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情工作汇报7篇(社会舆情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28 16:30:4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社会舆情工作汇报7篇(社会舆情报告范文),供大家赏析。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7篇(社会舆情报告范文)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1

  重点领域社会诚信问题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尤其在经济生活领域,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一、舆情总体态势积极向上:

  诚信是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舆情关注的重点集中在道德层面,诚信油条哥、还债局长、替哥还债的养猪大姐、诚信道德模范等等事例代表了我国公民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二、社会诚信问题不容忽视:

  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活跃,各种类型的社会诚信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往往是经传媒报道后,公众的知情度大幅度上升。

  1、商业信用危机。

  从几年前的球员打假球到最近的“郭美美”事件,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的商业流氓行为屡见不鲜,其存在和蔓延不仅破坏了市场信用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了市场交易风险加大。

  2、产品信用危机。

  瘦肉精,黑心棉,地沟油,三聚氰胺,毒生姜、食品添加剂、苏泊尔致癌锅、毒奶粉等等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甚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问题。同时,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傍名牌、假名牌事件经常发生在身边,而且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

  3、资本市场信用危机。

  如我市某拟上市企业虚增利润、编造有关信息,隐满重大事项,违反《证券法》和有关法规,被证监会处罚。在证券市场上,数据造假已成为股市的“艾滋病”。

  4、金融信用危机。

  金融生活领域中,集资诈骗、货款诈骗、票据诈骗等不断增加,去年我市公布的26起房地产案件中全部涉及非法集资。资料显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假借各种名目脱逃银行债务的行为。

  5、官员信用危机。

  随着我国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的极少数领导干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务实效。例如“以实掩虚”搞形象工程,上“短平快”项目,还有极少数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之利,还有近期媒体报道的某些干部玩“失踪”,这种权力腐败极大地污染了社会诚信,也影响到政府的诚信。

  6、公民个人信息危机。

  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话诈骗、个人银行账户盗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不断曝光,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质疑。

  三、在社会诚信问题中舆论的特点:

  1、力度日渐强烈。舆论在表达情绪、提出要求、进行呼吁、表示诉求的过程中立场更加坚定、力度更加强烈,呼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声音已形成较大声势、凝聚相当力量。

  2、载体融合发展。去年“微博问政”开启元年,信息化浪潮推动舆情载体融合发展。通过微博、博客等数字化平台建言问政、针砭时弊、抒发心绪已成为网民常态,更多舆情热点经由网络发酵助推形成热潮。与此同时,移动互联渐成潮流,移动媒介舆情不断壮大,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舆情讨论或将成为未来趋势,社会公众关注社会诚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

  四、诚信缺失的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加速了社会流动,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打破了熟人交际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社会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它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熟人交际圈,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是在生人中进行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短暂性,人们之间虽然交往的数量增加了,但熟识程度却降低了。可见,传统社会靠熟人去维护社会诚信的机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第二,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功利性经济,它以利益为基本导向,引导人们如何去获得经济利益,强调的是商品意识和金钱观念。这样,便出现了与市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如尊重个人利益、倡导自由竞争、主张自由平等,等等。这些道德观念有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特别是对金钱的追逐,为金钱所左右,利欲熏心,就会导致“唯利是图”,成为金钱的奴隶。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就占据了一些人的思维空间,使社会诚信受到严重冲击。

  第三,法制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二,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一旦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则更加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

  五、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

  面对当今的社会诚信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借鉴传统社会的诚信机制,加强合理的制度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等途径,建立我国当代社会的诚信机制。

  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防范和治理失信,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诚信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比如对那些违规药品进行整改,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检测,这样百姓们才能放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铸诚信社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教育和帮助全体公民牢固树立诚实信用是一种财富、信用的建立不容易而失去是很容易的观念。让百姓们互相信任,对任何事情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使人们真切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如百城万店无假货、评选诚信企业和诚信公民、打造诚信城市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使人们在广泛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和关键,政府的公信力对全社会影响极大。要社会讲诚信,首先政府要做好表率,领导要以身作则。先前说到百姓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诚信问题,只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群众自然会讲诚信。

  六、舆论引导的建议

  1、抓思想认识,认清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论坛、微博等舆论新阵地日益兴起,成为群众的发声器、民意的集散地,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客观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多面性,做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典型事例宣传。宣传社会上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促进正能量的传递。对于失信事例也要不折不扣的加以报道,加强舆论监督,使失信者无处藏身。积极引导专业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参与社会诚信建设(如,我市在2008年就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太原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3、抓机制建设,推进舆论引导的常态运行。社会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要舆论引导制度化。应进一步加大对社会诚信建设正能量的传播,使传媒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二要解决问题常态化。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现实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现实工作内容加以研究解决,尤其要解决群众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要收集舆情日常化。舆情信息渠道很多,应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建设舆情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舆情监看、收集、研判、引导、报送、会商、反馈等环节。

  4、抓规范管理,助力舆论引导的有序开展。应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完善网络法治秩序。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维护良好和谐的网络秩序。对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合理管制。二要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应建立健全民意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问政链条,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让民意呼声表达得出、反映得上、落实得好。三要深化网络文明创建。应大力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加强对网络版主、网络编辑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网络诚信活动,提高上网人员的综合素质。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2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近年来,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宣传,强化网络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区委宣传部于成立了网络科和网管中心,具体负责全区网络舆情信息和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目前,区委宣传部从事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人员编制共3人。全区各涉网管理部门也都明确了责任分工,落实各自职能,承担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任务。

  一、区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区人口密度大,网民基数高,呈现出网龄年轻化,思维活跃化的现状。这些网民既关心家乡建设,关注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又对一些热点舆情表现出既监督,又使其传播的新态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依托网这个网上宣传阵地,加强正面引导,把握舆论导向让正面舆论起主导作用。同时通过网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以疏通社情民意。总体看,目前网上舆论态势正在呈现积极变化,正面舆论越来越成为网上的主流。在正面舆论的引导下,网上公共舆论逐渐理性,支持党和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强。区委、区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通过网及时发布,出现负面舆情,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

  在开展网上正面宣传的同时,我们也不断探索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通过不断的探索,区网上舆论监管和引导工作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健全了舆情收集机制,每天都有专人负责舆情监控,做到热点舆情提早掌握,提早主动,事情处理后要出《舆情摘报》,给我区一些部门敲警钟,让他们绷紧弦,时刻不能麻痹大意,轻视网络舆情;二是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建立了舆情监看联络员队伍,这些联络员每天上网,及时掌握本单位网络舆情,一有问题,马上汇报,我们也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机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四是建立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在全区相关部门和主要区直单位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网评员队伍。针对热点、敏感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根据事态及时运用网络语言,开展网上舆论引导。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初步形成了配合有力、联动有序、处置有方的工作格局。

  虽说区的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形式和日益变化的舆情传播渠道还不适应,与中央提出的把“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成为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民健康精神文化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和形势发展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提升到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网络舆情信息特点和规律的掌握,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

  二是处置网上舆情能力还未达到强势影响。尽管以网、政府网站为主的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初具规模,但总体上说,数量少、影响力弱,从网络媒体看,宣传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舆论引导的力量看,总体素质不高,力量薄弱,对网络评论的特点把握不够。舆论引导的主动性不够,战斗力不强,在论坛的引导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影响了网上舆论引导的效果。

  三是网络管理还没有形成联动作战和快速处置的机制。在应对网上热点敏感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党委宣传、外宣部门和事发地或当事部门的联动作战和快速处置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普遍存在着提供情况滞后,配合联动迟缓的问题。当事部门要求网上删除、封堵的多,主动组织参与正面引导的少,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抢夺舆论话语权、主动权的意识更是缺乏,致使网上不少热点的舆论引导工作延误最佳时机,形成网上评论热潮,给工作造成被动。

  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上级舆情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县区舆情信息工作的监管指导。让县区舆情信息工作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当前最新的舆情动向,得到市部对县区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指导意见,上传下达,查漏补缺。

  二是上下联动,实现平台共享。县区网上舆情监控平台还很不完善,技术力量也不到位,如果能得到上级舆情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持,对我们的工作将会是很大的改善。

  三是县区舆情工作底子薄,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希望市里经常组织业务培训,让县区舆情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学习和掌握市里边的先进工作做法,提升政治觉悟,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3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XX单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舆情信息质量为重点,收集报送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加强对舆情走势的深入分析,提出有效得力的对策建议,对涉及本单位工作内容及时进行跟帖回复,围绕重点、跟踪势点、把握难点,为领导服务,为决策服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建立了舆情信息工作网络。

  成立了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XX同志担任,成员为各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负责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统筹管理及编发《XXX舆情信息专报》。

  二、及时上报舆情信息。

  各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舆情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发现反映本单位相关问题的信息,将其拷贝后注明报送单位、时间、报送承办人、审核人,发送到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周上报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单位报送的舆情信息,定期进行筛选,编辑《XXX舆情信息专报》,并送单位领导批阅。对单位领导批阅后的舆情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批示内容进行处理,分送各相关部门阅办,对相关部门处理舆情的情况组织文字回应,送相关领导审批后在网络上予以回复。

  三、建立了健全的网络发言人工作制度。

  本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即为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各舆情信息员发现涉及本单位工作的论坛贴文后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对涉及本单位工作或上级舆情信息部门布置的重大网上舆情撰写引导主帖,进行跟评,并转帖正面报道或贴文,同时参与网上日常讨论及策划重大网络宣传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泛化分散的特殊性,同时网上信息能够得到广大网民的重视并予以接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舆论予以正确的引导。我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明确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分级负责制;网络舆情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特别是要针对网络舆情反应强烈、内容集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细化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落到实处。

  2、严格规范网络舆情回帖的工作内容

  及时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回应,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同时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及语意不通等问题。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又切实可行,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

  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单位各部门在认真梳理与本部门有关的网民提问之外,要加强与单位系统内的相关单位、部门沟通,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网络舆情涉及单位作为牵头单位,确保在相关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完成网络办复工作。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4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1年舆情报告微博成为舆情最大信息源类别:国内新闻

  浏览量:1395

  版次:AA16

  版名:时局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4-14

  作者:杜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报告指出,2011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平均每天个,中国已进入危机常态化社会。

  南都讯 记者杜强 实习生叶雨阳 发自北京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报告指出,2011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平均每天个,中国已进入危机常态化社会。(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个,2010年为274个,2009年仅有248个,社会舆情事件数量不断攀升。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危机已不再是单个随机事件本身,而是环境、秩序、规则的系统性破坏或错位,作为一种社会常态存在。

  报告指出,微博是2011年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占比达20%以上,成为第一大舆论场。报告评价说,“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

  报告还显示,2011年中国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依次是民生、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环境生态安全等。受国内CPI不断高涨、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民生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而去年频发的校车事故和多起重大车祸,使公共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则是受到小悦悦事件、搀扶老人被冤枉事件的影响。(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了解,该舆情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从2010年起每年度以舆情蓝皮书的形式推出的系列报告。(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中青在线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王超)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今天在京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这份报告指出,微博作为媒体平台在2011年崛起,微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微公益提振社会和谐度。

  报告列举了一串例子,来证明2011年微力量促进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向改良的方向发展:郭美美事件促进了公共慈善透明、徐武事件促进了精神卫生法出台、小悦悦事件促进了社会道德建设、校车事件促进了校车安全管理、“7·23”动车事故促进了中国铁路改革、钱明奇事件促进了暴力拆迁立法、戴套不算强奸事件促进了司法公正建设、剖腹放水事件促进了社会保障救助制度。

  报告还认为微博促进了民众参与社会公益。“随手解救被拐儿童”、“免费午餐”、“随手送书下乡”、“爱心衣橱”等微公益,积聚成社会大爱,增加社会和谐,推动众多网民积极介入到社会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制作这份报告时,数据来源基于和北大方正智思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舆情监测智能软件,并首次结合百度平台上数亿网民海量、真实的搜索数据,进行多元的社会结构层面舆情研究。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百度副总裁朱光分别致辞,共同为报告的发布揭幕。

“40%的舆情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其中,政府部门及个别官员行为不当是重点领域。”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分析2011年网络舆情事件时指出。

  喻国明分析,民众关注最多的事件主要集中在涉警涉法、反腐倡廉、文化教育和时事政治等,舆情事件关涉主体是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等。

  该报告指出,2011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个,2010年为274个,2009年仅有248个,社会舆情事件数量上不断攀升。

  从区域分布来说,舆情热点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和浙江等人口大省和沿海发达省份。

  新媒体的上升势头不可小觑。喻国明介绍,2011年舆情事件的首发主体,大众媒体和网民的比例是1:1,微博上升为社会的第一信息源。

  社会舆情随时间有一定的波动,喻国明介绍,春季和秋季是社会舆情事件的高发期,春节前后是低谷期。

  报告综合三年来各月舆情运行态势,认为春秋两季是社会舆情运行压力较大的时期,这一段时期与社会现实运行、民众的个体激素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春节前后是社会舆情运行的低谷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与春节有很大的关联效应。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啥?喻国明说,根据网民使用百度进行的网络搜索数据计算,2011年中国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是民生、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环境生态安全等。

  责编:李逢静

  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邹伟)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百度共同推出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13日在京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介绍,该报告集中梳理和呈现了2011年中国网民关注的信息领域、信息偏好以及网民关注度的变化趋势,为我国网络信息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和规范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民意参照。

  喻国明介绍,今年的蓝皮书数据是在与北大方正智思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舆情监测智能软件的基础上,首次结合百度搜索平台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多元的社会结构层面舆情研究。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最为关注的是民生、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生态环境等问题。受国内CPI高企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等影响,民生持续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而受校车事故、高铁事故、重大车祸等事件的影响,公共安全处在第二位;受小悦悦事件、搀扶老人等事件的影响,对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责任的探讨也成为重要社会议题之一。

  报告分析指出,“中国社会暖度指数”在2012年呈上升趋势。“回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间“微力量”崛起,汇聚成社会大爱和社会大温暖,例如“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送书下乡”等事件。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的“无影灯式”社会公益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同时,“微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进步的作用进一步展现。如郭美美事件促进公共慈善透明、小悦悦事件引发社会道德建设大讨论、校车事件推动校车安全管理等,民众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参与公共事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喻国明表示,网络社会结构具有更大的弹性、柔性和张力,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平等和多元,各种话语体系相互交错,这使得社会族群进一步碎片化,“网络社会黏合剂”目前是缺位的,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个公共话语平台。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5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资料来源: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室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50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首钢搬迁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区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为及时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区委宣传部、区统计局于今年5月份联合开展了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向全区八个街道和鲁谷社区的35个社区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64份,回收率为%。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共40多人参加。在参加座谈的人员中,有首钢退休职工,有首钢职工家属,有普通居民代表,其中一些退休职工曾经担任过首钢厂矿企业的领导、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他们对首钢的情况非常关注,也比较了解。总的来看,座谈会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心态,问卷调查结果与座谈情况基本吻合。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中,男性为%,女性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为%,31-40岁为%,41-50岁为%,51-60岁为%,60岁以上为%。从学历上看,初中以下为%,高中、中专为%,大专为%,本科为%,研究生以上为%。从职业上看,国家公务员为%,国企员工为%,外企、合资、私企员工为%,企业管理人员为%,医生、教师为%,科研人员为%,文艺、体育工作者为%,离退休人员为%,个体户为%,军人为%,失业、待业人员为%,学生为%。在所有答卷人员中,与首钢有密切关系的人占%,无密切关系的占%。

㈡问卷调查结果

  1、%的人知道首钢搬迁一事。当问及“关于首钢搬迁一事,您知道多少”时,%的人回答“基本了解”,%的人回答“听说过一些”,而回答“不知道”的人只占%。

  2、约60%的人对首钢搬迁持积极态度。调查显示:%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总体上有利;%的人认为首钢搬迁有弊有利,不可忽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应积极支持配合首钢搬迁,% 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纯属企业行为,石景山区不应涉及介入。

  3、职工如何安置、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职工两地分居是群众关注的三大焦点。按照关注程度排序依次为:职工如何安置(%),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搬迁造成职工两地分居(%),搬迁会不会转嫁污染(%),巨额税收在哪里缴(%),搬迁要花多少钱(%),搬迁的具体步骤和方案(%)。

  4、%的人认为6万多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是首钢搬迁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他主要难题排序为:搬迁所需的500亿元资金问题(%),如何减轻对河北当地的污染问题(),协调北京与河北的税收分配问题(%),其他(%)。

  5、%的人认为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将是首钢搬迁给石景山区和北京市带来的最大好处。其他好处依次为: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缓解首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其他(%)。

  6、%的人认为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将是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和北京市造成的最大影响。其他影响依次为:将产生职工家属两地分居问题(%),减少经济总量,削弱

  地区经济实力(%),税收外流影响财政收入(%),搬迁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影响地区的招商引资(%),其他(%)。调查表明,为减轻这些影响,认为国家和北京市应给石景山区的政策支持依次为:财政政策支持(%),就业安置政策支持(%),首钢腾出土地发展项目支持(%),土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7、关于首钢搬迁后腾出来的预留土地最好干什么用,调查显示依次为:建国家部委和市属部门机关办公区(%),安排类似首钢这种经济总量的非污染产业(%),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建科技研发基地(%),建大型商贸区(%),建高档住宅区(%),建工业文化遗址园(%),其他(%)。

  8、%的人认为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搬迁造成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希望国家和北京市给予大力支持。调查显示:为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的人认为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的人认为要“争取北京市就首钢搬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 的人认为要“根据富余人员实际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的人认为要“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9、在首钢搬迁后厂区地块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方面,% 的人认为污染对这块地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大;而%的人认为严重污染致其使用价值缩水。%的人认为这块地应根据情况进行一定时间的环保处置后才能开发利用,而%的人认为厂房拆了就能重新开发利用。

  10、关于首钢搬迁后原厂区遗迹是否算某种文化遗产,调查显示,%的人认为首钢搬迁后的遗迹应该算某种文化遗产,% 的人则认为“不算”,另有%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未来的发展展望,%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成为京西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的人认为石景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的人认为环境质量改善将带动区内房价逐步上涨;而%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长期受到首钢搬迁造成的经济总量下降等一些负面影响的困扰。

  二、调查总体评述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情况,既有积极方面的思想反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思想情绪、顾虑和担心,主要评述如下:

㈠正面的思想反映

  1、干部群众高度关注首钢搬迁,大多数人认为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是国务院经过反复研究作出的正确决策,大多数干部群众对首钢搬迁表示理解和支持。

  2、大多数干部群众认为,首钢搬迁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北京市环境质量的需要,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是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虽然搬迁后会遇到一些暂时困难,会给某些局部带来一定损失,但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将来。

  3、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但也会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方预测,超前运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和处理有关矛盾和问题,确保地区有序转型、和谐稳定。

  4、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涉及众多职工和家属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区、全市的社会稳定,是首钢搬迁过程中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可回避的主要难题,也是石景山区必须面对的巨大压力,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北京市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扶助和支持。

  5、科学、合理、有效开发使用好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大块土地,对石景山区的建设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从长远考虑和打算。进行科学论证,国家和北京市在这块土地的规划及项目引

  进等方面,应考虑石景山区的特殊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和扶持。

㈡值得关注的思想情绪

  1、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感情上讲,一些人舍不得首钢搬迁,对首钢感到难舍难离。但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有些人无奈地说,国务院已经定了的事,想不搬也不行。

  2、部分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很不利。他们说,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将长期存在,而搬迁后腾出的成片土地不可能马上进行开发,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首钢搬迁将把最大压力留给石景山区,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3、不少群众对首钢搬迁心存顾虑。首钢的职工和家属对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心里没底,担心生活水平因搬迁而下降。部分群众担心大量富余人员将给石景山区已经很困难的就业工作增加新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而一些居委会干部也担心首钢搬迁给居委会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4、一些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将导致一些职工家庭两地分居,相关家庭中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诸多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5、一些群众说,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利用前景非常看好,很多部门都在盯着这块地。他们担心首钢搬迁后这块地被有关部门你一块、他一块分割占用,得不到有效开发,从而给石景山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意见建议

  1、首钢搬迁应由国务院有关权威部门直接挂帅。首钢搬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涉及到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涉及到北京市与河北省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到众多人员的切身利益,很多问题地方很难协调解决,如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出面挂帅协调,会更有利于搬迁工作的快捷高效。

  2、要确保环境污染不反弹。一些群众说,在首钢压产、搬迁过程中,环保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要继续督促首钢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境质量稳定改善,首钢搬迁后原厂区地块应优先发展清洁、污染少的产业或项目,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3、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适当保护。一部分人认为,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为历史和某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一些群众建议在原址上建冶金博物馆。一些群众说,考虑到首钢对国家和北京市做出过巨大贡献,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有着深厚的感情,首钢搬迁后应采取适当方式留个纪念,让他们有个念想。

  4、要确保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很多人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首钢厂区土地使用规划工作,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应对这块地的使用进行一定限制或冻结,在压产搬迁过程中不应搞其他开发建设。首钢和石景山区应就这块地如何开发利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5、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搬迁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群众特别是首钢职工、家属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与解决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结合起来,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更大程度上争取群众对首钢搬迁的理解和支持。

  课题负责人:杨永安

  课题参与人:胡冀民、岳晋、李玉珠、许红军

  执笔人:彭司海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6

  化学与药学院 制药1101 学生舆情汇报

  一、学生思想动态

  本周周日至周五我班级同学表现良好,积极准备周一的选修课考试,无迟到早退现象及夜不归宿现象。周六放假之前每个人都填好离校登记表和安全承诺书,安心回家。由于最近几天有选修课考试,班级近期学习风气浓厚,另外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同学们的时间都在自习教室或者图书馆度过,早出晚归,学习积极主动。大三即将结束,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的选择考研,有的决定考公务员,有的在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努力充实自己,不管选择哪条路,大家都开始为之好好努力,不得不说,比起曾经,同学们成熟了很多。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同学们对国内外新闻的关注度也很高,对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马航失踪事件等新闻事件,同学们不但给予高度关注而且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表现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先进性。

  二、近期发生的学生重大获奖、受处分、突发事件等情况近期我班同学无受处分情况,无突发事件发生

  三、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事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这周前几天天气比较炎热,学生在宿舍晚上停电,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希望学校能够尽快处理。另外餐厅桌椅比较脏,还有很多坏的,对我们正常就餐造成了困扰,希望能帮忙改进一下。

  团支书签字:

  上交时间: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7

  关于互联网舆情监测项目汇报

  尊敬的领导:

  对于舆情监测我们部门都会对网上单位的言论有大概的了解,平时也都会做舆情监测的记录,但是我们没有相应的舆情监测工具,只能靠人工和传统的搜索引擎方式一个个的去查询。这样根本无法预警舆情发生,效率非常慢、非常低。大多数我们单位的负面言论出现了一周,我们才能够意识到。幸好不是重大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影响,倘若是很重大的事情不知被媒体转载,浏览和回复了多少次了。一周的时间会使事件达到一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作为全国百强私营企业和领导的效应,时刻都处于公众和舆论的视线中,媒体舆论环境对单位的规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事物的出现,负面舆论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正在上升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影响力、渗透力到达社会各个领域,如果不予以重视,未能及时控制,危机就会急剧恶化,不仅使单位遭受巨大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单位的利益,做好舆情监测解决的问题是第一时间发现,为后续的处理争取时间。其实跟删帖关系不大,现在我们默认处理舆情的方法就是删帖,表面上看帖子是删了,但实际上这个事你并没有解决,明天再一看,又有人发了更多,所以单纯的依靠删帖,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请领导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截至2017年我国网民达亿 手机网民亿;中国国内站点528万个,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获取资讯主要手段。成为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左右手

  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危机的主要源头

  互联网为企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和品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危机

  1、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主流舆论场,占据第一影响力位置。自2007年以来,66%的政府、事业单位负面危机均来自互联网。

  2、网络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危机来自于互联网。

  3、许多激烈、激进的舆论形成、发展、升级、扩大,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形成的。

  4、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网民心理的日益复杂,传播媒介监管的日益开放,媒体的跟风炒作??这一切都让负面消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极为容易。

  5、负面事件对于一般企事业单位来说是致命的,对于处在上市、融资、扩张、合并等关键阶段的事业单位来说来说将无疑是重大打击。

  6、“暗箭难防”多数事业单位往往对负面事件的得知时间较晚,失去了采取措施减小损失的最好机会。

  二、舆情监测服务能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什么?

  1、及时掌握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为后续应对特定舆情赢得宝贵时间

  2、对事件、舆论进行引导与梳理;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掌控舆情。

  3、提升事业单位危机事件应变能力;可以把更多的舆情消灭在萌芽中

  4、提高单位对互联网舆情的综合了解广度与深度;

  5、协助单位建立互联网监测体系,并加强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

社会舆情工作汇报7篇(社会舆情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6篇 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社会实践手册个人工作汇报5篇(社会实践手册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汇报3篇 社会企业责任报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汇报3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汇报14篇 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汇报提纲3篇(如何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汇报3篇(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乡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工作汇报材料3篇 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汇报3篇(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成效)

乡镇社会诚信建设工作汇报3篇 诚信建设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