段;提供资料,了解作者,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基础;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分辨课文第一、二段中作者的见闻与联想,体验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精神面貌。

  3、领会“只拣儿童多处行”意蕴,感悟作者对美丽的春天和充满活力的儿童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通课文,分辨见闻和联想,理解题意,感悟作者的情感。

  2、难点:区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见闻和联想,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个星期,我们到田野里春游,大家玩得快乐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春游的课文(出示课题)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拣、行)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简介冰心。投影: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她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至今仍然声誉不衰。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冰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让我们跟随大作家冰心奶奶当年的行踪去游览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段号,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作家的行踪,把课文分为四段。

  3、读读想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学生说分段的理由、板书作者行踪(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三、细读课文一、二段

  分辨见闻和联想,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导入:

  儿童像花儿一样美丽,充满生命活力。请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冰心描绘的颐和园门口那有趣的情景。

  (一)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表示作者联想的内容。

  1、投影:这段话。

  2、学生边读边悟,并理解“成千盈百”。

  3、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儿童多——散戏似的 颐和园——魔术匣子

  门——盖子 ?——小天使

  4、大作家的想象真使人惊叹不已。外国童话中常常把美丽的女人和孩子比作天使,冰心把儿童称为小天使,说明了什么 ?(爱意)

  5、看到这情景,作者第一感受是什么?(有趣)

  朗读指导。投影:“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

  (二)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诗句。

  冰心不愧为大作家,看到这情景,马上想起了古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可是,冰心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觉得有道理吗?

  冰心这么说,也这么做了!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谈谈你的感受。(笑着、迎着、挤进)

  (三)研读第3自然段,领会冰心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1、冰心此行另有目的,可是,冰心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读第3自然段第1句,理解“座无隙地”。

  2、冰心遇到的孩子可真多啊!请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自由默读“女孩子,男孩子……笑些什么”

  你是怎么读这句话的?那么多的孩子,又各具情态,多像我们自己啊!

  朗读指导:(抓住东一堆,西一簇和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3、课文下面这句话,很像我们班学生春游时的情景,谁来读一读?

  人们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人比作太阳。读了这句话,你有新的发现?(a“喷发着太阳的气息”是作者的联想;b赞美了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精神面貌)

  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4、读“也有些孩子”句

  设疑: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在读下面这句话时,有点疑问:冰心是不是看孩子看得糊涂了,她又没问,怎么知道孩子是跑累了呢?说说你的看法。

  5、读了下边一句,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向往。读一读。

  同学们,要是我们也能到小蓬莱去游玩一次,去划划船,拍拍照,多好阿!想不想老师去向校长打个报告?不过,今天,我们先得把下面一段课文读懂了。先过“三关”。

  (四)趣读第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孩子们的风貌。

  第一关:你是如何理解“撞”的?

  第二关:你从一声“对不起”中读懂了什么?两个“匆匆地”又说明了什么?

  第三关:作者为什么又说“大概”了?

  四、总结延伸

  1、小结:冰心在颐和园门口和知春亭畔见到的孩子们真多,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得到了冰心的赞美。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冰心奶奶说吗?假如你是那么多的孩子中的一个,你又会对大家说些什么?

  2、想一想,写一写。(任选一题)

  (1)我想对冰心奶奶说

  (2)我会对大家说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2、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现在是什么季节啊?这个季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呢?

  你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季节呢?你呢?是否饿老师有同感呢?说说你的理由?(映示图片及播放歌曲)

  今天,我们就和冰心奶奶一起走进颐和园去寻找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天。

  (映示课题)

  学习课文

  (一)、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讨论: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孩子: 多(成千盈百)

  3、孩子们给你的印象仅仅是多吗?再仔细地朗读一下课文,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体会冰心奶奶把儿童比作天使,其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回到课文开头,教学“归来” 、“路过”,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吸引了冰心奶奶。

  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儿童的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四两节,划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

  (二)、教学课文三、四两节。

  1、读过课文以后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映示,随堂教学。

  让学生在读、找、划、读、悟中体会儿童之多、之天真可爱。

  2、重点点拨:

  (1)、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2)、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过渡:儿童那么多,他们都在干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玉澜堂,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三)、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映示课文内容及海棠花。

  讨论:是什么吸引了儿童?

  2、海棠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学生只要能够说得意思相关就可以)

  3、结合“喷花的飞泉”让学生感受海棠的繁茂和旺盛的生命力。

  4、指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指名学生背诵。

  过渡:冰心奶奶面对如此充满生机的海棠花,心中有何感受呢?我们来看看她老人家是这样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

  (四)、自学课文第六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感情读文。

  3、齐读感知。

  过渡:正当冰心奶奶在花下兴致勃勃赞叹之时,刚要离去的孩子们重又围聚过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过去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点拨“花开得比较旺”

  3、你是这样理解“旺”的?“旺”得仅仅是花吗?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儿童是祖国的春天

  儿童是祖国的……

  4、随机教学课文里的一些词语及重点语句的品读、感悟。

  教师小结: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明媚,处处散发着勃勃的生机。能够给予别人快乐的不仅是这里旖旎的春光,还有那一群一群天真可爱的儿童们,所以冰心奶奶在课文的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什么话啊?

  映示: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是这样理解的?

  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改为陈述句)

  过渡: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吗?是谁改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冰心奶奶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六)回顾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文,讨论解决。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朗读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和对他们寄予的殷切希望。

  三、课终总结,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春天来到了,人人纷纷到外面踏青游春,我们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去,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3、问:你们了解冰心吗?谈谈你们知道的。

  4、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走近冰心——

  电脑显示: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音乐响起,出示文字,伴有教师配音——“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来感悟冰心、走近冰心。——音乐渐响

  出示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或者逐段读书检查)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三、围绕“行”字理思路1、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各地的主要见闻。

  板书

  园门口成千盈百孩子

  知春亭畔无数孩子

  玉澜堂大海棠树

  四、围绕“多”字学课文1、找出课文中描写儿童多的句子画下来。

  2、自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儿童多。

  3、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儿童多,但仅仅看出儿童多吗?你还看出什么?

  (儿童可爱,充满生命活力)

  儿童可爱充满活力

  五、学习写春光一段

  过渡: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学习第5段(出示文字)

  1)指名读

  2)“喷泉”看到过吗?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

  板书:鲜花繁茂充满生机

  3)怎样把这特点读出来呢?练读、指读

  2、学习第6段(出示文字)

  1)看到这样美好的春光,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情吗?

  2)比赛读好这一段

  3)齐背这一段

  六、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段文字

  2、读后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生命力旺盛新鲜美丽快乐)——在屏幕上加着重号

  3、多媒体展示朱自清《春》最后三段话

  4、齐读第9段,讨论: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光?

  (a、因为儿童多处有自然春光;b、因为儿童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就是美好的春光!

  5、你从这篇文章对冰心奶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七、拓展,走近冰心1、是的,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我们来看看冰心的其它作品:

  作品一:《雨后》——体现爱儿童

  作品二:《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三:《片段》——体现爱大海

  2、结束语(配乐)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巴金

  附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园门口成千盈百

  知春亭畔无数

  玉澜堂大海棠树鲜花美,繁茂,充满生机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能分辨1、3、5段中作者的所见所闻和联想。

  2、学会正确地书写四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3、领会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人: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中,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的?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出示灯片,指名完成,全班校对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xiá jiǎ jiá)子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Chéng qiān yíng bǎi zuò wú xì dì niǔ kòu

  ( ) ( ) ( )

  huān chàng làn màn huó pō wàng shèng

  ( ) ( ) ( ) ( )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入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

  “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把海棠树比喻成“飞泉”,变静态为动态,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渎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儿童在春光明媚、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般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光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

  2、思考: 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孩子们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交流读懂的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字词的识记与理解。

  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感召、聚精会神

  3、评价读书情况,梳理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围绕“行”理思路。

  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齐读课题,说一说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儿童多”。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理解座无隙地,从而体会孩子的多)

  ③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呢?)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从而可以看出孩子的活泼可爱)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

  (二)品读“春光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多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讨论交流。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像喷花的飞泉”展示出海棠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美。)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3、指导朗读。

  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三)领会儿童与花儿的相通之处。

  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3、指导朗读。

  4、欣赏着满院的春色,看着满眼的儿童,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体会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

  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作者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饱满的笔触刻画了春天里的孩子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喜爱儿童,寄予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走近冰心。

  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

  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

  2、推荐阅读:诗集《繁星春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1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1《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教学完本课后,静心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刚上课就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稍做思考就能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接着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儿童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多。再理解这个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最后进行赏读品味。

  2、出示自学要求,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围绕“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儿童多的句子?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呢?”两个问题展开。逐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读。

  4、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再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

  5、回归全文,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以“作者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感悟,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下文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结合课后题,让学生体会以花喻人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重要的一个词语,那就是“旺”,怎样理解这个词语呢?经过交流,学生理解了“旺”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开得旺,二是表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花儿旺好理解,可是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也很旺呢?通过默读课文,学生们知道了从“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匆匆”等词语都可以看出孩子们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我又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花儿和儿童一样”一句话,让学生找一找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学生们恍然大悟:知道这是是借花喻人,借花多和旺来写那么多的儿童身上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2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教学——“找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这正是作者的游览路线。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的色彩,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感悟文本。我让学生找一找并画出描写儿童多的句子,围绕这些句子进行赏读品味,从中体会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比如第1自然段的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小天使”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从描写知春亭畔孩子们的句子中,体会这是一群儿可爱、纯真、快乐、活泼、充满朝气的儿童。从“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想象、感悟儿童充满活力。这样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下文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再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回归全文,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使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同时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感悟出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2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1《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教学完本课后,静心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刚上课就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稍做思考就能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接着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儿童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多。再理解这个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最后进行赏读品味。

  2、出示自学要求,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围绕“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儿童多的句子?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呢?”两个问题展开。逐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读。

  4、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再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

  5、回归全文,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以“作者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感悟,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下文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结合课后题,让学生体会以花喻人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重要的一个词语,那就是“旺”,怎样理解这个词语呢?经过交流,学生理解了“旺”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开得旺,二是表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花儿旺好理解,可是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也很旺呢?通过默读课文,学生们知道了从“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匆匆”等词语都可以看出孩子们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我又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花儿和儿童一样”一句话,让学生找一找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学生们恍然大悟:知道这是是借花喻人,借花多和旺来写那么多的儿童身上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2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教学——“找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这正是作者的游览路线。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的色彩,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感悟文本。我让学生找一找并画出描写儿童多的句子,围绕这些句子进行赏读品味,从中体会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比如第1自然段的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小天使”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从描写知春亭畔孩子们的句子中,体会这是一群儿可爱、纯真、快乐、活泼、充满朝气的儿童。从“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想象、感悟儿童充满活力。这样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下文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再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回归全文,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使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同时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感悟出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认读生字词语,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词语的意思;初步领会题意;分辨1—4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2、根据作者的行踪给课文段;提供资料,了解作者,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基础;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分辨课文第一、二段中作者的见闻与联想,体验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精神面貌。

  3、领会“只拣儿童多处行”意蕴,感悟作者对美丽的春天和充满活力的儿童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通课文,分辨见闻和联想,理解题意,感悟作者的情感。

  2、难点:区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见闻和联想,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个星期,我们到田野里春游,大家玩得快乐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春游的课文(出示课题)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拣、行)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简介冰心。投影: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她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至今仍然声誉不衰。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冰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让我们跟随大作家冰心奶奶当年的行踪去游览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段号,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作家的行踪,把课文分为四段。

  3、读读想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学生说分段的理由、板书作者行踪(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三、细读课文一、二段

  分辨见闻和联想,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导入:

  儿童像花儿一样美丽,充满生命活力。请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冰心描绘的颐和园门口那有趣的情景。

(一)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表示作者联想的内容。

  1、投影:这段话。

  2、学生边读边悟,并理解“成千盈百”。

  3、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儿童多——散戏似的&nb√山草香★√sp; 颐和园——魔术匣子

  门——盖子 ?——小天使

  4、大作家的想象真使人惊叹不已。外国童话中常常把美丽的女人和孩子比作天使,冰心把儿童称为小天使,说明了什么 ?(爱意)

  5、看到这情景,作者第一感受是什么?(有趣)

  朗读指导。投影:“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

(二)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诗句。

  冰心不愧为大作家,看到这情景,马上想起了古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可是,冰心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觉得有道理吗?

  冰心这么说,也这么做了!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谈谈你的感受。(笑着、迎着、挤进)

(三)研读第3自然段,领会冰心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1、冰心此行另有目的,可是,冰心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读第3自然段第1句,理解“座无隙地”。

  2、冰心遇到的孩子可真多啊!请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自由默读“女孩子,男孩子……笑些什么”

  你是怎么读这句话的?那么多的孩子,又各具情态,多像我们自己啊!

  朗读指导:(抓住东一堆,西一簇和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3、课文下面这句话,很像我们班学生春游时的情景,谁来读一读?

  人们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人比作太阳。读了这句话,你有新的发现?(a“喷发着太阳的气息”是作者的联想;b赞美了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精神面貌)

  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4、读“也有些孩子”句

  设疑: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在读下面这句话时,有点疑问:冰心是不是看孩子看得糊涂了,她又没问,怎么知道孩子是跑累了呢?说说你的看法。

  5、读了下边一句,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向往。读一读。

  同学们,要是我们也能到小蓬莱去游玩一次,去划划船,拍拍照,多好阿!想不想老师去向校长打个报告?不过,今天,我们先得把下面一段课文读懂了。先过“三关”。

(四)趣读第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孩子们的风貌。

  第一关:你是如何理解“撞”的?

  第二关:你从一声“对不起”中读懂了什么?两个“匆匆地”又说明了什么?

  第三关:作者为什么又说“大概”了?

  四、总结延伸

  1、小结:冰心在颐和园门口和知春亭畔见到的孩子们真多,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得到了冰心的赞美。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冰心奶奶说吗?假如你是那么多的孩子中的一个,你又会对大家说些什么?

  2、想一想,写一写。(任选一题)

(1)我想对冰心奶奶说

(2)我会对大家说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汇总13篇相关文章: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精品9篇)

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合集3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12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7篇(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