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学设计必备15篇

时间:2023-10-13 12:45:43 教学设计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数学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和较强计算和分析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培优补差的原则:

  优等生全优,中等生优化,后进生达标。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7人。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较有上进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较差,对班级的一些活动的参与不够积极,因此,本学期要利用班级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本班38人中都是本施教区内的,由父母的悉心照料,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忙着工作赚钱,无心照顾孩子,大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整个集体的向心力不强,导致这部分学生自由散漫,学习成绩不稳定,所以,我格外关注这群可爱的孩子。

  四、培优对象和辅差对象

  培优对象:朱星、彭娜、彭清艳、吕世娇、朱文洁、尹文锋、尹文照

  辅中对象:向德龙、李传洁、李道富、朱浩、尹佳稳、宋传泽等

  补差对象:黄文、熊明娥、雷玲、袁星星等

  五。有效培优辅差措施:

  (一)优秀生培养:

  1、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培养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进一步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4、和学生搞好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二)后20%学生的转化培养:

  1、对于差生的教育以表扬为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经常和他们谈心,多帮助他们找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适量地布置作业,定时进行检查,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让优生给差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用优等生带动差生,以优促差,以实现“培优”和“辅差”的目的。

  5、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差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6、充分利用早上早读前和中午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7、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不留后遗症。

  六、。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潜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潜能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专研教材、讲究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复习课时,把知识进行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5、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2

  本期我校的教学工作在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期初的计划。特别是校本教研工作、学校特色工作、师生评价方面做得尤为突出,教学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稳走有升。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做好教学堂规检查工作。

  本期教务处按照教研室的有关精神,将平时教学常规检查落实到每个月,次次有重点、月月有内容。主要进行了课堂教学检查、备课检查和作业批改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记载,和教师交流,并作为月考依据,对突出的问题在教师例会上进行总结通报。由于本期教学常规检查分散进行,落实比较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生作业质量、书写、教师批阅等都有一定进步。

  2、行政参与教学管理

  行政参与年段管理。深入班级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征求管理意见,提出管理建议和要求。特别加强了九年级的管理,每月至少进行二至三次到班的交流。另外,行政听推门课,随堂课,并及时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例会上总结,为提高课堂效益共同努力。

  3、分年段抓好各年级管理工作

  小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抓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七年级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八年级抓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九年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每月进行学科检测并分析问题所在,力争有更多的学生进入普高学习。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期我校小学的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如何解读教材”为主题进行校本教研,紧紧围绕“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教学过程来开展教学教研工作。通过这种活动,加强了教学经验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梁明照老师送到县教研室参评的教学录像获得了县级二等奖,邓瑜、尹丹等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得了县等级奖。

  中学主要围绕“高效课堂”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数学组的《数学导学案》已编到八年级下册,理化生组正在试着编写物理学科的《讲学稿》。县上的初中英语和数学赛课活动在我校开展,有利于提高本校的课堂教学水平。石茜老师的教学参评录像课获县二等奖,陈永开老师进行了网络下的课堂教学录像课参评。另外,我们还采取了走出去的方式,吸取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本期我校初中语文组和数学组先后到犀浦的外国语实验学校参观,就教学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

  三、关注学生过程发展

  本期教导处进一步加强探索学生的学业评价。11月份在全校各年级开展了计算能力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我校绝大部分学科发展态势较好,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同时为了展现学生风采,进一步关注学生情感的获得,本期教导处还组织了3—6年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书法比赛。在教研室举行的过程性能力检测活动中我校三年级音乐、四年级数学都取得二等。我校的学生参加县“小学生英语才艺表演”活动获县一等奖。

  初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如理化生小组的学生科技制作活动、数学组的有理数运算竞赛活动、英语组的英语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本期教学工作着力从校本教研、特色工作、学业评价几方面入手,过程开展得扎实有效,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的。反思本学期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待我们去克服。

  1、我校部分班级部分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同科同年级之间差别比较大。

  2、校本教研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还不够,专业引领人才的质和量需要提高,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不够热烈。

  3、从整体上来看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比较高,但在全县拨尖的比较少。注重了从整体上提高,但忽视了个别有潜力教师的培养。这一点与发展好的学校相比差距比较大。

  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放眼未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多。我们一定要秉承已取得的成绩,并将它们做大做强,正视自身的不足,尽力克服,力争下学期我校在教学方面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创造安德学校教学工作的又一个春天。

  本期外出学习情况:初中语文组陈秀芳老师、闾甜老师到双流棠湖中学学习,梁明照、尹丹、凌光荣、袁纯等到成都空军礼堂听名师讲座,初中数学组到双流万安中学学习交流数学教学方法,尹代群、谢宗静、胡艳到成都市人北中学听河南漯河二中张发生校长讲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肖蓉、杨兴利、何阳、陈秀芳、刘云军等到郫县沈园听名校名师关于教学及管理方面的讲座。本期成绩: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期内主要学习巧算、分数的单位“1”的转化、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掌握。

  在“数与代数”方面主要安排有:定义新运算、简便运算、转化单位“1”和比的相关应用题。定义新运算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够快速切入奥数不同的思维模式,认识符号所代表的不同运算方式,认识奥数的不同解答方法,体会奥数的乐趣;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也是提高运算速度的技巧,掌握灵活的解答方法、体会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的分解与组合以及四则运算的性质的理解;分数的单位“1”的转化,结合学生本学期学习内容,在一定的基础上,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理顺量之间的关系;比的相关应用题,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理解比的定义和性质,明确应用题中两个关系量的比的含义。

  在“解题方法训练”方面主要安排有:设数法、假设法、假设法、倒推法、代数法、抓“不变量”法;此节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灵活应变,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解答思路。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主要安排有:面积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面积计算主要训练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在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在经过分析推导,寻求解题途径;表面积和体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有关计算方法,能将公式作适当的变形,养成“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二、教学进度: 第01周

  奥数入门技巧和心态调整;

  定义新运算; 第02周

  简便运算

  (一)(小数) 第03周

  简便运算

  (二)(整数) 第04周

  简便运算

  (三)(分数) 第05周

  简便运算

  (四)(换元法)

  第06周

  解题方法训练

  (一)——设数法 第07周

  解题方法训练

  (二)——假设法 第08周

  解题方法训练

  (三)——假设法 第09周

  解题方法训练

  (四)——倒推法 第10周

  解题方法训练

  (五)——代数法

  第11周

  解题方法训练

  (六)——抓“不变量”法 第12周

  转化单位“1”

  (一) 第13周

  转化单位“1”

  (二) 第14周

  转化单位“1”

  (三) 第15周

  比的应用

  (一) 第16周

  面积计算

  (二) 第17周

  面积计算

  (三) 第18周

  表面积和体积

  (一) 第19周

  表面积和体积

  (二) 第20周

  总复习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诗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3.引导学生模拟当小记者,懂得有关小记者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会写记事文章,并从中有所领悟。

  二、教学重点

  1.阅读短文,学习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默默奉献一生的高尚品质。

  2.通过模拟当小记者,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61)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词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

  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二、教具准备

  1、抄有古诗词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题答案(即短文第4节部分内容)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复习古诗.

  谁记得我们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写的思念家乡的古词。(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词、

  1.生自由练读后,鼓励大胆的孩子起立试读。

  2.正音。

  菩(pú)萨(shà)蛮(mán):词牌名。

  鹏鸽(zhègū):鸟,像鸡,比鸡小,羽毛照白相杂,善走,不能久飞,吃植物的种子和昆虫等。肉味鲜美。

  3.指导正确朗读古词。

  4.讲解有关知识。(可由师生共同来讲、)

  (1)生简介辛弃疾。

  (2)本词共两阙,中间用空格来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书:写

  5、讲解诗意。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6.弄清作者当时的心情。

  词中的“可怜“愁余”二词体现了诗人的忧愁。

  7.指导感情朗读与背诵。

  四、完成短文阅读。

  1.谈话:你听过别人说他很忙吗?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2.揭题,板题 巴甫洛夫很忙。(简介巴甫洛夫)

  3.齐读1—3节,了解说这话的人物、时间及省略号的.有关推测。

  4.自由渎文,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出示第4节部分内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内容,体会这位伟大的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

  a.挚爱:深深地爱着。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关于自己生命衰变的感觉。

  c.不近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为了不影响自己最后的工作,拒绝了亲人朋友的关心、探望。引导学生体会他对人情的冷漠与对科学的热爱。

  5、组织学生围绕这一壮举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人物品质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话来赞美巴甫洛夫。(围绕第5节的点明中心的词)

  (2)联系自己的见闻,说说是不是还有其他科学家也像本文主人公这样为科学献身;

  (3)从反面例子谈谈那些浪费时光,只为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质及你对他们的看法,理解“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

  6.齐读短文,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

  五作业设计

  完成短文后面的二个问答题。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5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难怪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三个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想一想圆与它们有什么区别?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金鱼图,你能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同学们真会观察,一下子抓住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看,我们这么容易就进一步了解了圆,你们真了不起!

  任务一: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老师真佩服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干什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真棒!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三: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6页例2到57页上面一段,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三个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学生互检互查。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

  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岔开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①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②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③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练习: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⑥练习:出示课件填表。

  ⑦巩固练习:出示判断题。

  四、转回课前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能得冠军呢?

  (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此题。)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板书

  圆的认识

  圆心O ——能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半径r

  ——能决定圆的大小(定长)

  直径d

  同圆半径

  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等圆)直径

  d=2r或r=d=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都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教材情境图,创设一个出示班级新同学照片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照片,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思考。

  2、自学合作,丰富知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比的读写方法及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课件,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比的意义和读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

  同学们,咱们班又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想介绍他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可是这位新同学现在没有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想)

  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69页图片A)

  咱们学校美术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为这位新同学画了一张画像(依次出示B、C、D、E四张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与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与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生活情境一:照片相像问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的发现。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如果以图A为标准,观察这四张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呢?

  (2)为什么图B、图D与图A比较像?试着说一说。

  (图B、图D都与图A的形状相同,图B是把图A缩小了,图D是把图A放大了)

  (3)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和宽)

  3、探究规律。

  (1)指引探究思路。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并隐去图片,只留下长方形来研究。

  前面我们是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那么为什么图B、图D和图A比较像,而图C、图E和图A不像呢?现在请你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探究五个长方形中各自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编号

  长

  宽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长方形A

  长方形B

  长方形C

  长方形D

  长方形E

  (3)初步感受比。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预设

  生1:我发现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就是长方形B;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长方形D。

  生2:我发现长方形B、长方形D和长方形A一样,它们的长都是宽的倍,宽也都是长的。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A、B、D这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倍,宽都是长的,也就是说这三个长方形是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

  设计意图: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一组长方形的观察、计算、思考,探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存在的固定倍数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比”的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

  (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

  (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

  (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5%=(元)

  1000+-=(元)

  生2:×(1-5%)=(元)

  1000+=(元)

  生3:1000+×(1-5%)=(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我能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也掌握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我能养成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的良好习惯。

  3、我一定能树立支援国家、灾区和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自学课文P99“利率”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2)银行存款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指导: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4、阅读理解P99—100例6,解决以下问题:

  (1)利息怎么求?

  友情提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结合例6,求一求老奶奶两年后的利息是多少?

  (3)老奶奶实际能拿到的利息是多少?

  (4)到期后,老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5)P100的两种解法你理解吗?

  4、是不是所有的利息都要缴纳利息税?(查阅资料了解)

  三、反馈练习:

  阅读P100“做一做”,了解存款凭证每栏的作用,从中获取信息,并解答。

  四、:巩固训练

  1、巩固训练:

  (1)完成P102第6题.

  (2)依据P102第7题,各自发表意见。

  (3)完成P103第9题.

  2、拓展提高:

  李奶奶5年前用5万元买了国债,存期为5年,当时的年利率为%(不纳税),今年李奶奶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税=利息×税率

  解法一:1000×%×2=(元)

  ×5%=(元)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说明

  1.教学中注重用迁移法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作用,实现知识的有效重组。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从扇形和圆的关系入手,借助知识的迁移来了解扇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弧、扇形、圆心角的过程中,利用PPT课件的动画演示讲解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进行结合,注重课件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课件的效果,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圆规、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分别叫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这些物体的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板书课题:扇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导入,直观形象,学生能很快建立扇形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新课

  1.认识弧。

  课件出示扇形图。

  (1)用课件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彩色的线画出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彩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3)尝试画弧。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弧。

  教师课件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2.认识扇形。

  (1)课件演示:先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2)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这个涂有颜色的图形就是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扇形)

  (4)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明确: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是一个扇形。

  3.认识圆心角。

  (1)课件显示:OAOB两条半径闪动,然后问:“两条半径所夹的角∠AOB,它的顶点在哪儿?”

  师明确: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扇形中找圆心角,并标上∠1的标志。

  问:说一说自己画的∠1为什么也是圆心角。

  师生共同总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

  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3)课件出示三个大小、方向不同的扇形图,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扇形。

  师小结:这三个图形都可以称为扇形,因为它们都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80--81页。

  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从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出发,通过猴子看桃、行驶的汽车看到的大楼范围、路灯下的影子等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等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已经初步接触。学生能辨认从高处、远处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麦当劳广告。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2、看来观察的范围是会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

  师:小猴在墙外能看见地上的桃子吗?怎么办?

  小猴爬上A点,看到墙内地上最近的点是哪里?

  同学们,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2、自主操作,初步探究。

  (1)画一画,找一找。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A点的。

  (3)演示,注意眼睛、墙的右上角。

  (4)说一说:小猴在A点看到的范围。

  (5)明确: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视线、观察点、阻碍点等概念并板书,得出确定观察范围的方法。

  板书:观察点,障碍点,视线,观察的范围。

  3、自主操作,深入探究。

  小猴爬到B点、C点,看到墙内最近的点是哪里?它能看到墙内哪些地方呢?

  学生在书上试一试,画一画,再汇报交流。

  4、交流讨论

  比较三次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小结: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说明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板书:高、低,大、小。

  5、联系古诗说一说

  这好像和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有关系。

  联系古诗,学生背诵,从数学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变化的楼房(课件出示)。

  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到位置1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哪一部分?

  (2)到达位置2时能看见建筑物B吗?穿过建筑物A呢?

  (3)司机的观察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4)你有什么发现?

  障碍点不动时,观察点远,观察的范围大;观察点近,观察的范围小。

  2、画影子。试一试1(课件出示)

  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影子的形成,并让学生画出路灯下几个杆子的影子。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短

  观察点不动,障碍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障碍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

  小结:观察点与障碍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观察的范围也会变化。板书:位置

  3、猫捉老鼠。一天,一只猫追一只老鼠,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这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

  (1)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2)如果你是这只猫,想看到更大的范围,你想怎么办?

  预设:

  a、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猫向后退;

  b、可以绕过障碍物或跳到墙上。

  4、拓展思维:解释日食现象,月食现象。

  生活中,还有许多与观察范围有关的现象。看日食图片

  1、日食。

  你们明白日食是怎么形成的了吗?

  2、月食。

  月食现象又是怎么回事呢?

  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

  我们是用哪些方法得到的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观察的范围

  视线

  观察点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例6、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打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看,你能比较这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大枣)你是怎样比较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物体的大小的知识——体积和容积(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体积

  1.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枣,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大枣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大枣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大枣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大枣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荔枝。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荔枝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2.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说能说说生活中两种物体体积的小。(说完整的话)

  认识容积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例7)

  (1)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

  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两种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容积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吗?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

  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生的生字。

【方法与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一些方法。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拓展与延伸】

  选择一些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或者写一首小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重、难点突破】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册我们学过《儿童诗两首》这一课,已经对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谁能说一说现代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估计学生们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向学生普及一些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这样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

  语言上: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上: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情感表达上: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上: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有一些难度,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诗与学课文的方法是相通的。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三、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注:必须是经过学生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后不能解决的问题)

  提示:重点在于词句的理解。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对句子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四、指导朗读

  提示: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定要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朗读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地朗读,感情从何而来呢?则是来自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那感情又如何表达出来呢?则是通过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语音的强弱、语音的停顿等来表现。

  按照上面的规则,让学生自己感悟读法并交流,进行分角色朗读。

  五、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吗?

  提示:结合第二题作答,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五、作业:

  练习朗读《中华少年》

板书

  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

  祖国锦绣山川的哺育

  中华少年祖国悠久文化的滋润

  祖国特有民族风俗传统滋养

  四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心愿:建设中华无比自豪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内容:

“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5

  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六年级一班、二班和三班,一班共有学生64人,二班共有学生56人,三班共有58人。

  2、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学生学习了三年的英语,对英语已获得一定基础的感性认知,积累了不少常用单词和句型,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但是由于他们的年纪小,所以在英语词汇、句型的掌握上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认读能力不够强,在记忆四会单词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第6册教材时,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叫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不求快,但求扎实,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以避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水平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两级总体课程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结合《新标准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师用书中所提供的教学建议,三年级起点第七册有第一模块至第十模块的教学任务,另外还有一个复习模块。本册英语中,我们继续和大明在美国访问了解一些情况,全面复习归纳以前学过的知识、技能、能力,对小学英语学习进行全面的巩固,为在中学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本册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1、注重了学生运用能力培养;2、尊重学生的差异,并让其充分发表出来;3、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提供了互动互学的条件;4、设置了发展学生特长的选做题。

三、教学目的

  1.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重在语音、语调的训练和语感的形成。

  2.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有关知识。

  3.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4.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如学习根据图片独立的写句子;学习语句和语篇中语音的表达。关于语句结构、语音等,要分阶段反复进行,要坚持大容量,长时间的输入。本学期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形成必需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

  1.听

  a、听懂教师的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b、听懂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单词、句型,并完成相应练习。

  c、独立完成活动手册中所有练习。

  2.说

  a、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对话。

  b、表演教材中的故事和对话。

  3.读

  a、借助图片读懂教材中的对话。

  b、流利朗读课文。

  c、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d、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读懂比较简单的英语读物。

  4.写

  a、能默写课文中重要的词组和句型。

  b、能用英语写出简单句子。

  c、能写出简单的英语小作文。

四、教学内容

  本期学生学习的教材为《新标准英语》第6册,全书共10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三个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Listenandpoint

  Listenandsing

  countandsay

  actitout

  chant

  该套教材连用前五册的故事人物,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和喜欢。每一个模块采取的是故事的形象呈现新知。故事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极具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喜欢活动和游戏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另外,该教材语音、词汇、句型与对话联系紧密,便于学生及时巩固运用。课本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对英语获得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标

  能读会说每模块的会话,并运用重点句型交流。能读写四会单词,并完成简单的看图写话。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善于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并喜爱用英语交流。

六、达到教学目标的措施

  本期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英语方面的练习,主要开展下列活动: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2.穿插各类小游戏

  3.多利用直观教学的形式

  4.加强认读能力

  5.多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

  6.组织有关比赛

七、教法和学法:

  新标准的要求,使我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我将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为主要目标。

  重视语音的训练,进一步复习巩固音标。扎实训练四会句型,切实掌握语言材料,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绪高昂、优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时刻注意着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和蔼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信任他们向上的愿望,理解他们的错误,激励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对学困生更要加倍关注。

  2、运用新鲜、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有所得。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象、电脑等并结合其它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更感兴趣地接受新知识;利用语音教室、网络教室让学生接受语言的熏陶、学会提留信息并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3、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英语学科学生作业和考试的问题,使学生在更多时间里做一些乐为或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如:制作录音、搜集英文常识、英文标识、小故事、画图并写出相应的英文注释等,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测试也会参考以下形式:如唱一首英文歌、和同伴表演一段课本剧、和老师进行情景对话、英语书法、拼词竞赛等方法来进行测试,增加英语学习及运用的趣味性。

八、待发展生培养措施

  由于教材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的差距也较大,必须做好培养优生、辅导待发展生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2.加强差生辅导

  3.积极与家长配合

  4.多做卡片、道具

  5.耐心的帮助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

六年级教学设计必备15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汇总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新学期教学设计15篇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6篇 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3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3篇(梅花魂课堂教学设计)

穷人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篇 部编六上穷人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目标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讲评课教学设计6篇(阅读理解试卷分析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