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7 11:38:24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寓言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寓言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共1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题人生寓言主备人_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优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难点学习精美的表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书、教参学生准备书

  教

  学

  过程自备补充集备补充

  一、导语我们在小学时都学过寓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所学过的寓言,并说说它们都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呢?…………由此,请问大家什么是寓言?……教师板书,学生记录: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二.《白兔和月亮》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拓展延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学完这一,你又能为自己积累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7小结: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正确的看待得与失,才能使我们能够平和生活。

  三、《落难的王子》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6拓展: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四.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五.作业必做日记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说明神呢道理?怎样极写王子的脆弱?为什么把王子的遭遇编造的如此凶险?了解“天呀!太可怕了”反复出现的作用?朗读文情节的发展有基础转折?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来写她的脆弱。通过王子之口,写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人生在世,或福或祸不期而遇,如何面对?板书设计人生寓言

  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心旷神怡地赏月

  诸神赏赐得失之患

  接着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销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后反思

  围绕本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本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寓言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显得仓促。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寓言教学设计共2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难点: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二、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三、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④复述课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五、成果展示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学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③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诵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三、自学研读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成果展示(小组推荐回答)

  五、拓展练习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七、课堂练习(见金牌练习册)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2.掌握朗读的技巧,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3.多角度体悟文章主题,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让“爱”的清泉流淌心中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导入

  (背景音乐:《你是我的眼》)当一个盲孩子静静地坐在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倾听鸟儿的飞鸣,甚至倾听微风拂过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学生诵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学生说听后的感想,顺势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文章

  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前后变化的关键语句。(注意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有关语句。并用心感受。) 明确: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品读情感:影子之于盲孩子的意义 1.通过我们刚才对情节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在盲孩子生命中,影子是他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一点的?

  2.我们清晰地感觉到,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有一种浓烈的情感,那是影子给予盲孩子的什么?

  四、感受文章的美

  1.组织学生讨论,欣赏文章美感 明确:意境美 语言美 情节美 主题美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背景音乐《爱的协奏曲》) 要求:(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六、小结

  人的外貌美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尽红颜。美丽的花儿会有凋谢的时候,而有一种美是永桓的:那就是美的心灵。 附:板书 影子爱盲孩子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复述和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过程与方法); 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知识与 能力);

  欣赏文中准确传神体现形象的身份、性格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知识 与能力);

  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本质及其必然结局,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

  神和性格(情感和观念)。 学习重点:

  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学习难点:

  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课前预习:

  1、《西游记》的作家、作品常识;

  2、《西游记》第六回的故事内容,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3、查阅字典,扫清课文的词语障碍;

  4、学生自行观看1965年版的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西游记》的作家、作品常识;

  2、提问“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

  3、通过课件出题,检测重要字词的形、音、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

  1、打开计时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2、用课件出题,要求学生在扼要复述的基础上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并理出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过程。(堂上书面作业)

  3、用课件出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不写大小二圣不一下子就拿出最高强的法术一两个回合便分出胜负?从而让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文喜见山不喜平)(口头作业)

  (三)体会想象,学会想象

  1、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神奇的想象,用课件出题,让学生从下列角度思考:(堂上书面作业) (1)神奇的角色 (2)神奇的形貌 (3)神奇的法术 (4)神奇的法器

  2、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堂上笔记) 神话想象是超现实的创造性想象,其本质和方法是 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合成具有神奇的形貌、神奇的法术和神奇的法器的人类、神仙、佛道、妖魔、鬼怪,赋予它们人、神、物的属性、特点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掌握想象的依据和原则

  (1)想象要从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出发

  (2)想象要从故事的具体的场景、情节、冲突的描述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能胡思乱想,天马行空。

  (四)品味描写,体会其幽默谐趣俏皮的风格特点(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口头作业)

  1、把握文中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适应故事的情节和场景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描写的准确、生动、传神。

  2、分析对孙悟空的描写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的关系,体会语言的幽默俏皮。 先是瞧不起别人,当打不过别人时,就失了方寸、乱了阵脚,被迫使出浑身解数来改变形貌,企图伪装起来,隐藏起来。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的变化破绽百出,被一一识穿,最终只得落荒而逃。整个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貌变化、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都十分滑稽俏皮、谐趣可笑。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

  1、课件出题

  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背景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大战几百个回合?而且总是孙悟空落荒而逃?(可以作为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或层次高的学生的思考练习) 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精神。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 【文题再现】

  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是:

  一、故事接龙,小组同学围坐一圈,由第一个同学开始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比如:“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

  二、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烈日椅子数字“1”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以“假如我??”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等),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写出初稿后,要认真修改。 【思路点击】

  一、1.注意故事情节的一贯性、传承性。不管前一句话多么荒诞离奇,后一句话都要仅仅衔接前一句话的思路。

  2.努力发挥联想和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既要做到出人意料,又要符合内在的逻辑要求。

  二、1.选定某一事物后,可以先尽情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并用一些关键词语记录下来;然后从中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再看看刚才所联想到的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应该去掉。

  2.联想和想象与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切忌脱离了具体事物去空想。

  三、1这是一篇典型的想象作文。联想和想象既要大胆,又要合理,既要高于现实,又不能脱离现实。

  2.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作中,我们可以将某个人物或某件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张,看看会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我们还可以将自己进行“夸大”或“缩小”夸张,看看寻常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设想自己发生了“变形”,让自己进入有别于人类社会的世界去冒险。

   3.。我们可以借鉴自己熟悉的童话或神话故事,对其故事情节进行改造,让“我”适当的角色出现在故事情节之中。 【写法举要】

  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想模式。

  一、由现在联想到过去,按现代生活的模式构思故事情节。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或者没有生命的东西,例如一块石头、一个玩具,都可以通过想象,让今天的故事在过去的环境里表演,让“死”的东西“活”起来。随着这些故事的演出、“死”物的复“活”,作者想象的双翅也就展开了。

  二、由现在联想到未来,把假设的内容写成真实的情节。假设的内容固然是假的,但它在生活中还是有可能出现的,不过是还没有发生罢了。人类天空翱翔在一百多年前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但今天谁都可以买张飞机票上天一游。所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根据表达的需要,合情合理的展开想象,把假设的内容写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不失为想象写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由甲联想到乙,让成语典故俚言俗语为我们旧瓶装新酒。将成语典故或者俚言俗语加以适当的改编扩充,让其成为作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把目前之热门话题灵活的转移到文中人物身上来,以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二、明确中心,展开想象。动笔写一篇童话想象文之前先要明确中心,即写作目的。比如要说明骄傲自满的害处,正是要说明互相帮助的好处等。然后就要观察有关表现中心的种种现象,观察有关动、植物的习性、生存环境、固有的特点等,在这个基础上再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

  三、想象美好,立意深刻。想象文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 【实际演练】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显然也在强调学生要关注自我——在对自我的反思中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文题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对情感的体验,既着眼于我们的情感经历,又引导我们理性、辩证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给了我们关注自我、思考成长的空间。 作文题目相当简洁,要求必须写“自己”,必须以第一人称来写,无论选什么材料,确定什么主题,都要围绕“自己”来写,表现的主题都是与“自己”有关的。对于半命题作文,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题目提示语中的“留一点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给自己”已经给了一些写作上的启示,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具体构思时,我们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来打开思路,要留什么给自己?为什么要留这个给自己?留这个给自己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多问问多思考,会大大开拓写作的思路。 由于文题关注的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关注的是成长中的考生独有的内心世界,所以写作中一定要展现出生活的真善美,努力写出个性、写出自我。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xuan4)勋章(xun1)称职(chen4) 2.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3.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导语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三、正课

  1.请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第三段: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策四段:从“这样”到完。

  2.提问: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讨论并归纳: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3.提问: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爱穿着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4.提问: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 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 5.请

  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讨论并归纳: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8.提问: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9.提问: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10.提问: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怕是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级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11.提问: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12.根据板书,复述“做新装”部分。其他同学评价。

  四、小结

  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技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

  五、板书 皇帝的新装 治装费用:“为了”、“不惜”、“所有” 爱新装心思兴趣.“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

  骗子的手段:”任何不称职??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上当:“马上”、“马上”

  做新装皇帝派诚实的老大臣看织布。皇帝派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看织布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看织布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

  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

  1、有关神话 有关神话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

  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

  3、字词积累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

  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听课文录音,讨论后作答。

  2、师生共同订正

  3、问题思考: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四、合作探究

  1、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娲既是一个_________的神,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2、女娲造人新编

  请同学们展开新奇大胆合理的想象,就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

  3、课文小结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请同学们展开大胆、新奇、合理的想象,选择一则我国古代神话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共3

  寓言二则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小村小学 吴菁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能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能进行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了解词义、弄懂寓意,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主题 ( 1分钟)

  师:亲爱的同学们,寓言是我们中华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的花。在生动短小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很多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生:《买椟还珠》、《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学奕》、《刻舟求剑》??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我想问问大家:这些故事蕴含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猜猜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故事和什么有关系? 生:冲突 师:是的,我们本课两篇小寓言都是和冲突有关系。人们常常在说“冲突”这个词的时候,往往都会带上“矛盾”二字,那就先请我们的同学走进课本《矛与盾》,看看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二、走进文本,知文意 ( 2分钟)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了解故事内容;和同桌交流,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她理解的《矛与盾》的故事?

  生1:《矛与盾》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集市上卖矛又卖盾,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结果遭到嘲讽的故事。

  师:我发现你表述的很完整,这说明你读书时很仔细。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从课文配的插图上看有很多人,我觉得集市上人很多,不一定都是嘲讽卖矛与盾的人,可能还有不知道,很好奇的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所说的吗? 生(齐):同意!

  师:我发现你补充的很有道理,结合插图联想,还有自己的思考,你真棒! (设计意图:预习课文时已将课文内的字词读音问题解决,再次读文了解文意,旨在让学生组织语言说出故事内容。)

  三、古今对读,晓文意 ( 2分钟)

  师:同学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梗概,还能从中有所思考,我觉得你们的学习方法值得我点个大大的赞。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领略古人的言简意赅,诙谐有趣。我读古文,一句一停,同学们读现代文,一句一停。 师:《矛与盾》《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生: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生: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师: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生: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师: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生: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师:其人弗能应也。

  生: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师:听了同学们的现代文,我发现古文虽短,但含义深刻。现在,我们角色互换,同学们来读古文,注意朗读时语气与停顿,我来读现代文,感受意思的明了。 生:《矛与盾》《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师: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生: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其人弗能应也。 师: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设计意图:

  1、古文和现代译文都在课本中出现,通过“古今对比读”让学生直接明了知晓寓言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在自己朗读的时候能有所展示和模仿)

  四、古今对译,解字词。 ( 2分钟)

  师:我们通过古文、现代文的对比读了解了寓言的意思,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掌握小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同学们都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楚国有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卖”在古文里对应的是哪个字? 生1:鬻

  师:楚人夸赞自己的盾,夸赞对应的是古文中哪个字? 生2:誉

  师:看来,我出的题难不住大家。那我这回一定要出难一点儿的。请同学仔细听:“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中“吾”什么意思?“坚”什么意思?“莫能”是什么意思?“陷”是什么意思?

  生3:“吾”是我的;“坚”是坚固;“莫能”是不能;“陷”是穿透、刺透的意思。 师:我发现你真的很用心,用心读书,用心对照,用心解释。你把我这道难题用心突破了。我想除了这位同学,还有很多同学很用心,那我就再出一道更难得题,看哪位同学敢于挑战?

  师:在“于物无不陷也。”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句型? 生4:老师,是不是双重否定句? 师:你怎么发现的? 生4:“无”和“不”都表示的是没有,都是否定词,那这句会不会是双重否定句?

  师:你说的没错,它就是双重否定句。可见双重否定句不是我们现代文中才有的,从古自今它都存在。我发现你不但有观察,还有思考,我要为你点赞。学习就要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看来我前面出的难题在同学们那里都不算难题,看我这两道终极难题能不能把你们难倒。第一道:在“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中“或”是什么意思?“以”是什么意思?“子”是什么意思?“何如”是什么意思? 生5:“或”是有的人;“以”是用;“子”是尊称“您”;“何如”是如何,怎么样。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位同学是否回答正确? 生:正确。

  师:那最后一道难题,关于字词的,你们猜猜我会出什么? 生:会出最后一句里的“弗”、“应”吧?

  师:同学,你怎么知道?我都还没出题,你都把题替我出了。你来回答你出的题。 生:“弗”是不能;“应”是回答。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真不错。

  师:同学们,通过美读和问答,我们了解了《矛与盾》的故事,接下来下面我们就走进《鹬蚌相争》的故事,看看我们两篇文章的矛盾冲突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让学生掌握古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五、快速读文,自归纳 ( 2分钟)

  师:请同学们快速自读《鹬蚌相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鹬蚌相争》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蚌晒太阳,鹬夹住蚌肉,蚌夹住鹬嘴,他们都不相让,结果被捕鱼人全都抓住了。

  师:说的不错,看来鹬蚌之间的冲突不小,那我们一起走入古文美读、探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再次读文了解文意,锻炼学生组织语言顺畅表达的能力。)

  六、古今对读,晓文意 ( 2分钟)

  师:这回的古今对读,请男生读古文,女生读现代文,一句一停。 男:蚌方出曝,

  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 男:而鹬啄其肉,

  女:鹬一下子啄住了它的肉 男:蚌合而箝其喙。

  女:蚌立刻毕壳夹住了它的嘴。

  男: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有死蚌”

  女: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男: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死鹬。”

  女:蚌说:“你的嘴今天不出去,明天不出去,那就会有死鹬了。” 男: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女:它们双方谁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趁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师:男女生配合的不错,交换角色试一试。 男女生:古今对读 (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古今对比读”,发现学生在停顿时的问题予以纠正,让学生自主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

  七、古今对译,解字词。 ( 2分钟)

  师:大家通过古今对读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老师还要考考大家字词掌握的情况。请大家准备接受挑战。请看大屏幕:曝 啄 箝 舍 喙 禽 生:“曝”晒太阳;“啄”叨住,夹住;“箝”夹住;

  “舍”舍弃放弃;“喙”嘴巴;“禽”捉住 师: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的? 生:我是通过古今对读理解的。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学习方法,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让学生掌握古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八、对学解疑,知寓意 ( 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读了《矛与盾》,念了《鹬蚌相争》,这两篇寓言都是和矛盾冲突有关,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同。请同桌两人交流一下《矛与盾》和《鹬蚌相争》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生1:《矛与盾》告诉我们说话办事不要言过其实,说的太绝对,这样会闹出笑话。

  师:嗯,说的不错,这则寓言想要帮助我们怎么做事呢? 生2:告诫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师:说的对,我发现你的理解能力特别强。既然告诫人们说话办事不能言过其实,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那我想请问同学们:《矛与盾》的故事发生在几个人身上?他是谁?

  生3:一个人,他是卖矛和盾的楚国人。

  师:文章通这个人的什么来表现他的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生4:通过语言描写

  师:你们说的很有道理!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言行不一的举止,或者语言、举止相矛盾的情况,我们有个成语可以形容它,成语叫做?? 生(齐):自相矛盾

  师:你们真是积累丰富!对,就是自相矛盾。那我们再看看《鹬蚌相争》吧,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5:告诉我们如果两个人发生矛盾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你说的真好。《鹬蚌相争》的冲突发生在几个对象身上?它们是谁? 生6:两个对象,鹬和蚌

  师:说的对,发生在鹬和蚌身上,是两者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刚才同学已经告诉我们了:当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然的话,就会被“渔翁得利”了。

  (设计意图:通过两篇文章寓意的阐释,学生们懂得言行不一的 “自相矛盾”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矛盾,与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有本质区别)

  九、群学深知,能表达 ( 10分钟)

  师:正如我们上课时说的那样,这两个寓言故事都和冲突有关系:一个是自相矛盾,一个是两者冲突。我们这会儿一起走进课本插图,去换位思考,感官带入,把你自己当做是插图中的一个人。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去表达。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题目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1、在《矛与盾》的插图中仔细观察,“或曰”中的“或”都有哪些人?他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鬻盾与矛者”?“其人弗能应也”的“其人”会想些什么?

  2、当渔翁抓住鹬蚌后,鹬会说什么?蚌会说什么?渔翁会说什么? 生:小组讨论 生:汇报

  师:谢谢大家精彩的汇报,我想请口头汇报这道题的小组,课后完成另一道题,将另一道题变成文字写下来。

  (设计意图:找到课本由读到写联动的点,通过讨论展示,让学生能够充分自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汇展成一段简短的文字,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十、仔细观察,有想法 ( 6分钟)

  师:说是能力,听是美德,那能归纳就会让你有所提升。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你们有没有一双仔细观察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很有趣的言行不一自相矛盾?或是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讨论

  生1:我举个“自相矛盾”的例子: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们语文老师很胖,她每次都说减肥不能使劲儿吃,可是一遇到好吃的米饭,她就控制不住自己吃的比谁都香,吃完还说:“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结果她也没有减成肥。她的行为就是言行不一,自相矛盾。

  生2:我想说的是我和同学之间闹矛盾的例子?? 生3:??

  师:是的,在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很多矛盾冲突,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要用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人做事不能言过其实,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同时在和家人、同学、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家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能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的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十一、回顾寓言,会背诵 ( 6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冲突的两篇寓言故事,了解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我想学习语文如果有捷径,那便是背诵。请你和同桌用古今对译的方法,自由背诵寓言。 生:自由背诵

  师:背过了吗?请同学试一试。 生

  1、生2:背诵课文

  师:请男生背《矛与盾》,女生背《鹬蚌相争》 男生、女生:背诵课文 师:请全班齐诵《寓言二则》 生(齐):背诵《寓言二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速读速背的能力)

  十二、总结全文,有收获 ( 2分钟)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古代两部著名典籍《韩非子》和《战国策》,见到了两种不同的矛盾冲突的方式,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同学各抒己见,自己的观点也说的很明确,我想:说是能力,听是美德,有归纳定能提高。因此,借助今天的机会,我想请同学们以“矛盾”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用文字告诉我,发生在你们身边的故事。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在充分讨论和表达的基础上,将口语交际落实成习作训练,用不同的“矛盾冲突”作为读写联动点,带动全篇文章的归纳和应用。)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矛与盾》 《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 两者冲突 言过其实 互不相让 实事求是 退一步海阔天空

寓言教学设计共4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

  二、整体感知

  1、关于古希腊诸神和《伊索寓言》

  ① 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②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③ 宙斯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④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是妇女的保护神。

  ⑤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⑥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朗读课文

  2、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生: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生: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生: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5、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6、说话练习: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生: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

  7、改写情景: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生:原文表现出赫尔墨斯的自高自大,爱慕虚荣等,改动后没有这层含义。

  8、寓意:爱慕虚荣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四、探究《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2、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生:扬长避短

  3、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生:骄傲自满

  4、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5、寓意: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

  6、改写情景: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生:原文多了蚊子向狮子挑战时的“挑战宣言”,表明蚊子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

  7、拓展思维: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研读《智子疑邻》

  1、朗读课文

  2、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里。

  3、字词疏通:

  雨:下雨;

  坏:毁坏;

  筑:修补;

  盗:盗贼

  亦云:也这样说;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智:认为??聪明

  4、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讨论: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何智子疑邻?(寓意)

  明确: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2)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明确: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寓意: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二、研读《塞翁失马》

  1、注音

  塞:sài;

  父:fǔ;

  遽:jù;

  将:jiāng;

  好:hào;

  堕:duò; 髀:bì;

  弦:xián; 跛: bǒ

  2、抽掉拼命读课文

  3、字词疏通:

  近:靠近;

  善:擅长,精通;

  亡:逃跑;

  皆:都;

  吊:安慰;

  何遽:怎么就;

  为:是;

  乎:疑问语气词,吗、呢; 居:经过;

  将:带领;

  归:回来;

  之:代词,指塞翁,译成“他”;

  富:多;

  好:喜欢;

  堕:摔下来;

  髀:大腿;

  大:大举;

  丁壮:壮年男子

  引弦:拉开弓弦;

  十九:十分之九;

  此:此人;

  以:因为;

  跛:瘸腿;

  故:缘故;

  保:保全

  4、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5、重点词句归纳

  6、福祸转换

  祸 亡马而入胡

  → (转化)将胡马归 → 子骑马折其髀 (转化)→ 父子相保 福

  7、《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生:要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58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8、学了《塞翁失马》,你认为好事一定可以变坏事吗?

  生: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9、寓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自编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等

寓言教学设计共5

  寓言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寓言阅读方法。

  2、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2、准备一则自己喜爱的寓言并练习讲述。

  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趣 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寓言《井底之蛙》组织交流。

  2、组织学生说说读过寓言。

  3、小结引入新课:寓言是寄寓哲理的故事,借用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说明表现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道理的作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阅读这类作品的方法。

  4、学生讲述寓言大概内容及说明的道理。

  讲述了一只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5、学生交流读过的寓言。你们读过哪些寓言吗?说说到现在为止,你都学了那些寓言?能说说这些读物你都明白讲了什么吗?

  二、出示范例、感悟方法

  1、出示文章《井蛙和海鳖》说说井蛙和海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组织在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①读一读:读懂故事内容; ②议一议:故事中不理解的问题; ③想一想:想清楚故事说明的道理。

  1、学生自由朗读。

  井蛙和海鳖之间发生了一段对话,使青蛙知道大海的辽阔。说明天外有天的道理。

  3、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读了课题你是怎样读寓言的?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方法。

  三、体验尝试、巩固方法

  1、出示练习的文章,《聪明的小蚂蚁》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这篇寓言。

  2、全班交流,演一演体会方法。

  3、给优秀小组颁奖。

  4、学生自读,进行小组交流。 ①读一读:小蚂蚁用智慧战胜了大象。

  ②议一议:小蚂蚁为什么能战胜大象?因为大象很骄傲,不知道各有长处,小蚂蚁运用自己的长处,战胜了大象。

  ③想一想:说明了不同的人和物都有不同的长处,只要取长补短,就能获得胜利。

  5、组织表演,体会方法。

  6、参与表演。

  7、评选优秀小组。

  四、实践体验、巩固拓展 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伊索寓言》准备参与“寓言大赛场”

  回去读一读《伊索寓言》,在读书笔记上写下你的理解。

寓言教学设计共6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 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 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教授本单元教师应立足于创新允许并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灵活分析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法设计: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 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④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 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 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 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 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①嘴和眼的对话

   ②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 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三、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 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四、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五、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 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 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 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教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2、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文言寓言,既积累了一些成语,又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寓言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寓言教学设计