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时间:2022-06-23 04:06:45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以供借鉴。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片断设计范例

一、称呼的背后——关于《祝福》中 “祥林嫂”的称呼的讨论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生:她没有名字,就叫“祥林嫂”。

  生: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

(课堂稍有沉默。)

  生: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 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师:按习惯应该叫什么了? 生:贺六嫂。

  师:是啊,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生活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再嫁,丧夫,亡子,被逐,经历了极为凄惨的遭遇。然而鲁四老爷全家和鲁镇的人们却“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本不按习惯改称她“贺六嫂”呢? 生:可能是大家叫习惯了,不愿改口吧? 师:是吗?能不能从文章中找些可能性出来呢?

  生:课文强调“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应该不是习惯叫“祥林嫂”这么简单。从下文不让她沾手祭祀的事情看,应该是人们根本就不想承认她改嫁这个事实,认为她改嫁是“败坏风俗”的,是“不干不净”的。

  师:说得很好。祥林嫂被迫改嫁,遭遇悲惨,鲁镇的人们只给予廉价的同情,甚至不按习惯称呼她“贺六嫂”,暗示了整个鲁镇社会不承认她改嫁的态度。因此,“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不起眼的做法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整个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这样的祥林嫂最终被人们彻底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记】

  鲁迅作品的语言一向为人所称道,《祝福》中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工,前后身份有所不同,但小说中人们对她的称呼没有发生变化,这不能不引起深思。无论是什么细节,往往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态度。从细节入手,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介入人物角色中。本片段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语文课堂就有了活力和张力。 二、用音乐演绎情感——《长亭送别》中《四煞》的教学

  版本:人教版 课文:《长亭送别》 作者:开开心心 单位:浙江杭州第九中学 【导言】 《长亭送别》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本课时重点赏读《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儿》《四煞》四支曲子,通过前三支曲子已经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多有领会,在《四煞》赏析中,试图还元杂剧音乐的元素,谱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让音乐激发文字深沉的美感。 【实录】

  师:《四煞》里的这颗眼泪和前面的《端正好》的这出“离人泪”意境是一样的,表达的崔莺莺的感情也是相同的,都是即将离别时的悲愁之情,“马嘶远别时”,“泪中见愁”。 前面的《朝天子》我们是来朗读的,《耍孩儿》我们是来演的,我想《四煞》我们就来个唱的吧。 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唱的形式更深的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听过李煜的《虞美人》吗?

  生:听过。

  师:还有岳飞的《满江红》,听过吗? 生:当然听过。

  师:很好。还有一首我说出来你们肯定听过,王菲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哦,苏轼写的。

  师:好,这些都是明星唱的。今天我们也为《四煞》谱上曲,你可以选择其中的几句唱词,用你熟悉的、喜欢的、符合《四煞》意境的曲子去配它。元杂剧本来就是用来唱的,既然我们无法用元时的曲子来唱,就来他个现代版演唱。 (众生开始谱曲??)

  师:好了,现在我们先请一个男同学来给我们唱唱他的作品。 一生起立,酝酿了一会感情后,用幽怨的声音开始唱??

  师:请问这是什么曲子? 生:这是我自编的。

  师:自编的!我觉得很好,很有创造力,而且编的曲子比较符合《四煞》悲愁的意境。好,给你一个机会,邀请一位女生来演唱一下。

  生(很荣幸地):***,请你来给我们唱一下吧。(女生起立,沉吟良久,全班寂静等候,接着女生用《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开始演唱,全班非常安静。唱完后,掌声响亮。

  师:她唱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词,香港歌星徐小凤演唱过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我认为这首歌的调子跟《四煞》的无限悲愁的意境也是能够吻合的。 还有李叔同以外国曲子填词而成的著名的《送别》曲调,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送别》旋律)大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唱,艺术是相通的??

【后记】

  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体验是可以有多方面构成的,音乐也是其中之一。悲愁的离愁别绪本身已经用华丽秀美的语句表达了,理解时如用语言解读语言,一般会因过于理性而显得苍白,而曲词本身又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用直接的音乐演绎抽象的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音乐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能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这点片段中做得比较成功。

三、换位思考 深入体验——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的再探究 版本:人教版 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东方雪

【导言】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名著。尽管沧海桑田事过境迁,但这篇小说仍旧散发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高中语文教材多次换血,这篇课文却始终保留下来,并且由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便为明证。传统的教学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一般会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联系时代背景,得出“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鞭挞了卫道士的顽固、反动和守旧”简单的结论。本例试图以“漫画事件”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主题的潜在可能,把握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实录】

  师:刚才讨论别里科夫的死因,大概有三种意见:一是他是被柯瓦连科推下楼摔死的,二是被华连卡笑死的,三是他自己郁闷死的(学生笑)。从法医学的角度看,前两种属于他杀,第三种是自杀。大家觉得主要原因是他杀还是自杀?

  生1:也就是说,他自己的人格不健全,心胸狭窄,被别人气死的责任应该在自己。 生2:我觉得外因很重要,没有像柯瓦连科和华连卡这样的青年,光是像全城的人那样,他永远是不会死的。

  生3:我折中。自杀和他杀,都很重要,不能分主次。 师:讲讲看。

  生3:说自杀么,是因为他的性格或者说他的个性是时代的产物。像前面的分析那样,他个人的保守、反动、落后,怕出什么“乱子”,完全是当时沙皇专制外强中干心理的表现??

  师:政治心理。接着说——

  生3:说他杀么,我觉得除了柯瓦连科和华连卡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画漫画的人,也是让他“郁闷”的,书上说“让他难堪极了”。

  师:噢,这个人差点被我忽略掉了,我们一起研究研究。大家看课文第八段,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个画漫画的人,你为什么会那样做?

  生3:我就是想让别里科夫出丑,让他难堪,谁叫他平时那么招人恨呢!

  生4:我猜想这个人一定也喜欢华连卡,只是没有勇气表达,所以用了“离间计”来捣鬼。(众大笑)

  师:这好象不大可能吧,丑化别里科夫形象,只要在画一张大一点的,贴在全城最显眼的地方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画那么多张呢?

  生5:从漫画的接收对象上看,发给中学教师和神学教师,显然要在教师集体中孤立别里科夫,发给当官的,大概是想告诉他们:“你的奴才居然要跟一个热情的女孩子结婚了,要出乱子了!”

  生6:给当官者的意图不仅是嘲笑别里科夫,也是在嘲笑那群当官的,别里科夫更怕的是他的主子会生气,所以他才难堪。

  师: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爱捉弄人的“促狭鬼”,倒像是一个很讲究斗争策略的——(部分学生小声说:地下党、革命者) 生7:我还注意到漫画的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之所以希腊语中的“人”,是因为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大概就是希腊语吧,一是来嘲笑别里科夫没有活力却要恋爱,荒唐而可笑,还有一点,我想大概是说,在别里科夫的辖制下,“人”已经不存在了,都变成了一具具会移动的僵尸了。

  师:大家的推想大胆而又新颖。不管怎么样,画漫画的人富有斗争机智,战斗手法犀利,与正面斗争的柯瓦连科、华连卡一起,构成了丰富的“新人”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不是完全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

  生:不是。

  师:应该说不仅是。在这还存活着千万个别里科夫的重重黑暗中,也还透露出一丝光亮,一丝怎样的光亮?

  生:朦胧的。 生:淡淡的。 生:热切的。 【后记】

  学生在课堂的角色不单单是接受者,更是体验者,。有体验才有感悟,才有评价。片段部分要把握创作“漫画”的真实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成为漫画的虚拟作者,充分体验,悉心揣摩,进而把握小说作者的匠心所在。如果只是一般地让学生谈漫画事件对别里科夫的影响,一则单调乏味,二则凌乱琐碎,三则很难即时生成文本的深层意义。由此来看,课堂的“互动”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互动,也包括人与文本的隐性互动,而换位体验就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展现学习主体课堂旺盛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新的认知天空。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校本研修反思

(一)

  朝阳中学

  张丽

  语文教学应该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于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喜欢这句话,可以说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想达到这些预想,首先要弄清三个层面——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再据此设计教学方案(即课堂教学设计)。而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设计合宜的教学目标

(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三个依据: 1.学生。

(1)基本特征分析:先天的品质、后天习得的技能、过往的经验、成长的环境、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差异 (2)学习风格分析: 依赖型——独立型

  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 整体型——序列型 言语型——表象型

(3)初始能力分析和先前知识分析 附:分析学情的方法

  学生作业分析;谈心,访谈;课堂观察(关注学生过去到现在的

  1 变化);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重点问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学生心理……

2.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是构成课堂的基本要素之一。

3.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经验与困惑

1.我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语文课程的目标吗?

2.我选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 3.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具体的目标? 4.这个目标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吗?

5.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设计合乎逻辑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1.注意教学节奏

2.活动板块的设计:起(5分钟)、承(15分钟)、转(15分钟)、合(5分钟) 3.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无所谓好坏,合宜的才是好的;

(2)使用教学策略也有技巧。

  2 以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为例。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使大量有意义的时间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选择相同学生回答问题;控制问题的答案,使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给予消极的反馈,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忽视学生的提问等等。

4.针对以上弊端,教师应该怎样设计问题?

  A.事先准备许多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 (1) 不同水平的问题。

(2) 保证基本问题的次序对学生是合逻辑的。 (3) 保证问题的措辞清楚并适合学生的水平。 B.提问的注意点:

(1)在小卡片或纸张上写下主要问题并在上课时做参考。 (2)一次问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改用别的措辞表述。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回答每一个问题。 (4)避免修辞性问题(如,谁知道?——没人知道)。 5.课堂提问不同的形式

  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

  3 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片断设计范例

一、称呼的背后——关于《祝福》中 “祥林嫂”的称呼的讨论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着。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生:她没有名字,就叫“祥林嫂”。

  生: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

(课堂稍有沉默。)

  生: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 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师:按习惯应该叫什么了?

  生:贺六嫂。

  师:是啊,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生活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再嫁,丧夫,亡子,被逐,经历了极为凄惨的遭遇。然而鲁四老爷全家和鲁镇的人们却“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本不按习惯改称她“贺六嫂”呢?

  生:可能是大家叫习惯了,不愿改口吧?

  师:是吗?能不能从文章中找些可能性出来呢?

  生:课文强调“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应该不是习惯叫“祥林嫂”这么简单。从下文不让她沾手祭祀的事情看,应该是人们根本就不想承认她改嫁这个事实,认为她改嫁是“败坏风俗”的,是“不干不净”的。

  师:说得很好。祥林嫂被迫改嫁,遭遇悲惨,鲁镇的人们只给予廉价的同情,甚至不按习惯称呼她“贺六嫂”,暗示了整个鲁镇社会不承认她改嫁的态度。因此,“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不起眼的做法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整个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这样的祥林嫂最终被人们彻底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记】

  鲁迅作品的语言一向为人所称道,《祝福》中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工,前后身份有所不同,但小说中人们对她的称呼没有发生变化,这不能不引起深思。无论是什么细节,往往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态度。从细节入手,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介入人物角色中。本片段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语文课堂就有了活力和张力。

二、用音乐演绎情感——《长亭送别》中《四煞》的教学

  版本:人教版 课文:《长亭送别》 作者:开开心心 单位:浙江杭州第九中学

【导言】

《长亭送别》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本课时重点赏读《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儿》《四煞》四支曲子,通过前三支曲子已经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多有领会,在《四煞》赏析中,试图还元杂剧音乐的元素,谱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让音乐激发文字深沉的美感。

【实录】

  师:《四煞》里的这颗眼泪和前面的《端正好》的这出“离人泪”意境是一样的,表达的崔莺莺的感情也是相同的,都是即将离别时的悲愁之情,“马嘶远别时”,“泪中见愁”。

  前面的《朝天子》我们是来朗读的,《耍孩儿》我们是来演的,我想《四煞》我们就来个唱的吧。

  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唱的形式更深的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听过李煜的《虞美人》吗?

  生:听过。

  师:还有岳飞的《满江红》,听过吗?

  生:当然听过。

  师:很好。还有一首我说出来你们肯定听过,王菲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哦,苏轼写的。

  师:好,这些都是明星唱的。今天我们也为《四煞》谱上曲,你可以选择其中的几句唱词,用你熟悉的、喜欢的、符合《四煞》意境的曲子去配它。元杂剧本来就是用来唱的,既然我们无法用元时的曲子来唱,就来他个现代版演唱。

(众生开始谱曲……)

  师:好了,现在我们先请一个男同学来给我们唱唱他的作品。

  一生起立,酝酿了一会感情后,用幽怨的声音开始唱……

  师:请问这是什么曲子?

  生:这是我自编的。

  师:自编的!我觉得很好,很有创造力,而且编的曲子比较符合《四煞》悲愁的意境。好,给你一个机会,邀请一位女生来演唱一下。

  生(很荣幸地):***,请你来给我们唱一下吧。

(女生起立,沉吟良久,全班寂静等候,接着女生用《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开始演唱,全班非常安静。唱完后,掌声响亮。)

  师:她唱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词,香港歌星徐小凤演唱过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我认为这首歌的调子跟《四煞》的无限悲愁的意境也是能够吻合的。

  还有李叔同以外国曲子填词而成的着名的《送别》曲调,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送别》旋律)大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唱,艺术是相通的……

【后记】

  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体验是可以有多方面构成的,音乐也是其中之一。悲愁的离愁别绪本身已经用华丽秀美的语句表达了,理解时如用语言解读语言,一般会因过于理性而显得苍白,而曲词本身又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用直接的音乐演绎抽象的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音乐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能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这点片段中做得比较成功。

三、换位思考 深入体验——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的再探究 版本:人教版 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东方雪

【导言】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名着。尽管沧海桑田事过境迁,但这篇小说仍旧散发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高中语文教材多次换血,这篇课文却始终保留下来,并且由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便为明证。传统的教学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一般会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联系时代背景,得出“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鞭挞了卫道士的顽固、反动和守旧”简单的结论。本例试图以“漫画事件”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主题的潜在可能,把握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实录】

  师:刚才讨论别里科夫的死因,大概有三种意见:一是他是被柯瓦连科推下楼摔死的,二是被华连卡笑死的,三是他自己郁闷死的(学生笑)。从法医学的角度看,前两种属于他杀,第三种是自杀。大家觉得主要原因是他杀还是自杀?

  生1:是自杀,也就是说,他自己的人格不健全,心胸狭窄,被别人气死的责任应该在自己。

  生2:我觉得外因很重要,没有像柯瓦连科和华连卡这样的青年,光是像全城的人那样,他永远是不会死的。

  生3:我折中。自杀和他杀,都很重要,不能分主次。 师:讲讲看。

  生3:说自杀么,是因为他的性格或者说他的个性是时代的产物。像前面的分析那样,他个人的保守、反动、落后,怕出什么“乱子”,完全是当时沙皇专制外强中干心理的表现…… 师:政治心理。接着说——

  生3:说他杀么,我觉得除了柯瓦连科和华连卡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画漫画的人,也是让他“郁闷”的,书上说“让他难堪极了”。

  师:噢,这个人差点被我忽略掉了,我们一起研究研究。大家看课文第八段,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个画漫画的人,你为什么会那样做?

  生3:我就是想让别里科夫出丑,让他难堪,谁叫他平时那么招人恨呢!

  生4:我猜想这个人一定也喜欢华连卡,只是没有勇气表达,所以用了“离间计”来捣鬼。(众大笑) 师:这好象不大可能吧,丑化别里科夫形象,只要在画一张大一点的,贴在全城最显眼的地方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画那么多张呢?

  生5:从漫画的接收对象上看,发给中学教师和神学教师,显然要在教师集体中孤立别里科夫,发给当官的,大概是想告诉他们:“你的奴才居然要跟一个热情的女孩子结婚了,要出乱子了!”

  生6:给当官者的意图不仅是嘲笑别里科夫,也是在嘲笑那群当官的,别里科夫更怕的是他的主子会生气,所以他才难堪。

  师: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爱捉弄人的“促狭鬼”,倒像是一个很讲究斗争策略的——(部分学生小声说:地下党、革命者)

  生7:我还注意到漫画的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之所以希腊语中的“人”,是因为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大概就是希腊语吧,一是来嘲笑别里科夫没有活力却要恋爱,荒唐而可笑,还有一点,我想大概是说,在别里科夫的辖制下,“人”已经不存在了,都变成了一具具会移动的僵尸了。

  师:大家的推想大胆而又新颖。不管怎么样,画漫画的人富有斗争机智,战斗手法犀利,与正面斗争的柯瓦连科、华连卡一起,构成了丰富的“新人”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不是完全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 生:不是。

  师:应该说不仅是。在这还存活着千万个别里科夫的重重黑暗中,也还透露出一丝光亮,一丝怎样的光亮? 生:朦胧的。 生:淡淡的。 生:热切的。 【后记】 学生在课堂的角色不单单是接受者,更是体验者,。有体验才有感悟,才有评价。片段部分要把握创作“漫画”的真实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成为漫画的虚拟作者,充分体验,悉心揣摩,进而把握小说作者的匠心所在。如果只是一般地让学生谈漫画事件对别里科夫的影响,一则单调乏味,二则凌乱琐碎,三则很难即时生成文本的深层意义。由此来看,课堂的“互动”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互动,也包括人与文本的隐性互动,而换位体验就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展现学习主体课堂旺盛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新的认知天空。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4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教学设计 语文 高效课堂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本文谈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教师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等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在相应的讲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教学中要注意: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练习应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而练习作业分层,就是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使作业处在他们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对分层练习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练习上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在这些环节的教学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实践证明,五步教学环节,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四、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时,先激发学生的识字情趣,让学生自己发现识字规律,总结识字方法;再出示“树木、森林、树枝、树根、柏树、梨树、桃树、柳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问:“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学完生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小组同学一起找出带“木”字旁的字,写出来后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得认识这些字。最后老师给每个小组请来一个小帮手:“你们看是谁(字典)?如果在小组学习的时候你用得上它,它会很高兴帮助你们的。”

五、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在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我们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但是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打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5

  论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设计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做相机诱导、及时处理吗,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和应变预测。它应当是一种“软设计”。如果说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无多大伸缩性可言的话,那么,达到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让其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所以,教学设计应当以具有高度弹性的“软设计”为主。

  鉴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性的认识,“软设计”在课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从当前课堂的主要弊端着眼,应当大力克服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力主义和命令作风,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亟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归,以相机诱导为手段的“软设计”。

  其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共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如果教学设计完全是刚性机制,教学活动必然只能是单向的强行灌输,上课就成了教师演示主观编制得十分细密的教案的单边活动。

  其三,课堂教学还极富创造机制。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师生双向合作过程创新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预测”,如何付诸实践,还得根据学情来灵活应变,现场处理。这样,就赋予课堂教学“软设计”以特别重要的意义了。

  语文课堂教学“软设计”的内在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对照图式: 当然,以“软设计”为主,决不是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我在执教《观潮》一课的教学设计,就能说明这一些:出示课题“观潮”之后,教师先问学生,“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看’的意思。”教师穿针引线,再问:“课文中还有一个‘观’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有学生回答:“课文中有‘天下奇观’,这里的‘观’应该是‘景象’的意思了。”“那你能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编个课文标题吗?”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有人提出这篇课文的题目也可以叫“观天下奇观”。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抓住“奇”字,要学生再仔细读课文,这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经过一番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出“潮来形奇”(第3-5小节)“潮去景奇”(第6小节),并且再深入一步要学生深思“那么第2小节与‘奇’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认为有关系,钱塘江“奇”的原因与这里(海宁县盐官镇)的特殊环境(时间、地点)有密切关系。这样就不难归结出:“潮前境奇”。而且,教师单刀直入,很快就帮助学生理出了一条精炼明晰的主线,找到了一条认识课文的“最短程”。如果说,这一步是以教师的组织引导为主的话,那么顺着这条思路让学生具体的揣摩、品赏课文的语言材料,激发情意、调动想象,交流阅读心得等,就应当让学生因人而异地去主动探究。这一部分无疑应当是以“软设计”为主,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去临场处理,即兴挥洒。最后,以这样一个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好,课文按顺序先写‘潮前境奇’,再写‘潮来形奇’,最后写‘潮去景奇’,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现在,请你再仔细读课文,挑一处最能吸引你,你觉得写得最传神的地方讲给大家听。要把怎样写出了‘奇’,好在哪里讲清楚。”于是,课堂教学就不再按传统的“硬设计”去强迫学生顺着老师的小步子提问,亦步亦趋地应答,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发现,从各人的差异出发,只挑体会最深的,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一些作课堂交流,为浓度成功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步步扣‘奇’,不离中心。而通过课堂交流各展所长,全体学生所能获得的成果,也足以涵盖课文的全部。这样的“软设计”,教师必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去随机诱导、现场处理、及时调整,并在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去灵活点拨,有机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共3篇(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思路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