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3篇(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

时间:2022-10-26 14:51:5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3篇(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以供借鉴。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3篇(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1

  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探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又是新兴性和战略性的有机统一,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也成为了全国各地谋求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长沙推进“五化一率先”战略的重要基础。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对于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建成“两型社会”和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结合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及特点,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对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初步测算,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

  根据国家和省内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长沙选择了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技术等七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高端制造产业包括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数控装备产业、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等。新材料产业包括新能源材料产业、先进复合材料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太阳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化、节能产业、环保产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应用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制药产业、医疗及制药设备制造业、生物育种业、生物农资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优势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创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信息网络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产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二、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初步测算,201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数据表明,长沙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体水平上具有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也具备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可能性。

  1、高端制造。一是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工程机械及其配套企业92家,主要包括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铁轨道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过千亿集群,是长沙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二是精密数控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精密数控装备制造企业37家,主要包括长沙机床厂、中大创远数控装备、宇环同心数控机床、金岭机床等精密数控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三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3家,主要包括中航飞机起落架、五七一二等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四是输变电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52家,主要包括长高高压开关、长缆电缆附件等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2、新能源汽车。目前,长沙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比亚迪汽车项目正在建设阶段,比亚迪将在长沙建立一个年产5000台B6、B9纯电动大巴和台底盘的新能源汽车基地。长沙汽车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112家,主要包括北汽福田、长丰汽车、博世汽车、同心实业、陕汽集团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其中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主要生产汽车部件。2010年长沙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3、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集群是长沙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主要包括晟通科技、金龙国际铜业、新振升集团、湘江涂料、海利等新材料制造企业。2010年,新材料产业企业24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4、文化创意产业。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保持领先,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近年来,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了全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造就了“出版相军”、“影视相军”、“动漫相军”等美誉,涌现出了以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潇湘电影集团、长沙广播电视集团和三辰卡通集团等一批主业明确、核心突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长沙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个,其中法人单位5640家,个体工商户户,实现增加值达亿元,比上年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占据全省文化产业半壁江山。从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等产业,初步测算,2010年共实现增加值亿元。

  5、生物产业。长沙拥有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有九芝堂等老字号生物医药企业。2010年,长沙拥有九芝堂、泰尔制药、绿之韵生物工程等生物医药企业6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6、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一是太阳能产业。2010年,长沙拥有以红太阳新能源(中国电子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太阳能制造企业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为上年的倍;实现增加值亿元,为上年的倍。二是智能电网产业。2010年,长沙拥有以威胜电子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智能电网制造企业1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三是节能环保产业。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工业企业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7、信息网络技术产业。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10年,长沙拥有蓝思科技、长城信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6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拥有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8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三、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的位置

  1、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多。在入选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中,长沙共有74家企业入选,占到全省总数的%。其中,文化创意(9家)和节能环保(14家)企业全部在长沙,高端制造类长沙有13家(全省22家),新材料类有12家(全省20家),生物类15家(全省25家),新能源类6家(全省16家),信息类5家(全省13家)。在长沙入选企业中,目前规模最大、发展状况最好的无疑是装备制造业的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家企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均超过400亿元,装备制造业已经呈现出骨干企业引领产业的格局。

  2、园区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从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布局来看,长沙共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16个,占湖南省总园区数的29%。按照产业分布,包括高端制造、文化创意、生物、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各3个;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基地)各2个;新材料产业园区1个。其中长沙航空产业园,长沙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园区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长沙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和长沙信息产业园等2个园区位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近年来,长沙园区工业实现了集聚发展,目前有3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共有9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目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数控精密机床、电力和电站设备等为特色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现代中成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智能仪表制造等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太阳能光伏产业、环保设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为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与汽车产业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增长点的新型产业格局。2010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更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契机,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全年园区专利授权453件,并获得4项国家与省级科技进步奖,创新能力有显著提升。

  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占据优势。在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规划中,长沙共有19项高端制造、17项新材料、21项文化创意、49项生物产业、12项新能源、18项信息产业、26项节能环保,共计162项重点项目入选,在全省483个重点项目中占%,其中全市共有30个独立或合作完成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在全省84个超10亿元项目中占%,具有绝对优势。在全省确定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236亿元,全市计划总投资为1031亿元,占全省计划投资总规模的%。由此可见,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在省内项目中占据优势,发展后劲较强。

  四、长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经过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竞争力,同时拥有科技、人才、发展机遇等方面的优势,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部分领域具有较强基础,龙头产业带动能力较强

  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端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其中高端制造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总体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前三位,产业集群发展已过千亿元。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迅猛扩大,工程机械产业已经大致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甚至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支柱产业的基础与条件。文化创意领域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演艺娱乐等4大优势板块,湖南卫视、快乐购等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原创动漫产业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2、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长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而长株潭城市群先后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城市试点。一方面,先行先试、突出创新的改革思路让长沙具有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较大自主性也有利于全市增强宏观调控、配置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央有关部委对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信部专门出台了《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科技部也将重点支持长株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此外,湖南省将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出资,发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这些基金将根植长沙,辐射长株潭城市群。

  站在国际的视角上,世界市场格局与产业分工面临重大调整,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这正为我国抢占新兴市场,拓展战略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站在国内的视角上,我国正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经营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对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产品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与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对于文化创意、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扬。

  3、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研究开发能力突出

  科教人才储备与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必要条件,长沙在这两个领域中都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科教人才方面,长沙共拥有高等学校48所,其中4所进入211工程,3所进入985工程,两院院士40余名,各类科研机构300余家。近年来,高素质人才数量增速较快,2010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万人,在校硕士研究生万人,在校博士研究生8863人;硕士毕业生9521人,博士毕业生1411人。科技创新方面,新材料领域的中南大学碳/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级的浏阳生物医药基地和景达生物国家血液制品实验室,现代生物农业的隆平园地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信息网络技术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水平世界领先。与此同时,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在稳步提升,逐渐形成了从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到产品工程化的技术创新体系。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200亿元,比2005年增长倍,年均增长30%。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194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善,其中三一重工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威胜电子等45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五强集团等14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机遇,较强的集聚特征和明显的创新优势,但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1、优势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工程机械、汽车等优势产业存在“技术空心化”问题,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工程机械企业掌握的核心专利数量与国外差距较大,液压件、高性能刀具等关键零部件等本地配套率不高,需要从省外、国外采购。作为全市工程机械主导产品的移动式起重机,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约项专利,其中Liebherr、Manitowac 和Terex这3家公司占据了全球移动式起重机60%的销售额,一直垄断着高端产品,而长沙的工程机械骨干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只有行业世界专利申请的1%。

  2、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不大

  目前长沙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领域的创新优势,且两者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战略体系。尽管长沙的某些技术已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如现代中药、C/C航空刹车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干细胞、工业微波应用、酶法制备工业催化剂等,但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新能源汽车虽拥有较完整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体系,但整车的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3、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需进一步健全,技术服务、信息共享、人才培训、金融服务、行业协会等公共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缺少发达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上市培育等投融资机制,导致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规模难以做大。三是政务服务环境仍然有待优化。一个项目可能需要获得几十个审批许可才能运作,企业为此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项目投产效率。四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但是人才的培养方法与引入机制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智力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无法得到满足。

  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1、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依次经历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形态演变过程。综合来看,目前全市少数突出的新兴战略产业已演变成为综合经济效益较好,未来增长潜力较强,比较优势较显著的主导型产业,而其他相关产业则大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作为制定针对性产业政策的前提,政府首先需要确定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并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采取不同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政策,既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宜揠苗助长,以促进产业发展、引导结构升级、协调市场关系为指导原则,全面、科学、客观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迅速发展。既要加强政策引导,也要注意市场协调,强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的引导作用,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做好新兴产业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性工作。

  其次,在制定各新兴战略产业规划时,也应考虑对于某些少数发展迅速、成绩突出的主导产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与资金倾斜。因为对于主导性产业而言,从目前来看,其产业关联度更强,产业结构比重更大,它的发展将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对于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其成为地区支柱性产业的时间相对更短,可能性相对更大,它的发展能迅速确定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难以替代的强大竞争优势,并能最终成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主导性产业,不但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为迅速确立产业战略性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2、强化政府引导,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也应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赶超式、跨越式发展。在税收与费用方面,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落实税收减免与优惠政策;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以低租金或零租金优惠形式吸纳其进入产业园区,降低企业的税负与要素成本。在科教投入方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专项资金,用于承接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市场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并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研究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应促使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社会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并协助与支持企业积极申请国家与省内各类专项引导资金,且为受到国家或省内资助的企业保证配套资金。建立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市自主创新的产品与技术。在加强市场引导方面,应充分利用湖南省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试点的契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与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并建立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补偿机制。

  3、加强平台建设,培育良好发展环境

  为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应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创新服务、融资服务、共性服务等基础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优越发展环境。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应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设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并努力培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平台,充分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加快促进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尽快建立创业投、科技投、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以及再担保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研发、中试和产业化。支持和推动实力大、成长性强的高技术的企业在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或境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改进融资服务,提高对新型战略性产业企业授信额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在共性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应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完善区域物流、金融、信息、科技中介等服务体系。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依托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提供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的相关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检验检测成本。加强技术产品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各类技术中介机构,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便捷高效服务。

  4、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集群集聚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与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长株潭城市群创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发挥各类开发区的示范作用,在现有开发园区的基础上,有效汇聚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并借助平台的搭建与作用,推动知识外溢、资源共享效应的扩散,培养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园,以促进科研活动与产业基地的有机结合,推进产业集群向技术集群的转变。围绕企业高端化、集聚化和特色化目标,进一步发挥中联、三一等重点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给予重点企业配套政策支持,使之实现超常规发展,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依托,进一步形成企业扎堆发展的势头,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5、优化人才培养,强化高端人才支撑

  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高等院校调整和优化相关学科和专业设置,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建立企校联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与跟踪服务,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继续推进《引进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引进人才创业工程”,力争5年内引进200名高端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高级金融人才及精英团队。制定出台灵活多样的人才居留政策,吸引国际化人才在长沙长期居住和创业。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2

  2018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引导资金申报指南

  一、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后补助项目

  根据《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铜政〔2016〕49号)和配套修订文件,以及与市级基地牵头县(园)区政府(管委会)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以后补助方式,支持市级基地牵头县(园)区及企业建设。

  1、申报条件

  赋予基地建设任务的各县(园)区

  2、申报时间 每年一季度

  3、申报材料

  对照《铜陵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考核办法(修订版)》提供相关材料。

  4、组织单位、联系电话

  市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工业科):马萧萧、盛雪松,电话:。

  二、贷款担保项目

  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和项目建设融资。

-1-

  1、申报条件

  符合市担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贷款担保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条件。

  2、申报时间

  贷款担保按需随时申报。

  3、申报材料

  市担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要求的相关材料。

  4、受理单位、联系电话

  市担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程冠蕾,电话:。

  5、申报程序

  企业向市担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报,按要求提供申报材料。

  6、申报责任

  申报由市担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

  三、奖励补助项目

  用于以下五个方面: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补助;新认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奖励;新认定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给予县(园)区工作经费补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奖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服务经费。

  1、申报条件

-2-(1)企业注册地和纳税地在我市范围内;(2)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稳定、素质较高;

(3)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4)企业管理和运作规范、无不良信用记录。

  2、申报时间

  奖励补助于2018年7月10日前申报。其中,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服务经费按需随时申报;

  3、申报材料

  一是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补助,提供企业申请补助报告和国家或省相关批复文件以及开户行和银行帐号。二是新认定的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工作经费奖励,提供县(园)区政府(管委会)申请补助文件和省相关批复文件。三是首次认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作经费补助。由市统计局提供补助名单,县(园)区发改部门核实名单后通知企业提供申请补助报告、开户行名称及银行帐号。四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奖励。由市统计局联合市发改委提供补助名单,县(园)区发改部门核实名单后通知企业提供申请补助报告、开户行名称及银行帐号。(材料一式两份并盖章)。

  4、受理单位、联系电话

-3-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工业科):马萧萧、盛雪松,电话:

  5、申报程序

  县(区)负责组织属地企业(含省属、市属企业的子公司)申报,并将申报材料汇总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6、申报责任

(1)申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开展;(2)新认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作经费补助名单由市统计局负责提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奖励名单,由市统计局联合市发改委提供。

-4-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医药

  由生命科学推动的医药产业,包括新药物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制造、干细胞研究领域。新材料

  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生物产业

  包括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和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产业

  包括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电技术装备制造、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 体系建设、生物质能利用。新材料产业

  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节能环保产业

  包括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及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研发产业化。农业和生物育种

  包括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设计育种和动植物种质中优异基因资源利用开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包括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卫星及其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数字虚拟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应用技术。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3篇(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工作总结3篇 产业园区年度工作总结

关于做好年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模版3篇

六合区文化产业发展3篇

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通信产业转型发展3篇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3篇(招商引资项目座谈会主持词)

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最终版3篇

加快海青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茶叶产业发展汇报)

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分析3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析报告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2篇 春节元宵节各地风俗

茶叶产业园实施方案3篇(茶叶产业园实施方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