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 《白杨》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7 10:03:29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 《白杨》的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1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3、与心灵对话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

  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欣赏: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多媒体出示XX年北京奥运会会标。

  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1、比较阅读《白杨》

  思考: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相关阅读:《白杨礼赞》姐妹篇《风景谈》

  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

  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性导入

  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课件:

  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

  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

  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3、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出示课件:

  通过观赏建设者们在边疆建设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他们的非凡行为,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教育和启示。

  三、练习题

  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别因为什么?

  3、后来又微笑了,是因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边疆者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既陶冶情操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分小组进行评比性的朗读。

  3、班内选拔性朗读。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高大

  白杨 生长范围广、适应极强 人

  有极强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歌颂了那些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此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涨,能够将实际当中知识进行应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时把握中心,使课堂教学扬帆归航。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3

  优秀《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优秀《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说明:尝试以诵读突破重难点

  一、快速默读课文,标注出段落序号,勾画出表示文章结构脉络的语句,自行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大声朗读课文

  第1、

  4、

  6、9段齐读

  女生读

  2、8

  男生读

  3、

  5、7

  三、读第2段,勾画出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词并说说这一段的作用

  第1、2组: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第1组: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

  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第2组: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第1、2组: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第3组: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第4组: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

  第3、4组: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四、读第5段,重读加点词,并说说白杨树的形象

  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

  的干,笔直的枝。

  第5、

  6、7组: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第5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第6组: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第7组: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齐: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五、读第7段,勾画出表示白杨树品格的词语,并找出由“树”过渡到“人”的语句

  女: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

  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男: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齐: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六、齐读下列这些感叹句和排比句,感受这篇文章的激情与豪气

  感叹句: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排比句:

  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

  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七、齐读下列四字词语,说说文章的语言特色

  黄绿错综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屈曲盘旋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纵横决荡

  直挺秀颀

  八、读第8段,说说文章的主旨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4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设计理念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问题解决

  第 1 页 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象征、反问、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五、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

  第 2 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我们的感受或许是优美、或许是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同学们,听到了吗,看到了吗?那苍劲、悠扬的葫芦丝《黄土情》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西北高原。

  【课前准备】

  1.师生认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2.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②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正

  第 3 页 是这西北高远走的一遭,他看到了国民*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作者从西北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只能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叫作象征。

  模块一:熟读——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读出散文的味

  (听录音,完后学生激情自由读,然后合作探究)

  1.解题,引导学生说“礼赞”的含义。

  2.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讨论后归纳,媒体显示)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3.通过听读课文你感受到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等。

  4.理清思路

  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 4 页

  生长环境 外部形象 内在气质

  ②(小组讨论,师归纳)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节),直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节),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节),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节),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模块二:巧练——练朗读能力、练辨析能力、练概述能力、练理解能力

  1.全班齐读(要求感情浓厚,语调昂扬)第(1一4)节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宕开一笔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突出了它的“雄壮”、“伟大”,烘托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接着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为下文白杨树的闪亮出场做好了铺垫。

  第 5 页

  2.品读文章的(5、6)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

  (1)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怎样?(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师归纳点拨)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的总特点,然后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笔直;枝,强调它的靠拢;叶,突出它的向上;皮,则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后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正直、团结、质朴、力争上游的白杨树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文章的第6段,则自然而然的再次抒发赞美之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模块三:深思——探究课文写作的妙处

  1.请学生酝酿感情,高声地充满激情地将文章的(7、8)段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

  诗文不是无情物,《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是在赞美人。(各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写法,体会情感,揣摩语言)

  屏幕显示合作探究一:欲扬先抑。

  屏幕显示合作探究二:反问句改为一般陈述句。

  ★教师归纳:

  本部分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先连续使用四

  第 6 页 个否定词“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笔锋一转,一连举出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此时,我们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作者的笔下,白杨树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树,而是一类人、一种精神的写照,那么是什么撩拨了作者的心弦呢?

  接下来,作者又一连用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句式,语气逐步强烈、含义逐步丰富、境界逐步高远,发人深思、层层深入的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道它只是树——难道它不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不象征了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难道它不象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一气呵成,由物到人,由对白杨树的赞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西北抗日军民的赞美上,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象征”。

  2.归纳象征手法的使用

  (合作讨论象征手法的内涵,师归纳)

  ★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义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手法。

  ★在本文中,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民所具有的正直、朴质、严肃、团结、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我们民

  第 7 页 族精神的浓缩。所以,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在那个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民族求得独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生活在当今幸福时代的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模块四、活用——模仿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作文练习

  1. 说话:仿句式,造句子。

  ①我赞美莲花(菊花,梅花、小草、蜜蜂……),就因为它不但…,尤其…② 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2. 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有没有一些自然景物触动过你的情思,引发过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你从“落花、蜡烛、山鹰、明月、绿叶、泥土、小草”这些事物中选择一种,运用象征手法,完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最后,让我们以阎维文的一曲婉转激越的《小白杨》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第 8 页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5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设计理念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象征、反问、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五、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我们的感受或许是优美、或许是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同学们,听到了吗,看到了吗?那苍劲、悠扬的葫芦丝《黄土情》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西北高原。

  【课前准备】

  1.师生认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2.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②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正是这西北高远走的一遭,他看到了国民*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作者从西北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只能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叫作象征。

  模块一:熟读——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读出散文的味

  (听录音,完后学生激情自由读,然后合作探究)

  1.解题,引导学生说“礼赞”的含义。

  2.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讨论后归纳,媒体显示)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3.通过听读课文你感受到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等。

  4.理清思路

  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 外部形象 内在气质

  ②(小组讨论,师归纳)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节),直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节),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节),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节),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模块二:巧练——练朗读能力、练辨析能力、练概述能力、练理解能力

  1.全班齐读(要求感情浓厚,语调昂扬)第(1一4)节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宕开一笔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突出了它的“雄壮”、“伟大”,烘托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接着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为下文白杨树的闪亮出场做好了铺垫。

  2.品读文章的(5、6)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

  (1)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怎样?(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师归纳点拨)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的总特点,然后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笔直;枝,强调它的靠拢;叶,突出它的向上;皮,则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后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正直、团结、质朴、力争上游的白杨树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文章的第6段,则自然而然的再次抒发赞美之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模块三:深思——探究课文写作的妙处

  1.请学生酝酿感情,高声地充满激情地将文章的(7、8)段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

  诗文不是无情物,《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是在赞美人。(各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写法,体会情感,揣摩语言)

  屏幕显示合作探究一:欲扬先抑。

  屏幕显示合作探究二:反问句改为一般陈述句。

  ★教师归纳:

  本部分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先连续使用四个否定词“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笔锋一转,一连举出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此时,我们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作者的笔下,白杨树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树,而是一类人、一种精神的写照,那么是什么撩拨了作者的心弦呢?

  接下来,作者又一连用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句式,语气逐步强烈、含义逐步丰富、境界逐步高远,发人深思、层层深入的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道它只是树——难道它不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不象征了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难道它不象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一气呵成,由物到人,由对白杨树的赞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西北抗日军民的赞美上,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象征”。

  2.归纳象征手法的使用

  (合作讨论象征手法的内涵,师归纳)

  ★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义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手法。

  ★在本文中,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民所具有的正直、朴质、严肃、团结、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浓缩。所以,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在那个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民族求得独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生活在当今幸福时代的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模块四、活用——模仿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作文练习

  1. 说话:仿句式,造句子。

  ①我赞美莲花(菊花,梅花、小草、蜜蜂……),就因为它不但…,尤其…② 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2. 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有没有一些自然景物触动过你的情思,引发过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你从“落花、蜡烛、山鹰、明月、绿叶、泥土、小草”这些事物中选择一种,运用象征手法,完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 《白杨》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白杨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