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精华13篇)

时间:2023-08-29 10:48:26 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1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图片,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找一名同学念屏幕)

三、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

  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

  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

  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九、布置作业

  1、做完练习二、三题;

  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而学生的回答也恰好引出下一环节的讨论,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2、结尾处延伸拓展没有回到积极的主题上来,学生回答的`多是不守信用的例子,过于消极,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引导学生多举些诚实守信的例子,弘扬主旋律。

  3、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有些问题仅靠两三个同学回答,还应想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这样讨论会更加全面、深入。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形象。

  3、情感与态度: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在这,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隋朝时期的故事。

  隋朝有个聪明机智的人,叫解卞。他在杨索的府里作下人。

  一天, 杨索问他:“我有个朋友在冬天被蛇咬了脚趾头,该怎么治呢?”

  解卞随即回答:“这好办,取六月六日南墙下的雪涂在脚趾头上,就能治好。”

  杨索说:“六月哪会下雪呢?”

  解卞笑道:“六月是不会下雪。在冬天蛇如果敢出洞,早就冻僵了,又怎会咬人呢?”

  杨索无话可说。

  你觉得,故事中的解卞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陈太丘与友期》,来认识另一位古代聪明的孩子——元方。(板书课题)

  二、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感知

  1、大声地自由朗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记号。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讲究句读;学生点评。

  3、同桌,边读边说说这则小故事;指名说故事。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1、理解字词,疏通课文。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⑤相委而去 ⑥下车引之 ⑦元方入门不顾。

  2、讲解三个表示称呼的词:

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3、提问:课文刻画了几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板书:友人,元方)

⑴找出文中的四句对话: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学生揣摩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神态及动作,酝酿并找同桌演练。

⑶角色演练,深化认识。

⑷同桌、生生互动演练。

  4、评价友人、元方。(板书)

⑴评价友人:

①在我们刚刚对话中的友人,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原因是?(板书:无信、无礼)

②他是一直这样无信无礼下去的吗?依据是?

⑵评价元方:

  那么,在你看来,元方又是个怎样的人呢?理由是?(板书:聪明、机智)

  5、同桌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

  五、课内拓展

  本文对你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哪些启示?(板书:信、礼)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古语有“人无信不立”,“言必行,信必果”。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做一个诚信礼貌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或者,让学生小结)

  七、作业设计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一起成长!请大家将本课文熟读后加以背诵,并会默写。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言常识积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六、问题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课堂延伸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

  九、作业:

  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

  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顾:

  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⑴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⑵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⑶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习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习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习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习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习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习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言常识积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六、问题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课堂延伸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

  九、作业:

  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

  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作者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

  (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

  (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按照此法自主学习,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译读课文。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可以有表情和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再朗读,感知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刚才大家读的很投入,对故事理解得更透彻。下面老是想开个记者会,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

  预设问题:1、你如何评价陈太丘的做法?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友人、元方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六、书美言,谈收获

  1、学习本文,老师感受很深,于是写了首打油诗以表我心。希望老师的诗是抛砖引玉,激起你的思维之花,写出更美妙的语言。诗如下:

  《世说新语》小文章,蕴含道理故事强。告诫人们做事情,诚信有礼记心上。

  2、学生写出感受,格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感言,表达自己对诚信的感悟,让学生在心灵上对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有新的认识)

  小结: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明礼懂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咱班的学生都能继承这些传统,光明磊落的立于天地间。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即改

  元方:聪明活泼

  诚实守信

  【作业设计】

  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教学反思】

  把《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完之后,细想之余,有以下反思:1、在上课时朗读环节还要加强,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人物内心世界。2、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探究部分的时间不宜过多,应充分体现重难点。3,、我虽对“舍、去、委、顾”等词语做了重点讲解,但对一些古代人物称谓落实不够。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精华13篇)相关文章:

《山雨》教学设计9篇(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5篇 清澈的湖水板书设计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6篇(通用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彩12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4篇 万能教学设计模板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7篇 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设计

《唯一的听众》的教学设计14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8篇(司马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