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6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件)

时间:2022-08-01 14:14:35 课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6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件),供大家参阅。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6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件)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1

  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 电功》

1.一个电能表,表盘上标明“720 revs /( kW · h)”,这表示什么意思? 2.小明家中一周前、后电能表示数如图 所示,小明家所在地区每度电的电费是 元,请你估算他家每个月需要付多少电费。

  记下你家电能表今天的示数,和一周后的示数对比。 根据你家所在地的电费标准,估算你家一个月应交多少电费。

3.一个小灯泡的两端加 V电压时电流是 A,它在这种情况下通电2 min,电流做了多少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有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 V,容量为1 130 mA · h,它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多少电能?

  答案: 1.电能表转盘每转720转,消耗的电能为1kwh 90J 4..6J 解析:根据公式W=UIt=×1130mA×1h=××3600s=.6J

  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

1.一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220 V 1 000 W”的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多少?

2.一盏电灯25 h 耗电1 kW · h,这盏电灯的电功率是多少? 3.一个“220 V 800 W”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有多大?假如电路中 的电压降低到200 V,电阻丝的电阻不变,这时电炉实际的电功率有多大? 4.某次雷电的电流约2×104 A,电压约108 V,放电时间约 s。这次雷电的电功率约多少千瓦?释放多少能量? 答案: 提示:利用公式I=P/U计算 40W 提示:利用P=W/t计算

Ω 661W 提示:计算时注意电阻是不变量,利用公式R=

  2U额P额计算出电阻,再利用公式P实?129

  2U实R计算出电炉在200V实际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10W 2×10J 提示:可利用W=UIt和P=UI来计算

  第十八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图 是一位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所连的电路。这个电路有什么错误或不妥之处?应该怎样纠正?请你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 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已知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 W左右。 (1)连接电流表时应选用哪个量程? (2)用笔画出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 (3)在虚线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李芳家的电能表上标着“3 000 revs/(kW · h)”。她用这个电能表来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她把家中的其他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这个用电器工作,1 min内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5 转。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4.某电炉在额定电压220 V下的功率为1 000 W,当实际电压只有额定电压的80% 时,若电炉的电阻保持不变,此时电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5.某学校共有电灯100 盏,都用60 W 的普通照明灯泡,平均每天用电4 h。如果都改用40 W 的日光灯,不但可以省电,而且比原来更亮了。该校一年(365 天)可节约多少度电?

  答案: 1.

  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

1.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 的电流时,1 min 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2.一只额定功率是450 W 的电饭锅,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3.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 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 210 Ω,它的额定功率有多大? 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 min 产生多少热量?

4.某校师生自制了一台电烘箱。电烘箱的电阻丝通过5 A 的电流时,每分钟可产生×104 J的热量。求这台电烘箱的电功率和电阻丝工作时的电阻。

5.电流的热效应有时对我们有益,我们利用它;有时对我们有害,需要减少电流导致的发热,或者尽快把发出的热散发掉。 (1)列举两个生活或生产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实例;

(2)列举两个生活和生产中为防止电流热效应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6.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2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质模型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物体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

四、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具准备

  一块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高由、流水、树木、花草,这些物质把我们的地球装扮得非常的美丽。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它们都是物质。你想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的图和图 [师]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能提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师]大家说得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由浩瀚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共同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吧!

(二)新课教学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的相关内容。 [师]大家说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由物质组成。

[师]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物质,地球上的空气、岩石、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鸟兽及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爱心

  用心

  专心

[师]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呢?

  师生共同讨论第5页“想想议议”的内容,并通过分割糖粒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图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由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图我们知道: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物质就有一定的形态。

[师]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是什么?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学生举例)

[师]物质的各种状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区分的? [师](手拿杯子让学生看)这个杯子是什么样状态的?什么形状?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生]固体状态,圆柱体。有一定的体积。

[师](把杯子倒过来)它的形状改变了吗?体积改变了吗? [生]都没变。

[师]大家说固体有什么特点? [生]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好盖子。(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出:水也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师再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学生观察) [师]水的体积和和形状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水的体积没变,形状变了。 [师]那么液体有什么特点呢?

[生](改正)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气,分析归纳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图来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特性。

[师]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 [生](利用八年级我们学的物态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知识,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物质在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讨论]第6页的"想想议议"

  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支持自己的说法。

[生甲]把水放到冰柜里,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烧开水时,水蒸气会把锅盖顶起,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也变大。所以,我认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大,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也变大。

[生乙]我认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不一定变大,也有的变小.比如: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的,甚至会流出来成为蜡泪,但吹灭蜡烛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同学们阅读第6页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师](小结)多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小,"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这种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增大。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变化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4、原子及其结构

[出示]原子结构模型

  爱心

  用心

  专心

[师]在前面我们分割糖粒时,如果分割到分子尺度时,它还保持着糖的性质。如果再分下去,得到的就不再是糖。即分子再被分割,得到的就是原子,说明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利用图-8,让学生继续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的大小。

[师]从这里我们知道,原子的半径非常小,大约为10-10m,人们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1015个原子。

[放录像]原子的组成

[师]同学们物质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师]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我们还了解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三态之间变化时的体积变化,还有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

(四)、练习

  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第1和第2页。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种状态下的基本特性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3)、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4)、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变化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教学反思

  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也是重点章。它涉及物理课程标准一级主题“物质”中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和尺度等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这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爱心

  用心

  专心

  本节是通过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由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天天见到的天空星体的运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从地理等学科知识入手,以及电子显微镜所显示的分子照片,都凝结着一个中心:教学要提供大量的事实,让学生认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八年级学生虽然已学了物态变化,这节课再把物质的形态用分子的运动更加形象地表述,以使学生对于分子存在的客观性能理解。对于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可以在复习相关内容“原子结构 元电荷”的基础上稍作拓展。

  总之本节课的主要理念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爱心

  用心 专心 4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3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三、摩擦力

  教学内容:

三、摩擦力 教学目标:

1、识记内容:①什么叫摩擦力?②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③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①理解摩擦力的含义;②能通过实验归纳出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有哪些;③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和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具:木板,小木车、钩码、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答抽查:

①你见过哪些有摩擦力的现象? ②重力的方向怎样?

③什么叫摩擦力?它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本课时目标实现过程

1、简要说明本课时目标

2、认识摩擦力 ①演示摩擦力——用黑板擦演示什么叫摩擦力,(并叫学生体验) ②讲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互相接触、有压力、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等。

3、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①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作出猜想(并写在课本上) ②教师演示,学生注意观察

(教师强调)注意弹簧测力计拉出的多少(是指是拉力的大小);比较甲乙的条件区别得出结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比较甲丙的条件区别得出结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要求学生牢记该结论。1分钟完成)

③教师分别改变上述条件再试验看与压力和粗糙程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应该与课文P61结论相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根据生活实例要求选择:

①哪些物体既是橡胶做的,又有花纹?

②自行车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 ……

③增大摩擦的方法主要是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④减小摩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A、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C、利用润滑剂、压缩空气、电磁场将接触面彼此分开。 (要求学生立即背诵)

4、小结本课时,强调三个知识要点。

三、本节课堂目标测试

  完成《练习册》夯实基础;检查;小结

四、布置作业和预习

1、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该节内容

2、实践作业——(1)把蜡打在衣服拉链上再试看有什么不同?(2)把铅笔芯末灌进锁孔里试一试。

3、预习作业——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形式有什么不同?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4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 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 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这是哪组数据?

2.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了图 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

  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 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习题答案 1.(1)图略

(2)“ ”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

×

  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1.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Ω,接在220 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加在这个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 V,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4.某同学认为:“由I = U/R变形可得R = U/I。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2. 2V

3. Ω 解析:1.根据公式I=U

2.根据公式U=IR

3.根据公式R = U/I R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1.一个小灯泡上标着“ V A”,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是 Ω。图 是一位同学为检 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 实验线路。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请你 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成正确的连接?

2.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Ω 的灯泡的电流是 A 。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 Ω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3.图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4.在测量标有电压为 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 V,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据表中电压和电流的数据计算每次的电阻,填在表格中;

(2)对比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成一句具有概括性的结论。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1.(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正进负出”; (2)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合适,应选“0~”;

(3)滑动变阻器均接在金属杆上,应“一上一下”地连接。 2.根据欧姆定律I=U得,U=IR=×242Ω=220V,并联一个电烙铁后,这个R电烙铁两端的电压为220V,则通过此电烙铁的电流为I’=U/R’=220V/165Ω=,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I总=I+I’=+= 3.(1)如图所示

(2)

(3)6Ω

4.(1)自左至右依次填入:

  2 (2)小灯泡越亮,灯丝电阻越大,小灯泡的电阻值随着小灯泡的亮度增大而增大,说明灯丝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第十七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把5 Ω 的电阻R1 跟15 Ω 的电阻R2 和一个电流表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电流表的读数是 A,电源的电压是多少?

2.电阻R1 与R2 并联后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 为80 Ω,通过R2的电流为 A,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电阻R2 的阻值是多少? 3.有一个40 Ω 的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A。若将它接在20 V的电源上,该电阻能正常工作 吗?为使其正常工作,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4.如何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来测量某未知 电阻的阻值?小林设计了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时, 已知R1 为20 Ω,在闭合S 的情况下,断开S1 时电流表 的读数是 A,闭合S1 时电流表读数是 A。整个 实验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不变,求被测电阻R2的阻值。 5.如何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来测量某未知

  电阻?小红设计了图 所示的电路。实验时,已知 R1 为40 Ω。在闭合S 的情况下,断开S1 时电压表的读 数是 V,闭合S1 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V。整个实验 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不变,求被测电阻R2 .第四节课后习题答案

1. 6V 解: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5Ω+15Ω=20Ω

  电源电压U=IR=×20Ω=6V 2.

  120Ω

  解:通过R1的电流I1=

  U24V==,

  这个并联电路的R180?U24V==120Ω 总电流I=I1+I2=+=

  R2=3.解:该电阻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最大=I最大R=×40Ω=8V

  所以该电阻不能直接接在20V的电源上。

  为了使其正常工作,应该给电路中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U-U最大=20V-8V=12V ,该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U’/I最大=12V/=60Ω

4.解:在闭合S 的情况下,断开S1 时电流表的读数是 A,即为通过R1的电流。电源电压为U=U1=I1R1 =×20Ω=3V,闭合S1时,R2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通过R2的电流为I2=I-I1==,被测电阻R2=U/I2=3V/=50Ω

5.解:闭合S1时,R2被短路,电压表示数即电源电压。闭合S、断开S1时电阻R

1、R2串联,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即此时电压表的示数)。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 ,电路中的电流I=I1=U1/R1=2v/40Ω=,电阻R2=U2/I=/=16Ω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5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

  志

  第十五章 电能与电功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道电能,知道用电能表测电能;认识电功,能计算电路中的电功.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能计算用电器的功率.

4、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用电能表测算电功率.

5、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6、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焦耳定律.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电能和电功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把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电能:(1)电能用 W 表示,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能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简称焦.1 kW·h=____________J.(2)计算式:W=UIt=Pt.推导式:W=I2Rt,W=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二)、电功率

  1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 的物理量,用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单位有 kW,1 kW=________.定义: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用电器在______________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______________.实际功率不是固定的.

(三)、电和热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应用:电烙铁、电热毯、__________、电烤箱等.

  3.焦耳定律:电流在导体上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即 Q=______________.

二、考点攻策 考点 1电能表

[例 1](2012 年广东)如图 4-4-1 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度;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了 1 000 转,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________度电.

  考点 2电功率

[例 2]有一个标有“220 V

  110 W”字样的灯泡 L1.求: (1) 度的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该灯泡 L1 的电阻阻值是多少?

  若把 L1 与标有“220 V1 A”的另一个灯泡 L2 串联后接

  到 220 V 的电源上,求 L1 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结果保留整数) 考点 3电功率的测量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1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

  志

  1.原理:P=.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3)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4)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稍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注意:

(1)小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根据I=U/R或I=P/U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 例 3](2012 年荆州)某学习小组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由三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V、电阻约为 10 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4-3 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某次实验,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如果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________(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小菁同学移动滑片 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 I-U 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______W.

三、中考模拟

1、(2012 年广东)如图 4-4-4 所示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_____定律.将电阻 R 甲与 R 乙(R 甲>R 乙)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通电时间和_________相同,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的多少.

  2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

  志

2、(2012 年广东)某保温电热水壶的电路如图 4-4-5 所示,S 是温控开关,R1 为加热器.当开关 S 接到 a 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此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 5 A;当水烧开时,开关 S 自动切换到 b,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此时电热水壶的电功率为 165 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阻值的影响),求:

(1)加热电阻 R1 的阻值是多大?

(2)在保温状态下,通过电阻 R2 的电流是多少?

3、(2011 年湛江)小鹏同学家的电能表如图 4-4-6 所示,

  则小鹏家已消耗的电能为______kW·h ,转盘已转过________转;他发现家里只使用一只电水壶(其他用电器都关闭)时,观察到电能表转盘 3 分钟转过 100 转,电水壶工作时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__W.

4、(2010 年湛江)如图 4-4-7 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 U-I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

  B.当乙两端电压为 2 V 时,R 乙=5 Ω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 A 时,电源电压为 2 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 2 V 时,电路总功率为 W。

5、(2010 年广东)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V 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电阻约为 10 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4-8 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当小明同学按要求将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 P 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 4-4-9 甲所示)为________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 4-4-8 中变阻器滑片 P 向________(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3)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接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使开关闭合后,移动变阻器滑片 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却变小,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3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

  志

  6.(2010 年广州)某电熨斗内有 R

1、R2 两段发热丝,其简

  化电路如图 4-4-12 所示,它在 220 V 或 110 V 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110 V 时将 S 打至 1 挡,220 V 时将 S 打至 2 挡,这两种情况下电熨斗的电功率均为 1 100 W.求:

(1)电熨斗正常工作 5 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2)电熨斗在 220 V 电压下正常工作的电流是多大? (3)两发热丝的电阻之比R1/R2多大?

四、布置作业:基础训练本章综合题。

  教学反思: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6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教学反思

  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1.功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谈到某人作了“贡献”,有功劳、立了功,做事成功、事半功倍等有“成效”,引出功,物理学中也谈到功,进而类比,发现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做功与现实生活中的功是不一样的,不仅包含“成效”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谈到的某个量是有差距的,它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指出,让学生有牢固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在介绍功的计算公式时,可以不必讲述为什么是将力与距离相乘即为做功的大小。可以这样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中规定的。学生们有了识别哪些情况下做了功的能力,再介绍物理学中规定的计算功的方法,就不难接受了。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关键,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例题来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W=Fs计算功的大小。

  第一节第二课时:

1.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的实验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应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大胆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在分析数据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归纳出正确结论。 2.在谈到为什么又要使用机械这个问题时,通过让学生讨论,教师真正体会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好效果,把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二节第一课时:

1.理解机械效率时,可以结合身边使用机械的实例,设计数据进行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这样既熟悉了功的计算,同时加深了机械效率的理解。

2.改变提起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影响机械效率,教师可以设置“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时,计算它的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行比较,来消除学生心里的疑惑。

  第二节第二课时:

1.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放开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各种猜想假设,分组由他们自己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因为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中还可以使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

  第三节第一课时: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时,可以由速度的定义、电功率的定义来类比分析,引出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可以让学生由平时生活中表示某个快慢的比较入手,如小学时练习写字的快慢等,总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它的实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率是所做的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

2.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爬杆,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活动比赛,比较做功的快慢,来理解功率的概念。

  第三节第二课时: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展开,相信真理越争越明,然后教师集中整理。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于滑轮组、杠杆和斜面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题,可以每种情况选择1~2道近年来典型的中考题讲授,然后进行归纳,或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节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样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利用时,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便于提高学生今后动手实验的能力。

2.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知道了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速度和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是同等大小吗?让学生阅读教材P116页的《小资料》,分析比较“行走的牛”与“飞行的子弹”,牛的质量比子弹的质量大得多,然而牛的动能比子弹的动能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节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去探究,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讲到应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身边的事例去分析,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在引导学生分析《想想做做》中的铁锁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时,可以设计一连串的小问题,诱导学生分析:能量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提出:其实,总的能量是守恒的。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6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件)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